书帝吧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93章 再不进宫了

第93章 再不进宫了


“礼部往各省派同考官时,将朕新的旨意带过去,来年的春闱提前到元月初五!”

    轰!

    皇帝这句话,顿时让殿中方才还垂首聆听圣训的群臣,皆瞬间抬头直视皇帝,个个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提前科举时间!

    而且直接提前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可真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陛下!”

    “陛下!”

    众人纷纷出声,他们倒不是要反对,而是想要知道为什么,可这本来就是朱棣的突发奇想,又哪里有什么理由呢?

    朱棣大手一挥霸道道:“没什么原因,这是朕的决定,你们照做即可,四个月的时间即便是最北边的考生也足以来应天了,朕觉得问题不大。”

    皇帝这么霸道,让众人顿时一阵无语,但心知这件事是阻止不了了,而且仔细想想,问题也确实不是很大,有才学的人又不会因为提前几天就考不上。

    内阁大学士当即将圣旨写就,而后由礼部尚书将这封旨意带回礼部之中,再下发到各省的礼部下堂,权归六部之后,礼部尚书权责很大。

    李祺从朱棣说出提前科举之时,就已经陷入了沉默。

    他抬头望向朱棣,这个大明帝国的皇帝,恰好朱棣也望向了他。

    二人的视线在空气中交织。

    李祺能看到朱棣眼中带着笑意,甚至还有一丝得意,好似在说,李祺,你看朕这件事做的怎么样?

    你觉得自己活不过冬天,活不到春闱之时,那又如何,朕改变不了你的生死,但还改不了春闱的时间吗?

    朕一定会让你看到李显穆高中状元的场景!

    李祺曾经以为他已经练就了真正古井不波的心态,可事实证明,这世上真正能够让人触动心弦的唯有——“真”。

    真心、真意、真诚。

    李祺只觉眼睛突然有些酸涩,眼眶微微变红,他深深吸了口气,而后向着朱棣叩首,带着微微的哽咽,“臣叩谢皇恩,愿吾皇千秋万岁,万年万安。

    臣只可惜不能再多侍奉君前。”

    朱棣亦有些动容,他上前亲手将李祺扶起,只深深叹了一口气,“自朕靖难入应天以来,你有许多的功劳,朕回报你的东西却太少,很多事不能宣之于口,朕也不愿意始终梗在心中,这件事便当作略做偿还吧,你我君臣一场,朕也总该做点什么。”

    这是朱棣的诚挚之语,靖难期间不提,那时二人还不相熟,靖难之后,如果说谁的功劳最大,那朱棣首推李祺。

    而且李祺的功劳之大,是其他人乃至于满朝朝臣加起来也比不上的,但是其中大多数的功劳他都不能光明正大的讲出去,是以他甚至不好给李祺封赏什么。

    这一直都是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这一幕更让殿中众人疑惑,不明白这对君臣到底在做什么,难道改变春闱的时间,和李祺有关不成?

    “臣……”

    李祺话还没说完,身体已然软软的倒了下去,嘴角止不住的有赤红鲜血流淌而出。

    朱棣手一抖,立刻冲着洪保大吼道:“快去叫太医!”

    洪保顾不得其他,连忙往殿外奔去,这一幕完全惊呆了其余人,尤其是解缙,他可是李祺的好友,可却完全不知道李祺的身体状态,可想而知李祺瞒的有多好。

    其余众人望着眼前这一幕,早就说不出话来,皇帝对此完全不陌生的举动,在场众人都是聪明至极的人,立刻就能猜的出来,这必然已经不是一次了。

    李祺到底是怎么了?

    他们心中都有所猜测,毕竟止不住的呕血和突然的昏迷,这一看就是不治之症。

    这时他们突然想到了李祺已经很久不上朝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竟然是从浙东回来的时候就这样了吗?

    这对君臣可将这件事瞒的真严啊!

    朱棣有些无力的挥挥手道:“朕就不留诸卿了,你们先出宫去吧。”

    朱棣没再让他们保密,只剩下最后的时间了,已经没什么必要了。

    解缙虽然着急,可也知道自己不适合留在这里,只能之后再去拜访了。

    一众人出了奉天殿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祺算是永乐朝很传奇的人了,明明跟随皇帝的时间最短,但是却迅速的跃居于靖难诸臣之上,甚至还在姚广孝之上,可以说是传奇一样的人物。

    而且李祺年纪还不算是很大,他才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岁,他理论上应该还有很多的寿命,在永乐朝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在没有宰相的大明,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实际上如今已经有很多人以宰辅来称呼他了。

    可谁都想不到,他的身体竟然已经病入膏肓,眼见没有多少日子了,这实在是让人觉得荒谬至极。

    李祺可是现在大明政治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出了事,那属于他的生态位置又由谁来取代呢?

    “我早就该看出来的!”

    解缙突然懊恼的锤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他陷入了懊恼之中,根本就没注意到。

    解缙如今回想起来,李祺早就在做各种准备。

    当初元史之事,包括后来的修史之事,李祺一点都没有参与,而是全让他解缙一人承担起来。

    而后去浙东促成了和浙东文人的和解,没有深度掌控浙东文人,而是换来善意。

    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都是在为他不在后的大明政治做努力,上次李祺生病就已经非常反常,可笑他竟然一直都没有察觉。

    不仅仅是迟钝,还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想过这种事竟然会发生。

    在这种复杂的思绪中,一群人出了宫,皇帝没让他们瞒着,他们自然要第一时间将这件事告诉好友。

    是以还不等第二日的太阳升起,李祺病重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明官场。

    甚至临安公主径自被接进了宫中,而后就留在宫中过夜没有出来的消息都传了出来,据宫中传出来的消息,李祺已经昏迷了两天还没有醒来,只能靠一些水米吊着命。

    朝会上的皇帝依旧是那般威严,仿佛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每个人都能够看的出来皇帝的眼底带着微微的疲惫。

    李祺实在是过于举足轻重,他身上背负着北人、浙东两大派系,若是他真的出事了,说不定刚刚建立的交流,又要开始分裂了。

    况且他是天下不知多少士子的精神领袖,一位当世的圣人所拥有的分量是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

    如果将大明朝比喻成一艘船,那李祺就是其中最重的压舱石之一!

    他不是大明朝的文官九巨头,以前是因为罪族的身份而不能担任五品以上的官职。

    在李氏被平反后,他依旧不是九巨头,那是因为他如果担任了九巨头,那朝政就会失去平衡,其他的八大巨头完全不能和他抗衡。

    所以他只能担任一个官职很低的、且没有实际行政权力的武英殿大学士,可即便如此,依靠皇帝的信重,他依旧影响了大明很多的事务,他已经是事实上的九大巨头中的第十巨头。

    而且和另外九大巨头只能影响本部的事务不同,他是对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五府六部施加影响力。

    这样一个人如果去世,那甚至将改变整个大明的格局,最明显会被改变的就是入值文渊阁的那些学士。

    文渊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可是这个位置却基本上被李祺一个人占据了,皇帝发现李祺一个人就比整个文渊阁都好用。

    若是李祺去世,那文渊阁就会回到它本该有的地位,这些阁臣的地位是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甚至有了李祺的这个榜样,会不会有另外一个李祺出现呢?

    朱棣望着低眉垂目的众大臣,感受着那暗涌的潮流,微微皱了皱眉,有些人的想法他怎么会猜不到呢?

    可李祺如果真的那么好取代,那可就太小看他朱棣了!

    这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李祺了。

    皇宫之内,李祺悠悠醒转,感觉胸口闷闷的,仿佛针扎一样,带着绵密的疼,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视线一转便见到妻子正在榻前趴着,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意和倦容,往日最喜艳丽的临安,脸上不施粉黛,有细细的皱纹在眼角生出。

    李祺轻轻伸手过去,临安公主也不年轻了,尤其是知道他身体每况愈下以来,衰老的愈发多。

    李祺一伸手一动,本就睡的极浅的临安公主立刻就醒了,见到李祺醒来,她扁了又扁嘴角,却还是没忍住落下泪来,泪珠从手指缝中淌出,小声的发出呜咽之声,如同受伤的小兽。

    “妾身去喊太医。”

    说着便迅速起身往殿外而去,不多时太医走进后为李祺把脉,其实也看不了什么,只能是暂时稳住而已,照例开了些安神的方子,太医便离开了。

    李祺望着临安公主轻声笑道:“娘子,叨扰陛下和皇后多日,向陛下和皇后告辞后,我们就回家吧,再不进宫了。”

    临安公主听懂了李祺的意思,他怕万一死在宫中。

    “我们回家。”

    临安公主搀扶着李祺下床,相伴往殿外而去。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8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