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点燃此香,就能见到父亲吗
推荐阅读: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 斗罗:五雷震鼓,吾乃雷道帝君! 妖天子 一夜倾城:惑国蛊妃 转生岩王爷,你说这是斗罗大陆?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限时婚宠:腹黑老公请敲门 仍能情深爱上 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解甲归田:家有麻辣妻
偌大的大明朝,从不会因一个人而停下自己的脚步,纵然是皇帝亦不过斩衰数日。
一众内阁阁臣持着圣旨往诸朝臣所在而去。
今日乃是传胪大典,陛下在大典之前,为李祺之事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已然是恩宠备至,却不可误了大事。
李显穆告别了母亲,身着孝服随着礼官往奉天殿外而去,这等金殿传胪之日,诸新科进士俱是欣喜,王艮早间去了国子监后,又匆匆往宫中赶来,此刻正列于诸进士之前,他是这一届的榜眼。
李显穆出现后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毕竟在传胪大典上身着孝服的,他可谓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又见他从奉天殿中出来,便知道他是刚刚见过皇帝的。
仅仅凭借得圣宠的父亲是没有这种待遇的,他是皇帝的亲外甥,所以才能随母亲进宫,以皇帝和李氏的关系,即便是守丧三年,一旦归来依旧是前途大好。
伴随着礼官唱和,乐师鼓笙,在殿试之后最重要的金殿传胪便正式开始,李显穆和王艮作为李祺的儿子以及弟子,又是状元和榜眼,自然是收获了几乎所有的关注,甚至没人去关注探花了。
当科探花郎也不在意,甚至还很高兴能和李显穆、王艮同列为这一科的一鼎甲,李显穆有横压诸生的才华,王艮亦被誉为“若不与李显穆同科,当为魁首”,只有他是凭借脸才能进入探花的,况且单论颜值,他也不如李显穆。
白捞一个一鼎甲,直接授予正七品的官职,简直已然是喜事中的喜事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伴随着礼官一次次的唱名,以及对二甲、三甲的宣布,虽说有人欢喜有人愁,但至少未来已然不同。
在唱名结束后,李显穆等一干进士进殿接受皇帝的召见,对于很多进士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此生唯一一次见到皇帝的机会,是以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李显穆和王艮这些排名非常靠前的人则稍好,因为他们前途更好,大概率是能以后经常见到皇帝的。
“尔等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科门生,务必要勤勤恳恳,以古来忠正之臣为榜样,近代以来朕则首推李祺李景和,当以他为榜样,为我大明尽心竭力,卿等不负朕,朕亦不负卿等!”
朱棣对这一科进士很是看重,正如他所说,永乐年的第一科进士,自然大为不同。
天子门生,又得到皇帝这般勉励,诸新科进士自然是感恩戴德。
永乐三年的春闱伴随着没有状元和榜眼参加的琼林宴,就这般落下了帷幕。
临安公主府中正举行着声势颇为浩大隆重的葬礼,说是浩大却不是有多么的铺张浪费,而是前来吊唁之人极多,除了宗家之内的亲戚,京中许多官员纷至沓来,又有王艮率一众士子前来,若非停灵有时限,怕是天下还有许多人会来。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人死后才知道世人的敬仰是真还是假,一场葬礼让李祺的声望彻底亮于万人之前。
……
新城侯府,便是原先的信安伯府。
永乐二年十一月时,朱棣认为张辅父子功勋卓著,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新城侯,加岁禄至一千五百石,杂犯死罪已免二死,子免一死。
张辅在勋贵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甚至可以说在二代之中,已经没有其他人能够与张辅形成竞争,在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之后,张辅极有可能执掌五军都督府,成为大明军方的代表人物。
李显穆奉父命离京,自然要来拜访他未来的岳丈。
张辅正如李祺所看重那样,并未因为张氏的显贵而有什么异样心思,只是勉励道:“你年纪尚小,守丧三年后十五岁再出世,恰是正当时,此番北去,不可过度悲伤,以免损了身体。”
张氏亦安慰道:“忠文公英姿天纵,此番遭受天妒,才英年早逝,显穆要引以为戒,须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的道理,我和你叔父都知晓你一向敬仰你的父亲,可哀思伤身,定要注重才是。”
言语虽不多,可语中却有谆谆亲亲之意,李显穆向二人叩首道:“劳二位大人担忧,是小子之过,此番定会保重身体,二位大人亦请保重,显穆当时时记挂。”
话音方落,屋外便传进一道颇显清稚的童音,“显穆哥哥要离京了吗?”
随后便自门外闪进一个约六七岁的女童来,身穿白色细布连体长裙,外罩着一件银色雪皮袄的马甲,看着像是画像中的福娃娃,这便是和李显穆有婚约的张辅嫡女,历史上嫁给了沐国公,在生产时难产而死。
李显穆深深瞧了她一眼,他知道张婉平日里最喜欢穿红裙,亦或翠绿衣衫,今日却甚是肃静,就连马甲都摒弃了鲜艳的颜色,无论是家中所教,亦或她心细如发,总是让人多生几分好感。
“奉父亲大人生前遗命,我要扶棺北上,将父亲葬在顺天府。”
“顺天府啊,我知道,父亲就是从那里来的,不过先伯父不是生在应天府吗?为何要葬在顺天府呢?”
这大概是很多人都疑惑的问题吧。
从临安公主宣布李祺遗命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萦绕在所有人心间,李祺为何要葬在顺天府,那里距离京城实在是过于遥远。
原因其实并不算是很难想到。
其一,李祺穿越后虽然是李氏,但前世他的家乡在宣化府,就在顺天府周围。
其二,大明是必然要迁都的,而李氏必然要随之北迁,尤其是日后复爵,子孙繁盛后,定然极多,若他的坟茔留在南京,那日后每逢祭祀,都要乌央乌央的往南京跑,太过于费事。
须知就连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的陵墓,都因为在南京的缘故,很多时候皇帝都派遣大臣前来祭拜。
其三,虽然李祺不确定朱棣会在何时准备迁都,历史上是永乐十九年,这一世定然不会等到那时,但无论何时,即便应天依旧是京城,但朱棣是不住在南京的,大多数时间都由太子在这里监国。
朱棣将五位塞王内迁之后,防御蒙古的职责就落到了他一人肩上,北征是必然之事,一旦运河疏通,他立刻就会迁都北京,那时北京就会实际上承担京城的要务。
既然如此,那他就直接把自己的坟茔定在北京即可。
南京有明孝陵,李善长也在这里。
北京从朱棣开始的十三陵,李氏的祖坟恰好从这里开始。
两代大孝子,正合其时!
这些原因李显穆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他只是温声道:“父亲大人曾推算过,顺天府乃兴旺李氏之所在,他老人家生前就已经为自己选定了墓地。”
张婉毕竟年幼,真的就信了,震惊道:“先伯父真是厉害!”
张辅和张氏见状颇有些忍俊不禁,李显穆虽然只比张婉大六岁,可双方的心智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一想到这么优秀的人,未来会是他的女婿,纵然是张辅,心中也不禁升起一丝得意。
“婉儿,过来。”
张婉闻声往张氏怀中扑去,李显穆则沉稳的与张辅交谈着朝中之事,这般沉稳,愈发让张辅欣赏,又想起家中的不肖子弟,竟无一人能望李显穆之项背,一时有些叹息。
待李显穆从新城侯府离开,而后返回公主府后,又是数日,沉重的棺椁由力夫抬着从公主府离开,转而向码头而去。
此行北去两千里,元朝时修的京杭大运河还不曾全部疏通,走一段水路后,就要走陆路,到了北京时,怕已然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
护送棺椁的护卫有许多,李显穆则坐在最靠近棺椁的马车中,见山水、日暮、寒冬、白雪,越往北走,那苍茫凋零之色,便越是深重。
他出生在应天,自然是没见过北方的大雪的,传说中能够将人淹没,大河都为之冰冻,这一路上他都渐渐见到了。
遍及风土人情,他便深刻理解了父亲曾经说过的,北方乃是苦寒之地,若不以朝廷大势压之,是必然争不过南边的,可北方之土,亦一寸不能让。
迁都之事,必然而行!
……
李祺撕开了沉沉黑暗,撕开了天与地之间的渐渐要闭合的裂缝,重新将目光投向了世间,无数的气泡在面前浮沉,有人影重重在其中。
他伸出手指戳破其中一个气泡,立刻如同走马观花般,无数这段时日发生的事情落在了他的脑海中。
“原来发生了这些,朱棣可真是个守信的人啊。”
“显穆扶棺北上。”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显穆的身上。
夜很深了。
李显穆还没有睡,他望着头顶上的皓月繁星,一闪一闪,仿佛看到了他的父亲。
他伸手探进怀中,摩挲着一支香,那是父亲单独留给他的东西。
这香是折不断的,始终散发着澹澹的清香。
“点燃这支香,就能再见到父亲吗?”
李显穆眼神有些迷蒙,带着一丝丝的近乡情怯之意,紧紧抱在怀里,蜷缩起身子。
“唉,睡吧。”
李显穆睡着了,带着笑意。
还有一章!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7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