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63章 有诸葛亮掌舵,刘备人在高唐,能观天

第63章 有诸葛亮掌舵,刘备人在高唐,能观天


由于高唐令弃官而走,高唐县的政务诸务都由县丞陈震暂代。

    自然包括了招待刘备一行人。

    由于刘备和陈震,都存有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

    故而在席间,刘备与陈震交谈甚欢;到了席终,更有惺惺相惜之感。

    一直到了驿馆,刘备都还在念叨,遗憾不能让陈震随行。

    见状。

    诸葛亮进言道:“将军何不举荐陈震为高唐令?”

    闻言。

    刘备不由动容。

    前高唐令弃官而走,高唐令有了空缺。

    虽然陈震的资历和名望不足,但袁谭有意让平原国诸官吏都配合刘备,那么有刘备的举荐,陈震想当上高唐令,并非难事!

    而让陈震当高唐令,不仅仅是刘备在礼遇陈震,还是刘备在给平原国诸官吏树立信:想进步,找我!

    既然选择了出仕,就没人不想进步。

    能当官,就绝对不会当吏。

    县丞虽然是长吏,但依旧只是县令的属吏。

    唯有当上县令,才是正式迈入官的行列中。

    试想。

    当了数年长吏都没能得到提升的陈震,遇到刘备后就当上了县令!

    直接由吏入官!

    是陈震的能力在遇到刘备后就提升了吗?

    不!

    陈震的能力一直没变,是刘备给了陈震施展能力的机会!

    当刘备在平原国立了信,平原国的诸官吏又岂会没有想法?

    袁谭亲近华彦、孔顺这样的小人,而疏远有才有德的王脩等人,兼之袁谭又失去了继承袁氏的资格,诸官吏想要另择个明主,亦是很合理的。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

    只谈理想不谈利益,是得不到大众支持的。

    官渡之战时,受曹操厚礼相待的军中文武都有一大批人暗自向袁绍请降,更遑论没受袁谭厚礼反受华彦压榨的平原国诸官吏了。

    想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刘备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欣喜之色:“暂且不要与陈县丞说,待我先给袁谭去信,若袁谭同意,再说无妨。”

    诸葛亮摇扇点头,道:“华彦虽然贪婪,但能侍奉袁谭多年且令王脩等人都束手无策,定有几分本事。”

    “将军初入平原国,诸事繁琐,需要有人助将军行事;索性就以高唐为基,将数万士民先安顿在高唐,一来可以减少华彦的掣肘,二来可以考验陈震的能力。”

    刘备深以为然,抚掌笑道:“军师言之有理!”

    高唐不属于平原国的治所,但对刘备而言又颇为特殊。

    昔日刘备未发迹前,就曾任高唐尉,后又迁为高唐令。

    虽然一度因为贼乱而弃城而逃,但在公孙瓒处拉了一支兵马后,刘备又强势回了平原国,屯兵高唐。

    与屯兵平原的单经和屯兵发干的陶谦,一同威胁袁绍响应袁术,最后不敌袁绍和曹操而走。

    而如今。

    刘备再次回到了高唐。

    人常言:事不过三。

    前两次皆是不敌败走,第三次,刘备不想再败。

    翌日一早。

    刘备就向陈震表达了要将数万士民留在高唐县的意愿,希望陈震能协助安顿众士民。

    陈震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应下了此事。

    一者是陈震与刘备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二者是高唐县户籍稀失严重、田地荒芜又多,正是缺少人口的时候。

    都不需要单独再去开荒,只需要将无主田地的杂草清理,就能立即投入使用。

    刘备又令糜竺兄弟和曹宣等人,配合陈震安顿士民。

    同时。

    刘备又亲笔书信一封,派人星夜兼程的送往齐国临淄,举荐陈震补缺高唐令。

    只是区区一个高唐令,兼之陈震又没什么名气,袁谭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刘备的举荐,更是直接在信中称“谭已调走原平原相蔡欣,且令华彦暂代平原功曹总揽平原国官吏任免诸事,左将军可直接与华彦商议。”

    看到袁谭的回信,刘备这才明白为什么华彦敢明目张胆的向平原国诸县索要贿赂。

    都总揽平原国官吏任免诸事了,谁敢不服?

    但仗着有任免权而假借恭迎刘备的名义向诸县索要贿赂,又令刘备颇为恼恨。

    遇上不知情的,都可能会迁怒于刘备!

    【华彦狗贼,来日定要将其生擒!】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很快又将其掩饰。

    而有了正式任命的陈震,又惊又喜。

    只是稍微一琢磨,陈震就猜到了原因:若非刘备举荐,自己又岂能补缺高唐令?

    “左将军举荐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若说先前只是跟刘备一见如故、惺惺相惜,那么现在的陈震,是彻底对刘备诚服了。

    “孝起有万乘之才。区区一个高唐令,我尚且认为委屈了孝起,又岂敢在孝起面前挟恩图报?”

    闻言。

    陈震更为感动。

    跟着袁绍,三天饿九顿。

    跟着刘备,一天吃九顿。

    高下立判!

    随着与刘备及诸葛亮等人的接触越来越多,陈震对刘备的敬畏也越来越强。

    刚开始的时候。

    陈震只是敬服刘备的仁义。

    可当陈震接触到刘备麾下,有诸葛亮、庞统、徐庶、孙乾、简雍、糜竺、曹宣等良士,又有关羽、张飞、黄忠、夏侯博等骁将,以及人虽不多但士气罕见凶猛的白毦兵和校刀手时。

    陈震对刘备的畏惧油然而生。

    数万士民跟着刘备北上,只是对刘备真实实力的掩饰,让外人误以为刘备只是徒具名气!

    而世间比刘备更具名气而无争雄实力的又比比皆是。

    不缺刘备一人!

    只有真正了解了刘备的人才清楚刘备的潜力有多大!

    仅仅是未满二十岁的诸葛亮,就能令庞统、徐庶、关羽、张飞、黄忠等诸多良士骁将诚服,就够令人匪夷所思了!

    更遑论庞统、徐庶、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又都当世少有。

    贤君+良臣+猛将+劲卒+民望。

    这五个词组合在一起,刘备欠缺的就只有一个:基业!

    而相对于贤君、良臣、猛将、劲卒、民望,基业反而是更容易获取的一个。

    看着眼前笃信泰然,胸怀大志的刘备,陈震又不由暗暗感慨:若左将军能有基业,天下可争也!

    求月票

    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54/2837581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