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26章 认真庞统登场

第26章 认真庞统登场


刘备的许诺,听得曹宣激动不已。

    那句“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更令曹宣肃然起敬。

    “能为左将军效力,是我之大幸!”

    为表决心。

    曹宣当即归家,将田产、房产、工坊、奴客等所有权文书以及钱帛粮草的账册交付刘备,又将钱帛粮草封存以待刘备清点。

    除了没有妹妹嫁给刘备外,一如糜竺旧事。

    “曹宣虽是出身贱业,但识人断势、为人处世颇有过人之处,且又善置家业、知义有节,若能善用,亦可为治州之才。”

    赞许声响起,正是庞统。

    闻言。

    诸葛亮下意识的想到了马谡。

    若非高估马谡的才能而委以重任,又岂会有街亭之憾?

    念及此。

    诸葛亮问道:“士元对曹宣的评价,是否过誉了?若高估其才能而委以重任,定会引起祸事。”

    “非也!”庞统大笑:“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倘若不对值得称道的人和事加以赞美和宣扬,就不足以让人仰慕雅道;若无人仰慕雅道,愿意行善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若想宣扬雅道,改善世风,就应为有志者培养名声,假使十个人中有五个人因此而改善自己,世间就又多了五个善人。”

    “如此,岂不美哉?”

    诸葛亮考虑具体事务的风险管控,基于街亭之憾而更注重曹宣实际才能的审慎评估,担忧高估曹宣的才能可能导致用人失误,进而引发具体事务的失败。

    庞统则从社会整体风气角度出发,认为乱世中应该主动宣扬【雅道】,通过表彰曹宣这类有潜力的人才来激励更多的人效仿。

    一个是法家实用主义的【量才而用】,一个是儒家理想主义的【教化治世】。

    虽然角度不同,但各有其道理。

    “是亮浅薄了。”

    诸葛亮顿知误会了庞统,坦然认错。

    庞统轻轻摇头:“孔明,你我相识多年,以你所思,应不需我多言。你近日,过于劳累了。”

    由于车胄让渡了权力,诸葛亮要管的事更繁重了。

    除了原本谋划策略、掌管钱帛、筹措粮草、打造军械、操练兵马等事务外,诸葛亮还得兼顾调整政令、整饬吏治、征收赋税、赈济饥民等等。

    事无巨细,皆要过问。

    譬如今日来清点曹宣的文书和账册,诸葛亮本可以不用亲自来校核,结果诸葛亮还是来了。

    “孔明。治州如治家,得分清主次。”

    “譬如一家之主,居中号令:奴婢种地煮饭,鸡犬报晓示警,牛马负重载人,各安其位,则万事咸宜。”

    “倘若一家之主,亲执耒耜,躬亲庖厨,即便殚精竭虑,也会令百业荒废。不是一家之主的才智不如奴婢、鸡犬、牛马,而是这违背了作为一家之主的原则。”

    “孔明既管钱粮军械,又管吏治整顿,连救济灾民都要兼顾,更是熬夜校核文书,纵有子房之智,卫霍之勇,焉能久持?”

    “徐元直、简宪和、孙公祐、糜子仲等人,虽然才能不如孔明,但亦可委事于众才,孔明只需秉执纲目,则泰山之重亦可化为鸿毛。”

    闻言。

    诸葛亮不由长叹。

    庞统所言,诸葛亮不是不懂,在当丞相的十余年中,有个叫杨颙的亦曾劝谏。

    然而。

    自街亭之败后,诸葛亮不敢再轻易委事于众人,逐渐养成了事必躬亲的习惯。

    虽然回到了十八岁,但常年养成的习惯不会因此而消失。

    兼之如今局势,危如累卵。

    诸葛亮更不敢掉以轻心,生怕让刘备会再次兵败而失陷妻子将士。

    故而这段时间,诸葛亮的压力很大!

    事必躬亲,可让诸葛亮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每个细节,继而降低刘备兵败而失陷妻子将士的风险。

    “士元,你打算何时与亮共事?”

    诸葛亮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论天赋论悟性,庞统远胜于徐庶、简雍、孙乾、糜竺等人。

    虽然只历练了数月,但庞统的治事水平,早已赶超了跟着刘备多年的简雍、孙乾和糜竺。

    “孔明,我好心劝你,你反要让我劳累!”庞统顿感无语:“若非看堂嫂面,我定不会劝你。”

    诸葛亮不由笑道:“士元与亮,同气连枝。亮虽然想秉执纲目,但想让泰山之重化为鸿毛,不能没有士元相助啊!亮当向将军举荐!”

    虽然口称不愿劳累,但庞统没有再反驳。

    一者是庞统历练数月,理论和实践有了结合,对实务有了深层次的认知。

    二者是庞统在数月对刘备的考察中,认可了刘备的志向和德行。

    三者是庞统见诸葛亮事必躬亲、昼夜劳累,着实于心不忍。

    兼之今日又见诸葛亮所思过于注重【量才为用】,而忽略【教化治世】,顿知诸葛亮近日的压力大到连谈论理想都顾不上了。

    真让诸葛亮累出病来,非庞统所愿。

    见庞统不再反驳,诸葛亮大喜,起身挽住庞统手臂:“有士元相助,亮无忧了。可与亮同往见将军。”

    庞统推开诸葛亮的手臂,故作“嫌弃”道:“我不习惯与人把臂。此时若见将军,孔明你今夜又要熬夜校核文书了。先忙正事,今夜方可饮酒酣睡。”

    诸葛亮大笑:“是亮思虑不周。许久未与士元比试,今日正好一试。”

    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荆楚俊杰,庞统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远不及有五十四岁厚重的事后诸葛亮,但又远胜于徐庶、简雍、孙乾、糜竺等人。

    认真状态的庞统,效率强得可怕。

    黄昏方至,曹宣的文书和账册全部清点校核完毕。

    “若非士元在,亮又得熬夜校核了。”

    诸葛亮活动筋骨,顿感神清气爽,既有庞统准备出仕刘备的喜悦,又有庞统分担压力的惬意。

    “孔明,切莫高兴太早!你该好好想想,要如何给左将军一个合理的解释。”庞统嘴角泛起笑意:“现在的我,身份可是你的伴读书僮。”

    诸葛亮大笑:“左将军一向器量宽宏,若知士元不再隐藏身份,左将军高兴都还来不及,又岂会责怪?”

    新书榜排名又提升了,都是兄弟们的功劳!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感谢兄弟们助我提高新书榜排名,排名越高,曝光越多。

    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54/2837585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