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登英国公府说张辅
推荐阅读: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 斗罗:五雷震鼓,吾乃雷道帝君! 妖天子 一夜倾城:惑国蛊妃 转生岩王爷,你说这是斗罗大陆?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限时婚宠:腹黑老公请敲门 仍能情深爱上 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解甲归田:家有麻辣妻
李显穆看出了朱高炽的疑问,微微笑道:“殿下,其实并不难,微臣只说了一句话而已。
‘汉王殿下实在是有孝悌之意,竟欲让太子殿下专美于前,看来朝野之谣言,果然不可尽信之’。”
朱高炽先是一愣,而后颇忍俊不禁,强忍着笑意,压不住的嘴角却表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你们父子可真是我这弟弟的克星啊。”
简直将之玩弄于股掌之间。
李显穆这次没再接话,他敢撩拨汉王,无非就是凭借血缘关系罢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殿中群臣如水流织般向殿外涌去。
解缙、王艮等人往李显穆这边来,先向太子行礼后,便心有余悸的对李显穆道:“明达,今日你可真是将我们吓的够呛啊,向诸臣开轰,普天之下,除了陛下还有何人敢如此,你竟然敢做!”
朱高炽也深深赞同,就连他都不敢做这种事,毕竟夺嫡之争,他需要获得大臣们的支持才能稳坐储君之位。
一行人向殿外而去,出了殿后,解缙等人便自觉和太子分开,大臣结交东宫总不是什么好听的事。
李显穆和太子亦告辞出宫。
任谁都知,今天殿上虽胜负已分,可事情却远未结束。
……
锦衣卫缇骑时隔数年,再次大规模的出现在京城之中,而后冲进了各个官宦之家中。
这熟悉的一幕,简直让京城百姓有种梦回洪武时代的错觉,而后大朝会上所发生的事才传遍了京中。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真的要迁都。
京城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的,生活在天子脚下,总归是相当的有好处。
可这些事他们插不上手,也说不上话,对那些被抄家的官员来说,这大概算是最幸运的事情,至少京城百姓没有唾骂他们。
锦衣卫做事很少会适可而止,很快就开始牵连扩大,借着这个机会打击异己,纪纲很是兴奋,终于让他抓到机会,耀武扬威起来。
李显穆甚至怀疑纪纲这就是故意做给他看的,毕竟当初元史之狱,纪纲就想要大肆牵连,可却被他父亲拦住了,纪纲这人小心眼,难免不会记恨,现在他父亲仙逝,故意在迁都之事上,来给他一些颜色看。
可即便是猜出来了,李显穆也不会有什么动作,锦衣卫指挥使现在还不是他能动得了的人,那可是真正的官场巨头。
在皇帝不舍弃纪纲之前,他就是无敌的!
但是李显穆不去动,不意味着,没人能制得住纪纲,而这个人马上就要回京了。
没错,正是新城侯张辅!
李显穆已经得到明确的消息,张辅回到京城后,就会进封国公,成为事实上的勋贵之首。
别看纪纲在李显穆面前跳的欢,在张辅面前不过就是一只小虾米罢了。
是以,从那日大朝会后,李显穆就正常按部就班的在翰林院当值。
但他的声望却如同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起来。
伴随着那一日在朝廷之上,他怒斥诸臣传的越来越远,一大批正直的士人都认为李显穆乃是真正心怀天下之人,不愧是李忠文公的亲生儿子。
几乎每日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送来,在现代人来看,这似乎很不可思议,谁会给陌生人写信。
但这就是古代士人,他们仰慕一个人,不仅仅会写信,甚至会不远千里去拜访,而被拜访的人也会亲切接待。
这便是神交已久!
李显穆如今只静静等待着皇帝的下一次召唤,有了迁都之议的功劳,他即便是再突然担任重任,也不会惹来非议。
……
永乐六年初夏,京中因迁都之事而掀起的风波,渐渐恢复了平静,此番涉及到高级官员不算多。
在一个月前,朝廷正式下了迁都旨意,以北京行在为北京,去行在二字,应天为南京,正式设立二京制度。
五府六部等各衙门,都已经先行派人往北京去搭建衙门框架,迁都之行,大致在永乐七年元月前完成,满打满算,大概有八个月的时间。
此事算是真正尘埃落定,而在迁都之行中,立功的众人赏赐都渐渐赐下,甚至就连解缙都得了一番勉励,让他兴奋了很久,至少不必担心什么时候都被踢出京城了。
除了紧锣密鼓准备的迁都之行外,如今京中最盛之事,便是南征大军回返南京。
这是永乐朝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对外胜利,而且成果极其丰厚,几乎是一战尽灭安南伪朝,将其统治集团一网打尽,皇帝非常重视,是以命太子出郊外三十里迎接大军。
盛大的欢迎仪式后,朱棣在奉天殿赐宴招待回京的诸将,并赋写了《平安南歌》,来为之庆贺。
李显穆的官职本来是不能参加这等盛典的,但他因为身份得以特恩,亲眼目睹了自己岳父此生最荣耀的时刻之一。
朱棣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岁禄三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大明从此又多了一家世袭罔替的公爵。
张辅回到京中后三日,估计休息的差不多了,李显穆提着临安公主千挑万选的礼物登门拜访。
现在的张辅可是京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又是正经的姻亲,当然要好好维护这关系。
张辅褪下铠甲,纵然只身着袍服,身上依旧有股摄人的风姿,那是从刀山火海、腥风血雨中走出的大将才有的风范。
李显穆恭恭敬敬的执晚辈礼,他对张辅这等在战场上打出威名的大将是相当钦佩的。
大明朝为什么有非社稷军功不封爵的规定,就是因为太祖皇帝从战场上走来,太多人死在他面前,深知军功不易。
自古以来开国元勋中,哪一个大将不是出生入死,而文官则不然。
此番征讨安南,成国公朱勇死在战场上,虽然是病逝,可难免便有安南瘴气深重的原因,每一次出征,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满清雍正时期,和通泊之败,八旗人人戴孝,铁杆庄稼不容易吃啊。
张辅如今贵为公爵,执掌五军都督府,升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可谓是真正的国朝重臣了。
自有风范,待李显穆行礼后,放下茶水,轻声道:“明达,你在京中殿上所做之事,我已然知晓,不错,很有李忠文公的风范。”
“正是秉承先父之志。”
“咱们这位陛下,是个重情重义的性子,颇类唐太宗李世民,为陛下尽责尽忠,总是没错的。”
李显穆知道张辅这便是在提点自己了,而且话说的颇为隐晦。
说的是唐太宗,其实是在含沙射影的说先帝,说朱棣和朱元璋不一样,不会干诛杀功臣的事情,让李显穆放心做事。
“显穆明白。”
张辅瞧了两眼,确定李显穆是真的明白自己所说,露出一抹笑意,纵然他贵为公爵,可对李显穆的喜欢,却不曾有丝毫的减少。
“可惜婉儿才九岁,距离及笄还远,我倒是迫不及待有你这个女婿了。”
纵然是一向沉稳的李显穆也不禁有些汗颜,即便古代人结婚早,可九岁也太离谱了,“此事却是不急,李氏后继有人,母亲也不急着让我成婚生子。”
张辅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又忧虑道:“唉,若是我有你这样优秀的子嗣便好了。”
这下李显穆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张辅实在是子嗣艰难,生有几个女儿,可却只有一个嫡子,而且体弱多病,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活过张辅。
二人自然不知道,历史上最后承袭张辅爵位的是他唯一的庶子,这个庶子是老来子,倒是和张辅一样寿命很长,一直活了七十五岁,一直到正德时期才薨逝,这父子二人就活了明朝将近一半。
二人又闲聊几句,张氏便来催促二人用饭,张婉虽然才九岁,但已然通晓诸事,本是不能见外男的,但未婚夫妻自然不在此列之中。
况且两家也不可能有哪家悔婚。
李显穆这样出类拔萃的少年郎,张婉自然不可能不喜欢,张辅和张氏自然是乐见其成,虽说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宠爱的女儿若是能喜欢,那就更好了。
对两家而言,这也是好事。
李氏现在论门第虽然及不上张氏,但当初李氏比张氏煊赫时,也没有嫌弃过张氏,况且张辅更为看重李显穆这个人。
而且按照张辅对太子和皇帝的了解,李氏就这么下去,复爵几乎是必然之事,那时李氏便亦是公爵府了。
颇为圆满的一餐用过后,张辅带着李显穆往书房而去。
“显穆今日来不仅仅是拜见我,还有正事吧。”
“伯父明鉴,自然是瞒不过伯父的。”
“说吧。”
“伯父此番平定安南,可曾仔细观察过红河之土?”
张辅一愣,他本来以为李显穆会说朝中之事,毕竟他现在树敌不少,却没想到竟然是安南之事。
“安南之地,瘴气依旧颇为深重,而且极多丛林、虫蚁等,此番进军亦是选择了瘴气散去之时,若非如此,便是军中将会疫病横行,难以攻克。”
李显穆闻言立刻皱起了眉头,“伯父的意思是,交趾还会叛乱?”
张辅一惊,立刻明白了李显穆的意思,只要是中原天兵不能时时刻刻保持驻兵的地方,注定就会一直叛乱,云南不也是如此,若是西平侯府,现在是沐国公府,一直不断的在云南用兵,镇压叛乱,云南早就脱离郡县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沐国公府在云南的巨大作用,所以朱棣在登基后,短暂的准备搞一下沐国公府,而后很快就放弃了,事实上让沐氏成为了云南的镇守藩王。
张辅不确定的说道:“交趾已经改为郡县,只要治理得当,应当不会那么容易叛乱吧。”
“不!”
李显穆立刻否定了张辅的猜测,张辅毕竟是武将,不懂这些民生治理的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安南一定会重复不断的反叛,这就是最可怕的事情。”
张辅深深皱起了眉,他是知道李显穆有多聪慧的,若不是年纪还小,早就是一代名臣了,对于李显穆的判断,他还是比较相信的。
征服安南、拓地千里,这是他的不世之功,若是往后安南能够一直待在大明的疆域里,他的威名就会一直响彻,可若是安南后来丢了,他的功劳就会大打折扣。
张辅的猜测的确很有道理,后世的短视频中,每次刷出新疆后,评论区总是会出现无数包含左宗棠名字的弹幕和评论,甚至就连乾隆都因为收回新疆,而在无数的批评中,偶尔冒出一句“也就收回新疆这件事上,还算有点功劳”。
而安南因为后来丢了,张辅的名字便在主流教科书上消失了,不是很了解明史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凡三擒伪王,威镇安南”的大将!
张辅眉宇间渐渐染上了一丝戾气,冷然道:“纵然安南反叛,但我亦可平之,大兵一到,南寇不过是灰飞烟灭而已。”
“伯父是世之名将,父亲也曾经称赞伯父为当世陛下之下第一人,自然是战无不胜。”
李显穆先是称赞,而后却沉声道:“可平安南却从来不在于能够战胜,而在于到底能不能将之稳固于大明之中。
若是其不断的叛乱,大明耗损无数钱粮,最后发现不过是空耗,永远都平定不了,那朝廷会如何选择呢?
伯父,安南和蒙古到底是不一样的!”
张辅沉默了,有什么不一样呢?
没人不知道,蒙古对大明有致命的威胁,致命到皇帝要亲自迁都去国门前守着,而安南对大明只是有一定的威胁而已,下辈子也不可能打得过广东。
如果有朝一日,朝廷发现安南是个无底洞,带不来任何收益,只能不断给大明放血,成为“帝国坟场”,那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将兵力收缩到广东。
按照李显穆的分析,这种可能性居然蛮大的,张辅也有些茫然了,他是个武将,不是文官,只负责打仗获胜,这该怎么办呢?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显穆身上。
“显穆,你可有办法?”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6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