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 第221章 简在帝心

第221章 简在帝心


邵全忠有点纳闷,三天前自己刚刚八百里加急把英国人的投资合同和借款合同送走,按时间算,军机处昨天晚上才可能收到。

    怎么今天廷寄就到了?此前军机处都不知道我回海陵了啊?

    过来汇报的手下拿的是电报,“长官,张之洞已经把电报线拉进了紫禁城,军机处回的电报。”

    额,华夏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了,加上了张之洞。

    连曾剃头和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方面,跟自己也是一致的。

    东西佛爷或者不懂洋务,但军机处的鬼子六懂,张之洞更懂。

    张之洞可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有这位“中兴名臣”的支撑,老佛爷一点也不顽固,跟自己印象中完全不同。

    那她看见火车还会吵吵着要推进河里么?多半不能。当初给慈禧看的,是华夏第一辆火车头,当然容易吓到人。

    现在自己本着“法无禁止皆可行”的原则,先斩后奏,甚至在江苏修了铁路都不上奏。

    没等老佛爷看到火车,上千万的老百姓对火车都习以为常了。

    老佛爷应该不至于那么大惊小怪,显得自己都没有老百姓有见识嘛。

    “邵全忠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上,建树丰硕。使英夷低头,加倍退还此前之战争赔款,扬我大清国威,实勘嘉勉。待西征凯旋之日,一并嘉奖。

    天朝特恩准英夷入股伊犁省铁路之奏请,头一年之铁路投资,着邵全忠以西征款垫付,批准之文件朝廷将直送赫德手中。

    钦此。同治五年正月三十。”

    邵全忠喜欢看廷寄,不喜欢看圣旨,廷寄不玩虚的啊。

    军机处的人不是傻子,看到两份合同,就知道这回邵全忠给我大清占了大便宜。

    伊犁省的铁路关乎我大清的边防守卫,军事意义重大,但根本不会赚钱,基本是赔本的,英国人的五千万两白银要想回本得等猴年马月。

    然后一千万两白银的低息贷款基本也是白给,那点利息绝对抵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实际上前头借的三千万两已经足够西征的了,还有富裕,后借这一千万两二期贷款纯属是白来的。

    邵全忠真是人才啊,我大清铁杆忠臣,楞是能从洋人手里扣出六千万两白银来,朝廷这一下子手头就阔了。

    我不好意思拿你的专款给别人,垫一下修铁路的钱应该没问题吧?

    这样朝廷一分钱没花,西征仗也打了,铁路还修了,我大清从来没在外交上取得过这么大胜利好么?

    至于剩下的铁路款——朝廷只是今年手头紧,明年就好了。我大清一年好几千万两税收入帐,GDP世界第一,其实真不缺钱。

    邵全忠现在官太大,每升一级都需要海量的功劳或者多年的资历,已经属于拿年薪和年底分红那一梯队的了。

    不可能像原来官小的时候,立一次功升一次官。功劳给你攒着,西征回来后一起升个大的。

    廷寄基本是这个意思。

    邵全忠没提要跟老毛子打的事情,这事根本不可能获得批准,必须先斩后奏,打了再说,让朝廷没有退路。这一点上,邵全忠倒是学死仇倭寇学得很像。

    朝廷不知道邵全忠要付出的代价,只看到成果,那就更加觉得邵全忠实在是太牛逼了。

    朝廷不给邵全忠封官,可是给了另一份嘉勉。

    警卫从手里又变出了一份电报。

    这封电报虽然署名一样,都是皇帝,却不是辅政的军机处的口气,完全是以皇帝自己的口吻发的,应该是圣母皇太后亲拟——小皇帝自己不可能有这个本事。

    “邵卿此次功劳巨大,朕虽无及时封疆之赏,卿之为朝廷之贡献,简在朕心。

    先乔松年赠卿以‘雨亭’之字,虽风雅,却与卿名不合,料为乔卿不便更改卿生父所赐之名所致。

    卿为朕之肱骨,朝廷名臣,今日之功,必将载入史册。名字不符,刻于汗青,实不雅观。

    今卿为我大清扬眉吐气,实符‘全忠’之名,特赐字‘慰廷’,表朕欣慰之情。此后卿名字相符,固可为青史之美谈也。

    钦此。”

    邵全忠目瞪口呆,半天没缓过气来,看上去是被皇恩浩荡给镇住了。

    那是,皇上赐字,那绝对是可以子子孙孙夸耀下去的荣耀,旁观的手下们包括胡六娘也是这么想的。

    只有邵全忠心里在埋汰圣母皇太后,你这可是自找的啊。

    你赐啥字不好,赐这个字。以后我兑现跟田大哥的诺言,驱除鞑虏,可就太“符合历史”了。

    …………

    此后的几天,邵全忠就轻松了不少,能多陪陪家人。当然每天还是要出去巡视,主要是手下在海陵的各大产业。徐州太远,这次就没去。

    只不过在容慧的几次恳请下,终于去小香崖接见了一众洋翰林院的科学家们。

    邵全忠只是看在老婆面子上走过场,马克吐温总算是找到了活干,此前邵全忠的好多活动都涉及军事机密不带他啊。

    邵全忠和科学家们的合影后来被到处转载,表明伟大的雨帅对基础科学的重视。

    在西方为雨帅辩经的各位洋大儒口中,雨帅是个完美、具有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的人。说他实用主义的,绝对是瞎掰,有照片为证。

    是的,后来邵全忠还叫雨帅,一个人可以有好几个字的不是么?不是说皇帝赐字了,原来的字就不许用了。

    二月初三,海陵北门码头。

    邵全忠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寒假回乡探亲活动,登上南洋水师飞凫(fú)号侦查船,准备返回肃州前线。

    同行的除了原班人马,还加上了八十名派往普、英的新学童,将在镇江换军舰到上海,乘坐航班邮轮前往欧洲。

    这次的赴英学童不需要语言培养,姜堰乃是邵全忠后来所称的所谓“龙兴之地”,现在姜堰老百姓就已经沾光,家家有钱,孩子都上海陵双语中学了。

    到普鲁士的孩子们则要在普鲁士上一年预科班,主要是学德语。现在邵全忠不差钱,就不搞国内的德语培训班了,在当地环境下学得更快不是么?

    此次带学童们赴欧的领队是——容慧。

    额,邵继铭被邵全忠给撵英国去了,要在英国从小学开读,我大清损失了一位美食家。

    容慧实在不放心儿子自己在外,不顾邵全忠的抗议,辞去了校长职务,要跟着去陪读几年。

    大马力木壳蒸汽侦查船喷吐浓烟,拉响了汽笛。

    肃州,邵某人回来了。

    妈了巴子滴,伊犁省的乱匪,中亚的老毛子,你们的邵爷爷来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28/2837565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