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 165.第165章 新闻播报

165.第165章 新闻播报


第165章  新闻播报

    现代社会。

    缺乏基础教育的普通人,连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都很困难。

    而在苏武的避难所。

    由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设备的高度应用,这种人的价值就更加下滑。

    养着他,甚至可能都还没有养一头猪的收益高。

    因此,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

    分出一小部分的资源,将避难所中的那些年龄不到12岁,本就无法创造出什么价值的幼童,集中起来进行基础教育。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当然,所谓的普及也就仅止于基础教育。

    至于更进一步的高等教育。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

    苏武只会择优选择其中少部分思维敏捷的精英,进行专门培养。

    剩下的大部分人。

    老老实实在普通岗位上做好螺丝钉的工作就够了。

    医疗方面。

    苏武在景园的物资仓库里,找到了大量的药品储备。

    虽说不能治疗大病。

    但是用来解决一些感冒,伤口流血等等的小伤小病,却没有什么问题。

    再加上整个避难所30多万的人口中,本来就有不少的医护职业人员。

    重建医疗体系的难度,几乎约等于没有。

    “还有。”

    “一些常见药的生产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成本也很低。”

    “所欠缺的无非就是一些专业的生产设备和培育原材料的空间。”

    “这两样目前都能解决。”

    “可以尝试在景园避难所那边,建设一条相关的药品生产线。”

    “到时候不仅能够自用,也可以当做热门商品对外输出。”

    对于药物。

    苏武其实窥视已久。

    它的生产消耗的资源极少,成品价格却又接近等重量的黄金。

    哪怕后续因为大量产出,价格可能会持续暴跌。

    但也仍然可以看作是一条极其富裕的金矿。

    只是,这些美好的期望,都还需要时间来兑现。

    说到底。

    景园避难所,以及那数十万的人口,都不过才刚刚归附苏武手中一两天的时间。

    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慢慢梳理。

    傍晚,七点。

    整个江河市,所有正在登录苏武的互联网络的人。

    忽然收到了一条新闻播放的提示。

    不少人好奇的点进去查看,发现还真是与江河市有关的新闻报道。

    “这里是荒石避难所新闻晚报。”

    “今日地表气温,平均15度。持续大雨。”

    “江河市城区,部分街道水深已达到1.2米。”

    伴随着一阵柔和宁静的女声响起。

    一幅被大雨笼罩的城市废墟全景图,出现在了新闻画面中。

    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到,如今的地表整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今日下午,荒石避难所重新启动教育系统。”

    “在避难所范围内,建立12所小学,以及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院。”

    “避难所治下,所有6到12岁的适龄人口,都需就近进入学校接受基础教育。”

    “下面请看,第一小学刘浩校长的相关采访——”

    “荒石避难所下属景园分基地,展开大规模蔬菜种植园和肉鸡养殖场的扩建计划。”

    “计划于近日内,建造二十座大型种蔬菜种植园。预计总建筑面积4.2万亩,月产蔬菜可达到1.8万吨。”

    “计划建造40座大型肉鸡养殖场。预计可饲养800万只白羽鸡,每42天一个生产周期内,可出产两万吨肉制品。”

    “荒石村推动医疗体系建设。”

    “在避难所内部全面铺开基础医疗保障。”

    “以下是具体消息——”

    新闻整体并不长。

    前后加起来总共就播放了三条消息。

    但每一条消息的分量,都重若千钧。

    让人印象无比深刻。

    普通人从中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令他们相当向往的避难所,正在茁壮成长。

    权贵们则看到了那一个个巨大的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恐怖实力。

    江河市,9号官方避难所。

    023分区宿舍楼。

    杜涛和妻子待在家里,就着同一部手机。

    观看着荒石村的新闻播报。

    “都已经开放小学了诶。”

    “还是免费入学。”

    妻子依偎在杜涛的怀里,神情中有些羡慕。

    他们的孩子已经快6岁了。

    按照和平年代的进度,这个时候也已经快要到了进入小学的阶段。

    但可惜,官方避难所并没有开设相关的学校。

    未来对孩子的教育,只能依靠夫妻俩自己。

    “说不定官方也快了。”

    “这个荒石避难所,以前都没听说过。”

    “虽然看起来规模挺大的。”

    “但应该也只是一个民间的避难所。”

    “官方在各种资源方面肯定更占优,不至于会落后太远。”

    杜涛安慰着自己的妻子,多少替官方争辩了两句。

    因为已经结婚,还有了孩子。

    他们能在官方避难所里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小的宿舍,能够一家人住在一起。

    比起许多人已经幸运很多。

    杜涛心中其实相当感激官方,也愿意为他们说话。

    然而很快,在后边听到新闻播报荒石避难所推进基础医疗保障,看到画面中一家家开放给普通人的医院之后。

    他也沉默了下来。

    官方避难所同样是有医院。

    但那些医院都被上层垄断,有持枪警卫常年驻守。普通人根本别想进去。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医疗资源只会越来越收紧,不可能再放开。

    在这一点上,不管怎么洗,都显然是荒石避难所对普通人更加重视。

    距离杜涛一家人,直线距离数公里外。

    9号官方避难所,所长办公室。

    明润山也全程看完了所有的新闻报道。

    和普通人更关注的教育和医疗不同,他注意的是种植园和肉鸡养殖场。

    身为同样治理着数十万人的一方诸侯。

    明润山太清楚想要月产1.8万吨蔬菜和差不多规模的肉制品,难度到底有多大。

    里面涉及到的电力,肥料和管理成本,都是一个个巨大到令人心颤的数字。

    哪怕是他,也不敢说能轻易拿出来。

    按照这个线索,继续深挖下去的话。

    实际上已经能够据此作出判断。

    他的9号避难所,在人口还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全方面的落后于苏武的荒石村避难所。

    而再考虑到对方是民间资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避难所里肆意妄为。而他的头上,却还有几位江河市的高层存在。

    明润山的心中,就只剩下了近乎于嫉妒的羡慕。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30/2837571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