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06章 破局之道

第106章 破局之道


“胡广他有这个胆子?”

    李显穆有些疑惑,胡广此人乃是谄媚阿谀之人,又无甚风骨,惯会见风使舵,逢迎上意,阻道这种事实在是不像是他干出来的,要说内阁中,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倒是能做出这等事,这几人皆是那种颇强硬的士子,放在任何时代都能为良相。

    “一开始是没有的,可后来时移势迁,便有了。”

    解缙解释道:“朝中江西人极多,我和王艮本该是魁首,可我二人都是心学门人,继承的又是景和的衣钵,反而和江西生分,朝中士林中的许多人,便围在胡广身侧,那有些话他就必须要说,有些事他就必须要做了。”

    “原来如此!”

    李显穆恍然,一旦成为一个派系的领袖,那有些事就身不由己,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来,所以在建立派系时,就要着重挑选那些同道中人,若是来者不拒,那或许暂时有兴盛煊赫,可日后却必然会受此拖累。

    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便是这样的道理。

    离开京城三年,这其中许多事,在信中是难以说明的,而今与解缙这等亲历者面对面一番交流,才知晓这些情况。

    “那内阁中有如何?师兄在内阁艰难又是何意?难不成还有人故意刁难不成?”

    在王艮的眼里,李显穆虽然有才,但至少也要再过几年才能发挥作用,是以一直以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故意刁难倒是不至于,杨士奇等人也都算是君子,只是在内阁商议事情时,王艮多被否决而已。

    若非许多事务都要经过皇帝,他作为阁臣可以直接提意见,只怕是还不如在翰林院时舒畅。”

    现在的阁臣权力不算大,但已然有了不少处理具体事务的权力,内阁中各分派系,王艮在其中孤身一人,自然说话就不算,政治一向讲究的都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就是大势。

    除非像是李显穆这样拿着先帝旨意,直接将势拉满,那才有独战群儒的可能。

    “之前王艮要入阁时,我还很是高兴。

    结果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圣心,被踢出内阁是迟早的事情,王艮在内阁中必然独木难支,所以临走前我故意把胡广也拉走了,否则内阁中七个人,他会更加艰难。

    没想到六个人的内阁,依旧很是艰难。”

    原来这才是解缙和胡广之间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

    “若是黄淮如今愿意站在你这边,甚至能够将其拉入心学阵营的话,那日后局势便能掰过来一大部分,但是胡广不能再入内阁了,否则王艮的精力又要被胡广牵制。

    阁臣的位置抢手程度如今甚至仅次于九卿,和侍郎都在一二之间,王艮万万不能有失。”

    过去的朝代政治争斗抢的是相位,大明抢的是九卿之位,自当今皇帝愈发重用阁臣,甚至在给阁臣的赏赐中,比照尚书的待遇后,阁臣的位置就越来越重要。

    而且成为阁臣远比成为九卿简单,九卿那是要功劳一步步升上去的,阁臣本质上是正五品的官,要求低多了,王艮这种只做了三年翰林的新贵就能入阁。

    李显穆沉吟后突然问道:“胡广在迁都之事上的立场是什么?”

    解缙亦沉吟道:“按照胡广的性格来看,他必然是会附和陛下的,但现在还真说不准,可能会表示中立,既不得罪皇帝,又不得罪派系。”

    江南三省的士人是最反对迁都的,黄淮有顾虑,胡广怎么可能没有顾虑呢?

    李显穆脸上现出几分玩味的笑意,“不站队的确是种躲避的方法,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成功的。

    若是他必须要表态呢?”

    解缙只觉一道灵光闪过脑海之中,他立刻意识到李显穆在说什么,有些兴奋地说道:“若是他同意迁都,那他就会失去江西人的助力,若是他不同意迁都,那他就会被陛下所厌恶,失去进入内阁的可能性!”

    “可他怎么会表态呢?除非陛下亲自问,若陛下愿意亲自问的话。”

    “不必!”

    李显穆大手一挥道:“叔父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方才我让介庵公去做什么?

    马上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我要上书皇帝,请求立刻迁都!

    我亲自拿着奏章去请胡广在上面署名,倒要看他签不签这个名字!”

    解缙一想到那个场景,就想笑,李显穆这一招简直是绝了,直接亮剑,把他逼到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境地,而无论他签、不签、还是犹豫,都不行!

    签就失去人心,不签就失去圣心,犹豫不绝则是首鼠两端,同时被厌恶。

    “胡广之路绝矣!”

    解缙真是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万万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就能终结掉胡广,那其他人是否可以以此而为呢?”

    李显穆摇摇头道:“那还是不同的,这一招之所以能够用来对付胡广,是因为他现在汇聚的声势,还特别虚妄,只是因为他入阁而后才有这群人汇聚。

    他本身在江西是没有底蕴的,这等汇聚的势力,很容易就会被吹散,但是诸如介庵公,亦或者另外几人,底蕴深厚,难以因为一件事就被抛弃。”

    “听明达你的意思,你认为胡广一定会同意迁都了?”

    “九成把握吧,胡广这种人,首要目的是活着,所以他不会去反抗能轻而易举让他死去的皇帝。”

    解缙想了想,还真是如此,胡广是必然不敢明面反抗皇帝的,看来他刚刚生出的一方巨头之梦,就要折戟沉沙了。

    “京中局势之繁杂,有些远超我想象,叔父,我还需要理清一下。”

    “那我先回馆中了,待你有空闲,再到府中闲坐吧。”

    解缙离开后,李显穆闭上了眼,开始分析方才解缙所说的那些事情。

    即便是李显穆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如今京中的棘手程度,简直堪比当初父亲从江浦刚回京时。

    甚至从复杂程度上来看,犹有过之。

    那时父亲所面临的是几位尚书,但父亲毕竟身份特殊,先天立于不死之地,再加上皇祖父在位时,杀尚书如杀鸡,是以好下手。

    可现在李显穆所要面临的,倒是没有杨靖、李原名、詹徽那种真正互相要将对方置于死地的仇敌。

    但结果是一样的。

    他还是要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动手,还是要对盘踞于江南的大族以及大族出身的那些官吏动手。

    这好像就是他父子二人的宿命一样,吃饭睡觉打江南文人,甚至不是故意要打,而是想要做些对天下有益的事情,最后发现总会和江南文人对上。

    这江南文人的存在,难道真的就是和国家大事作对不成?

    李显穆皱眉沉思着,黄淮能够拉来一部分浙东文人的力量,而后迁都到北京,北人肯定是会同意的,这些人天然就是支持自己的力量。

    南人之中,主要的反对者定然是江南,但福建和湖广可能也会暗搓搓的反对,只有四川大概率无所谓。

    “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李显穆轻吟着他在皇帝面前提出的建议,“不知道这次能够把多少人勾引出来,这一次尚且勾引不出来的话,那就不好办了。”

    实际上对于李显穆而言,江南中最坏的那些怀有异样心思而赞同迁都的人。

    那些反对迁都的人,心中所想很好猜出来,无非是北方苦寒,应天繁华不愿意远赴北边,亦或是因着京城所在,而能得到实际利益。

    可那些赞同迁都的人,难道就都是心中装着国家社稷吗?

    自然不是。

    有的人恨不得京城迁的越北越好,这样江南便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们侵吞起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钻国家的空子,就方便许多,毕竟远离了天子脚下,那可就是真正的土皇帝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贼,而这些人从来也不少,甚至在这次的迁都之议中,还能借此讨好皇帝,继而获得在江南的特权。

    “唉,一网打尽,谈何容易啊。”

    李显穆越想越觉得很艰难,当初他父亲两次对江南出手,一次是胥吏案清查那些大族,一次是元史案清理浙东,虽然打击了一番江南,可依旧远远不够。

    现在轮到他来做这件事,只觉前路漫漫,不是一时所能成功。

    “好在我还有后备方案,若是以为迁都之后就是结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李显穆做事一步三算,借着迁都之事打击江南士族,不过是其中一步而已。

    他自然不可能迁都之后就放着江南不管。

    在李显穆身前的白纸上画出了大明诸省的轮廓,一条大运河贯穿在其中,在最外围,又有一条长长的黑线画了一条弧线。

    “去年末时下西洋的船队第二次远航,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希望那时时间恰好合适。”

    在这幅图案的下端,清晰的写着几个大字。

    江南、安南、漕运、海运。

    字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其间所蕴藏的,将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东西!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7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