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唇印
推荐阅读:长生有烛 洪荒:我是鸿钧走狗怎么了? 八道横行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我在封神修炼蜀山法 骑士:从铁匠学徒开始无限兼职 星球大战:从克隆人战争逐鹿星海 地仙只想种田 这才是高武! 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当年统安城一战,刘法战败,三万泾源军主力溃散。
死的死,逃的逃。
有一些顺着归乡的道路,逃到了横山。
被陈绍在横山收拢,成为了他起家的班底,后来这些大多跟随韩世忠一路灭夏,追杀夏主李乾顺至贺兰山。
但是大部分的泾源军,却是就近原则,逃往拢右,被姚古收编。
西军在陕西诸路,本就是来回调防,彼此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今姚古带着一群秦凤军将士,夹在吐蕃和鄜延军之间。
而吐蕃又正在被进攻。
用不了多久,他们会被三面合围,从地图上看,极像是落入了一张大嘴当中。
姚古站在寨墙上,神思不属,思考着未来局势的时候。
浑然没有注意到,他手下这些西军将士,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西军四大家族,三个投奔了定难军,我们这些人怎地就如此倒楣。
此番吴阶来攻灭青唐吐蕃,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只要出兵策应,到时候顺理成章,归入代王麾下。
将主他到底在想什么。
要知道,吴阶就是泾源军出身,统安城一战之后,和大家一样溃散的小兵。
人家以前是小兵啊!
活生生的榜样就在眼前。
跟着姚古,小兵能做到西北十一州兵马大总管么?
西军中是将门世家把持权位最重,壁垒最森严的,韩世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大家陕西五路人马,全都是这样也就算了,如今人家都成了定难军体系,有军功就可以升官。
唯独自己这些人,还跟在姚古手下,底层小兵和低阶武官心中的不平衡就大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定难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人们已经开始愿意相信,代王他就是天命所归。
在女真灭辽的后期,契丹人闻风而逃,也大概是这个原因。
他们已经相信女真人不可战胜了,连反抗的勇气都失去了。
当你面对一个百战百胜的人,心中难免会产生恐惧。
人心思变,潜滋暗长。
而姚古,却未曾察觉。
——
太原城。
天气不再酷热,陈绍又恢复了习武,在院子里耍了一阵之后,李婉淑端着水盆过来。
把水盆放到石桌上,取出温水里的毛巾拧干水分,擦了擦脸,陈绍笑着把兵器扔给她。
李婉淑马上就惊呼一声,弯着腰费劲地抓着这杆长枪,往兵器架走去。
插回兵器架上之后,她直起纤腰,手背搁在腰上挺了挺。
再看陈绍时候,心中暗暗嘀咕,大王还挺精壮的。
这么沉的东西,也舞得虎虎生风。
河东尤其是太原的贵妇仕女圈子内,一直流传着陈绍夜袭西夏城池,击杀守军若干,割下护城毡全身而退的故事。
所以族叔李唐臣找到她爹,说是要她进王府的时候,李婉淑还有点害怕。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生怕这代王是个虎背熊腰的糙汉。
自己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么贴身伺候这样的人。
来到王府之后,她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做贴身丫鬟,平日里也不累人,而且一起来的还有三个姐妹。
陈绍是没有多少心思,能够用在内宅上,尤其是谈情说爱上的。
他一向十分直接,前几日瞧见李婉淑弯着腰铺床,圆滚滚的臀型拱耸挺翘,一下来了兴致就把她推倒了。
李婉淑也没有怨言,只觉得这都是应该的,是自己的本分,甚至算是恩宠。
对于她来说,代王算是不错了。
平日里的温和,以及生活中对身边人不经意的关心,已经是极其难得。
在这个时代,足够身边人感恩戴德了。
陈绍洗漱完之后,喝了一杯热茶,然后才去节堂内处理政务。
他目前很关心青唐战事,这个在外人看来必胜的战争。
人到了一定地位,尤其是处在陈绍如今这个位置,最好是别失败。
只要出手,就要做到雷霆万钧,不给对手一点机会。
因为只要他能继续做到这一点,世人就会觉得他是天命所归,心中不自觉就想着投奔他。
但只要败过一次,这个金身就被打败了,失去了那层光晕。
尽管失败的代价本身可能并不大,但是无形中失去的东西却很多。
这个时代,哪怕是一些不世出的人杰,也很大概率是相信天命的。
少打哪怕一次战争,也可以节省下巨大的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明明占据绝对优势的一方,也会为了劝降对手,而开出极高的条件。
来到节堂时候,陈绍的幕僚们,已经开始忙碌。
陈绍惯例先看看有没有重要人物的来信,在他这里,第一档要处理的,永远是蔡京、萧婷、吴阶的书信。
至于三大主力战线,陈绍反而不会倾注太多的精力,因为这三个地方的统帅都很强。
但就目前金国的实力来看,单独对付这三大主力中任何一个,都显得有点费劲了。
蔡京自从稍微出手,排挤走李纲之后,也安静了下来。
他原本就是那种稳重到极点的人。
针对不同的老板,采用不同的态度,干着一样的活。
既然没有什么大事,陈绍就安心查看今年各地的秋收,做一下简单地调度和运筹。
河东各地官府总共收粮食180万石,统计人口人口也增长到了近70万。
这180万石粮食,还是在新开垦的荒地不收税的前提下。
河东从宋初,经历了宋灭北汉之战以后,人口就稳步增长,粮食也是越来越多。
如今陈绍在这里大肆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分发农具、种子,使得粮食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些粮食,基本都要用来补给陕西诸路,折家、种家、刘家兵马,还有一些运送至云中。
云中刚刚经历了战乱,虽然人口稀少,但是也需要补给一些粮食。
陈绍揉了揉眉心,又开始想着怎么周转。
以他谨慎的性格,除了要兼顾各处用粮之外,还要存下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幽燕,虽然同样是历经战乱,但是神奇的是每一个征服幽燕的势力,都想着保护农田,以为那是自己的粮袋子。
就连完颜吴乞买,在刚刚拿下燕山府的时候,都下令劝课农桑,派出不少汉族大臣前来管理。
结果就是这里人都快死没了,地倒是保护的很好.
今年那地方的粮食,够自给自足,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至于明年春天,开凿运河时候的花费,估计还是要自己来筹。
陈绍想了想,在幽燕那一块圈了个红点,标注出这地方物资不够充分。
或许该让蔡京想想办法。
陈绍又看了一眼西北奏报。
因为堡寨的存在,在加上几次大战,掳掠的西州回鹘、草头回纥还有吐蕃劳力,让西北的粮食勉强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陈绍麾下的堡寨经济,有点儿类似后世的集体农庄,在这个时代甚至都有点过于先进了。
但是却非常符合西北的情况。
算得上大宋的一大贡献。
堡寨可以屯田、促进胡汉融合、战时提供兵源,周围也不会再有匪患。
因为一般的匪,就是躲着官兵,然后欺压百姓。
堡寨聚集的区域,民就是兵,兵就是民,比你还熟悉周围的环境,想要躲都没地方躲。
而且西夏和陕西一样,打了一百多年,最怕的就是战死之后家人无以为继。
堡寨的人出来作战,不用担心家人没有着落,在胡汉杂居的西北非常合适。
定难军治下的西北经济,十分复杂多样,有农、牧、商、矿
农在其中,都算是小体量的。
盐铁的开采,牛羊战马的养殖以及丝绸之路的繁盛,才是收入的大头。
陈绍默默地掩上了许进送来的奏报,心中已经有数,和自己预料的差不多。
自己的大本营依旧坚挺,此番主动护农,更是可以打开南部丝绸之路,顺便掳获大量的劳动力。
最后是山东河北,这一块名义上是由曲端在负责,但是他的重心其实是在水师上面。
曲端是个很传统的西军武将,一门心思就是军功,懒得去管也管不来经济。
河北山东的政令,其实是由蔡京手下的官僚系统在运作,陈绍只盯着一条,那就是来年春天,运河必须开挖。
为此他调来了自己的“挖河仙人”杨成,西北水网的奠基人,久经考验的运河大师。
并且给了他半年之久的时间来准备。
在陈绍的宏图上,东靠开海,西靠骆驼马匹和南北丝绸之路,中间靠大运河勾连南北。
未来的布局已经逐渐明了清晰,必然是一个超越历代的、开放包容、强大昌盛的中原。
在所有人,还在猜测他何时称帝,何时取代大宋的时候,陈绍的志向早就超越了这个范畴。
在他自己的规划中,当他披上皇袍,成为天子的时候,必然是威加四海,总揽八荒。
——
莱州,萧氏别院。
外面虽然有重重守卫,但是院里却十分幽静,小路铺石,夹道种满梅树,此时并无花苞,只余一排峥嵘树干,枝叶经过细心修剪,不见秋日凌霜的寂寥,倒觉得有些娇巧妍丽。
园里遍植花团锦簇的绿绣球,两支石灯柱雕成各种精致的动物模样,生动可爱。
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只巨大的瘿木浴盆,热水翻腾,雾气氤氲。
浴盆木质光滑,遍布胡花木纹,花中结小细葡萄及茎叶之状,显然是瘿木中的上品,名叫‘满架葡萄’足见这浴盆价值不菲。
盆中洒落着无数茉莉花瓣,在热水激荡之下,浓郁花香溢满房间。
萧婷赤裸坐在浴盆中,洁白的肌肤被热气氤氲蒸成红色,雪白在水中若隐若现,乌黑长发高高挽起,汗津津的粉嫩香肩与光洁玉背散发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光彩炫目。
两个精通穴位的健妇,在她后背上拍、点、推、按,发出噼里啪啦的动静,萧婷咬着牙痛并快乐着。
这时候一个侍女进来,在浴桶旁小声汇报着什么。
萧婷的眼睛眯着,哗啦一声从浴桶站起身来。
两个健妇赶紧上前,给她围上浴巾,擦拭干净。
汇报的侍女,也乖巧地站在一旁,给她擦拭着头发。
在远离陈绍的地方,萧婷的排场一直很大,气场也很强。
手里握着金山银山的商业女王,就不可能是个省油的灯。
“他们商量了这么久,也没什么有新意的主意,左右不过是想玩下三滥的手段。”萧婷笑道:“难怪咱们的大王,一定要组建水师,看来是早就了解他们的秉性了。”
“不过是给梁师成、童贯、朱勔做见不得光生意的家奴,此时主子死了,他们倒会给自己抬座椅。”
“梁、童活着的时候,还有人给他们张目,如今他们觉得只贿赂住几个五六品的官儿,就能跟咱们斗了。”
小侍女奉承道:“他们定然是不知道夫人在西域的威风。”
萧婷白了她一眼,随后自己又笑了起来。
西域那些小国,刚开始何尝不是如此,不管自己实力如何,就要和广源堂商队争利。
萧婷也是真虎,被狗男人陈绍打压的只剩下五百商队战士,她愣是敢攻打王庭。
西域除了她的商队之外,凡是敢插手玉石生意的,都被她给灭了。
“既然有了水师,就得用起来,否则白花花的银钱,岂不是浪费了。”萧氏凤目一凝,说道:“他们要来争高丽、东瀛的买卖,还不知道我早就惦记上南边的生意了。他们不来找我,我还要找他们麻烦呢。”
萧婷说着说着,又咬了咬牙,可惜水师不在自己手里。
否则的话,商船开到哪里,早就打到哪里了。
闽浙商团的实力,其实还真不低,这么多年以来,他们通过垄断海上贸易,积攒下了无穷的财富。
然后利用这些钱,买通朝廷的关系,来获取更大的权益,敛取更多的钱财。
泉州、明州几大家族的财富,数目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泉州纲首朱纺率船队往返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单次利润达百倍;杨客经营十余年积累资产二万万贯.
百万规模的大家族就有许多。
而且此时在南方,已经有了集资和风头,中小商人通过“带泄”方式附搭大船,以少量资金参与贸易,类似近代股份制。例如,海商将货物分拆为“百贯股”,吸引平民投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大宋朝廷一直是通过“博买”(官府收购部分商品)和“抽解”(征税)政策,将部分贸易利润转化为国家财政。
闽浙海商则利用政策漏洞,通过虚报货物价值、走私等手段扩大利润空间。
萧婷的加入,确实分掉了蛋糕上比较大的一块-——高丽和东瀛。
广源堂商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用通过贿赂、虚报、走私.来牟利。
他们直接就是光明正大地干,因为走的是定难军的帐,等于是官场下场了。
竞争力一下就拉开了档次。
萧婷的手下虽然是第一次开海,但是做买卖却都是行家,经商一道早就精通无比,海上什么东西赚钱,走一两趟就很清楚了。
闽浙财团虽然有先下场的优势,但是和广源堂商队比,他们的竞争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若是什么都不做,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排挤出去。
而且广源堂商队,也包括萧婷本人,并不是那种闷头做自己的事的主。
他们的进攻性极强。
在西域时候的开拓就是证明,谁家好人为了做个生意,沿途灭掉七八个小国。
萧氏穿好衣服之后,叫人打开窗户透气,又吩咐侍女取了纸笔来。
咬着笔杆,萧婷酝酿了一下情绪,开始给陈绍写信。
她把自己说的楚楚可怜,如何被闽浙商人打压威胁,生意被抢
求自己男人给自己做主。
侍女在一旁,强忍着笑,脸都憋红了。
通过信里的文字,她好像又记起了在太原时候,自家夫人是如何在代王面前撒娇弄痴,软磨硬泡的。
代王也真是个不解风情的人,常常把夫人晾在一旁,不予理睬。
等偷瞄见夫人在信里那肉麻的情话,小侍女倔强地抬起头,把自己生平最难过的事想了一遍,还是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幸亏及时捂住了嘴,又是站在夫人身后。
萧氏闻声回头,明媚的杏眼微微睁圆,马上吓得她垂手站立。
萧婷冷哼一声,拿起口脂一抹,俯身在纸张下面,留了一个淡淡的唇印。
她看了一眼自己的信,微微点头,十分满意。(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62/2837558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