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

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


永乐八年,正月初一!

    大朝会后,百官休沐。

    在这个难得的休息日,除了需要值守的官吏外,大多数人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临安公主府早已是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高挂,到处都是鞭炮之声。

    李显穆自朝中归来后,他的侄子侄女皆围上来为他祝好。

    三兄弟又去给母亲磕头请安。

    公主府上到处皆是喜气洋洋之景,府中下人亦是欣喜,这一日自然有赏钱赐下,以公主府的门第,自然是不缺钱的。

    李芳和李茂的妻子以及一众女眷在内堂陪着母亲,三兄弟则在外间说话。

    李芳笑道:“听闻前几日三弟在御前会议上,直接将工部尚书怼的连话都说不出来,真是威风,如今我家在朝野的威名,全靠三弟维持,为兄可真是羞愧啊。”

    朱棣对李家兄弟俩都不错,毕竟都是亲外甥,但比起李显穆就差很多了,李芳和李茂没有什么实权,按部就班的熬资历慢慢往上升官,不过有英国公这个姻亲在,没有意外的话,做到顶,大概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

    李显穆沉声道:“我怀疑这狗东西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一千五百万贯啊!

    工部那群硕鼠能不从中上下其手一、两百万贯?”

    李茂在三年前进了锦衣卫,对这些事更是清楚,沉声道:“三弟,要不要查查他,毕竟是个尚书,既然得罪了,那就干脆一点。

    你不好动手,二哥来做。”

    说着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显穆眼珠一转,低声道:“二哥,你能不能趁机将这个猜测意外告诉纪纲,他最喜欢做这些事。”

    纪纲!

    李茂微微颤抖了一下,好像想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但还是沉声道:“可以,虽然我和他不相识,但把风声传到他耳朵里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真的要把他牵扯进来吗?

    纪纲有些不对劲。”

    “怎么个不对劲?”

    “纪纲经常让我们做一些诡异的事情,按照他说的做,就能够得到奖励,而不按照他说的做,就会被贬斥甚至直接消失,我觉得这个人有大问题。”

    李芳和李显穆对视一眼,而后异口同声道:“服从性测试!”

    李茂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服从性测试。”

    说完眼中便流露出骇然之色,“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做这些干什么?”

    三兄弟对视了一眼,当初父亲可是说过的,做这个的人,十个有八个,都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里三兄弟纷纷噤了声。

    李显穆虽然早就猜出类似于纪纲这种人不可能有什么忠诚之心,可他也是真的没想到,纪纲竟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离死不远了。”

    李显穆突然轻声道。

    李芳和李茂一凛。

    “现在只等他再猖狂一些,然后只要有一个告发,纪纲立刻就会死,不过这件事,我们尽量不要亲自动手。”

    李显穆嘱咐道:“我们是外戚,是皇帝的近臣,我们对付文官、勋贵都可以,唯有太监、锦衣卫这一类人,我们不能亲自动手,大哥和二哥谨记。”

    李芳和李茂同时点点头,沉声道:“明白。”

    ……

    李显穆一直都没有忘记正月初一,自己还有一份大事要做。

    祭祖前,李显穆作为当代的祭司,先行一步进了祠堂之中,院中众人皆望着那祠堂的大门缓缓闭上,门缝之中,只有李显穆跪在蒲团上的身影。

    “太上通玄,祖神在上,元月正一,阴阳通冥。

    李氏子孙李显穆,恭请老祖,降下法旨,庇佑后人!”

    李显穆神情肃穆手持玉签,将父亲交待的咒语一一颂念而出。

    李祺则早在李显穆持着玉签走进祖祠的时候,就已然全程望向他,实际上李祺也非常好奇,这还是李显穆第一次使用宝鉴玉签,不知道宝鉴都会给出什么有用信息。

    李祺一挥手,那块由整块灵玉琢磨而成的镜子悄然出现在他掌中,依旧是熟悉的温润如暖阳初融。

    当初第一次见时,镜面上那薄雾般的光霭悄然散开。

    大明朝的地图就这样展示在李祺面前,两京一十三省皆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他面前。

    不仅仅是大明!

    当李祺微微挥手,将地图缩小后,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许多地方也都显现出来。

    而后在镜面上出现了约十几条不同信息,共分成三个颜色,白色、蓝色、紫色,经常玩游戏的力气立刻就知道,这代表了这些信息的不同重要等级。

    他望向最上边的一条白色信息,“此地有石油。”

    再一看,是后世的大庆。

    怪不得是白色信息,在现在这个时代,就算是知道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又有什么用处?

    难不成还让战马喝石油然后不吃饭吗?

    他又扫过了好几条白色信息,其中倒是也有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纪纲的犯罪证据在哪里,比如那些私自铸造的盔甲等,若是告诉李显穆,应该能置纪纲于死地。

    可实话说,没什么大用处。

    纪纲只是朱棣的一条狗,没有了纪纲还有其他人,对大势没什么真正的影响。

    李祺很快就将目光从白色信息中跳过,转而去看那些蓝色和紫色的信息。

    这些信息并不多,大致只有十几条,的确是很有用,每一条都不太好舍弃。

    这些信息下一次的时候不一定会再刷新出来,他一定要斟酌再三才行。

    “还是选择这一条吧,日本石见银山。”

    李祺回想起大明现在的财政问题,以及李显穆心中现在最想的就是破解这个问题,终究还是选择了白银产地。

    这是宝鉴上唯二的紫色信息,的确是珍贵无比!

    “现在已经是永乐八年,即便是找到银山,才加上挖矿等等,彻底覆盖大明,也需要许多年,早一天都是好事。”

    随着李祺一指点下,宝鉴上瞬间紫光大炽,其余信息全部隐没,只剩下那一道恍若铺天盖地的紫光。

    祠堂之中。

    李显穆只觉手中的玉签突然微微发烫,而后有微微外放的紫芒在闪烁,最终那些光芒如同流水般,布满了玉签的表面。

    下一瞬,六个紫色大字出现在玉签上。

    “日本石见银山!”

    李显穆先是一愣,而后瞬间大喜。

    他立刻就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前几日的时候,他在大明财政会议上,还在发愁从哪里弄那些多钱,没想到这么快,父亲就找到了解决了办法。

    不愧是这世上唯一的神明!

    他叩首在地上,“多谢父亲!”

    值得让父亲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将这条信息传下来,说明这座银矿一定很大,能有海量的白银流入大明!

    李显穆仅仅只是想想,就已然战栗起来。

    当今皇帝让郑和下西洋的一个初衷不就是因为传言海外有黄金吗?

    可惜皇帝没能找到,现在没有黄金,但是有白银,都是贵金属,而且是中原非常缺少的贵金属。

    朝廷若是能够掌握一座产量丰富的贵金属矿,那财政将会瞬间好起来。

    甚至将会改变整个大明!

    李显穆目光火热的盯着手中的玉签,虽然只是第一次用,但他已然明白了这是多么强大的神物。

    而李氏家族掌握着这样的神物,难道不是天选吗?

    朱家的江山,也要靠我李氏才能坐得稳了!

    李显穆又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打开祠堂的门,阳光洒落下来,照在他的脸上,外间是李氏的族人。

    他看到了大哥和二哥。

    随着时间越久,李显穆就越知道,父亲留给自己的东西,到底有多么珍贵,当拥有了这些神物之后,那些钱财、爵位这些身外之物,根本就不重要了。

    这些神物真正带给他的,是一种超越所有的眼界,以及超越所有的自信。

    我将傲然立于所有人之上!

    ……

    正月初一的休沐日结束后,天下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李显穆则开始纠结于怎么能够把日本石见银山的信息运用起来。

    这有几个难点,首先,这个石见银山在哪里?

    日本的国土虽然比起大明来很小,但真的去寻找和大海捞针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肯定是要官方的力量去做的,那就又有一个问题,他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这种超自然的事情,他当然不会去到处说,整个李氏之中,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父亲的打算也很明确,暂时只在祭司之间代代相传。

    因为现在祭司还没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还需要依靠世俗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安全。

    “石见银山,会不会这座山就叫做石见山。”

    李显穆突然想到,“而且如果那里有银矿的话,会不会日本已经有人知道,只是不知道其中产量有多大?

    而且日本的冶炼技术比起我大明来,也差得很远。”

    从把石见银山的消息传给李显穆后,李祺就一直都在观察,现在见到李显穆想通了这一点,顿时松了口气。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所载,早在1309年,那还是元朝时期,周防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便有采银的纪录。

    石见银山、石见国,这些事情在中原肯定没人知道,毕竟谁会去关注一个小国的历史,但是日本国内肯定是有人知道的。

    这也是李祺为什么这么快就把这个消息告知李显穆的原因。

    他们所生活的毕竟是现实世界,不是填图变色的策略游戏,不会一点就能开矿,即便是知道了日本有银矿,可需要处理的前期问题就极多,能在永乐九年找到矿就已经相当的了不得,若是能够挖到矿,那就说明现在的大明朝廷,效率高的可怕。

    ……

    “这位就是日本使节,井上次郎。”

    “这位是李大学士,是我们陛下的外甥。”

    鸿胪寺的官员明显很懂这些外国人的G点,单纯说官职他们还有些迟钝,说这些血统之类,最能引起重视。

    果然一听这么说,井上次郎顿时神情肃穆起来,用带着口音但还是流利的官话问候道:“李君,不知找在下有何要事?”

    李显穆一摆手,“使者坐。

    这次冒昧请使者来,是想要询问使者一件有关于日本的事。”

    “李君请问吧,在下必言无不尽。”

    李显穆微微一笑,“近日我翻阅古书时,看到有一处记录着日本的地名,曾发生了颇有趣的故事,这处地名只有石见二字,不知使者可曾听闻过。”

    石见?

    井上次郎当然知道,毕竟石见国是日本战国的列国之一,虽然没有那么有名,但作为能够出使的人,他这些知识储备还是有的。

    李显穆说完话后,就一直紧紧盯着井上的神情变化。

    他知道!

    仅仅是一个瞬间,李显穆就捕捉到了那一丝情绪,井上次郎知道这个石见,至少是听说过的。

    井上次郎也没有撒谎,只是颇为疑惑的问道:“李君,石见国曾经是个小国,还没有贵国的一个县城大,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得知了这个地方?

    忘了,是从古书中,不知道记载了什么故事,竟然会记载这么一个,就连在日本都不知名的小国。”

    李显穆胡诌道:“没想到真的有,听说那里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有月华倾泻在山中,非常美丽。

    非常感谢使者,若是日后能够前往一趟就更好了。”

    又寒暄了一会儿,送走了依旧疑惑的日本使者,李显穆有些难以抑制心中兴奋的神情。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但是现在还是不能确定这个石见就是父亲说的那个,还是要对日本国内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大明对日本的情况实在是两眼一抹黑。

    毕竟大明就连日本有天皇这个东西都不知道,册封的日本王实际上是大将军,可想而知对日本的了解之少了。

    想要了解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派人亲自到日本走一趟。

    方才他是担心日本使者起疑心,之后可以通过鸿胪寺走一趟。

    想到这里,李显穆觉得还是要进宫一趟,这件事要尽快禀告皇帝才是,当初皇帝能为了虚无缥缈的黄金去派郑和下西洋,现在日本有白银可是确切的事情!

    ……

    “你小子今日不是请了假吗?怎么还进宫来了,而且不去文渊阁?”

    李显穆恭恭敬敬行了礼,而后肃然道:“陛下,臣前些时日得到了一个消息,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桩笑谈,心中疑窦丛生,于是今日找了日本使臣一趟,确认了一些事情,于是赶忙来汇报陛下。”

    见李显穆神情比较严肃,朱棣也收起了笑意,微微眯着眼道:“值得你这么重视的事情,怕是不小。”

    “陛下,当初您派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有寻找黄金的打算?”

    “没错,朕听闻在万里之外,有极多的黄金,所以才派郑和前往,可惜没有收获。”

    “看来陛下是知道现在大明缺钱了。”

    “如何能不知道呢?”

    朱棣叹了口气,“历朝历代都缺钱,朝廷铸了那么多钱,历朝历代加起来都几亿贯了,但是不知道那些钱,都去了哪里,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

    若是有足够的钱,哪里还需要收这么多实物的税。

    可铸钱是个亏钱的事,朕是不可能大规模铸钱的,只有发行大明宝钞过过日子了。”

    铸钱亏钱这又是古代和现代不同了,现代正常国家的印钞机一发动,那是刷刷赚钱,美国更是印钞机一发动,收割全世界人民用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

    可古代铸钱是真的亏钱。

    因为现代的钱是纸币,除了作为一般等价物交换,它本身一文不值。

    可古代的钱是金银铜,它本身就有价值,刚才朱棣问那些钱去哪里了,很多钱都被地主老财埋在地里了,还有很多钱则被融化掉,做成了铜器。

    因为铜本身就是铸造的材料,它受到市场的调节,很多时候,铜钱的面值只值一文,可铜钱本身的重量却价值三文。

    那商人如何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本身来说,铜作为货币是不合适的,最恰当的就是金银这种贵金属,天然的货币,即便到了现代,白银跌落了神坛,可黄金依旧是硬通货。

    李显穆听着朱棣前面的几句话还颇有共鸣,皇帝能有这份见识,已经很不错了,但这还不够,他必须要让皇帝更清楚的知道,缺钱的危害,这样皇帝才能真正的发动举国之力支持他去日本找白银!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找白银,很可能会爆发战争!

    如果皇帝没有对抗蒙古那样的决心,很可能会半路夭折。

    “陛下,缺钱可能比您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李显穆沉声道:“微臣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依旧如同现在这样下去的话,我大明很有可能就败落在缺钱上面。”

    朱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是比较了解李显穆的,知道他一般不会夸大其词,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缺钱之事,真的有大问题。

    “会败坏大明社稷?朕感觉只是交税的时候困难一些,每年损耗一些赋税而已,有那么严重吗?”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4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