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80章 诸葛亮未雨绸缪,袁熙或只是个弃子

第180章 诸葛亮未雨绸缪,袁熙或只是个弃子


见袁熙终于领悟了几分真意,诸葛亮语重心长道:“眼下大将军对左将军已有猜忌之心,倘若此次破曹操之功又落于袁尚之手,亮担忧……”

    诸葛亮语带机锋,刻意停顿片刻。

    袁熙果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语气霎时急促:“诸葛军师之意,莫非大将军有意趁此机会,立袁尚为嗣?”

    虽然袁绍早就属意袁尚为嗣子,但在各种原因影响下没有立嗣,而是选择了诸子分立以观才能的方式。

    而今,袁绍内忧外患,想早定内事的想法也不难预料。

    诸葛亮微微颔首:“此虽是亮之揣度,但观邺城景象:大将军耽于酒色,大小事务多委于袁尚处置;其母刘氏又常伴大将军左右,枕边之言难保不会让大将军改变决定。袁刺史还需早做绸缪,以免将来只能向袁尚俯首称臣。”

    袁熙眉峰紧锁,压抑的妒火也被诸葛亮的言语彻底点燃,恨声道:“大将军着实偏心!论刚勇,袁尚不及袁谭万一;论谋略机敏,他更远逊于我!无非是仗着那刘氏尚在,大将军便要立他为嗣,可恨!”

    愤懑之余,袁熙又转向诸葛亮,恭敬一揖:“诸葛军师智计无双,纵张良、陈平复生亦不及也!此番若待左将军助袁尚破了曹操,大将军定将立嗣袁尚,届时我纵有心与左将军匡扶汉室、共掌朝纲,亦无能为力矣!还望诸葛军师为我指一条明路!”

    在袁熙眼中,袁尚不过是仗着刘夫人得宠的一副好皮囊,论勇比不过袁谭,论智更远不如己。

    自被撩拨起争嗣之心后,袁熙的骄狂之态便日渐明显,往昔在袁尚面前的那份谦卑已荡然无存,言语间尽是对袁尚的轻视。

    “自古夺嫡之路艰险丛生,稍有不慎便可能生死志消,袁刺史需有准备。”诸葛亮并未急于献计,再次提醒。

    袁熙断然冷哼:“事成,则得袁氏基业;事败,亦可退守幽州,不失为公孙瓒也!诸葛军师但说无妨!”

    听罢袁熙的“豪言”,诸葛亮羽扇轻摇,不疾不徐道:“亮闻大将军膝下尚有一幼子名买,乃其宠妾所出。奈何买公子降生不久,其生母便猝然得病离世……”

    袁熙眼露嘲讽,冷嗤道:“军师有所不知!袁买之母哪会是得病离世?不过是忤逆了那刘氏,遭了那刘氏毒妇的迫害罢了。生下袁买不到十天,袁买之母就被刘氏使唤去洗衣,当时又是寒冬天,袁买之母不到一日便冻病了。刘氏还假惺惺的请良医诊治,诳得大将军以为宠妾是真的猝然得病。可笑!”

    “刘氏最是善妒!为保袁尚承嗣之位,平日将父亲诸美妾视如奴婢,更严防她们受孕!故而如今除袁买外,父亲竟连一个女儿也无!袁买之母便是不堪其虐,想要母凭子贵,暗中生下袁买,这才惹来杀身之祸!”

    说到此处时,袁熙的语气中又生出了恨意:“那毒妇!对我与袁谭之妻妾亦是百般凌辱刁难,自恃为母为尊,便施以严苛训诫,稍有不服,便诟其不贤;我与袁谭之妻妾长期遭受训诫,竟然惧怕到偷偷喝药,致使我与袁谭至今无子无女!那毒妇打的主意,就是要让袁尚的儿子成为袁家长孙!着实可恨!”

    听闻袁熙道出此等家族隐秘,诸葛亮心中亦不免暗叹:大家族间的明争暗斗,惨烈之态,不亚于皇室相争。

    下意识的,诸葛亮又想到了还未出生的阿斗。

    而今的刘备,飘零多年,虽有二女健在,但尚无一子。

    (注:44章的插图设定弃用,延续刘备有女无子的设定,没有斗帝的诸葛亮是不完整的。)

    按下这繁杂思绪,诸葛亮点破机宜:“若袁刺史有意嗣位,不妨借此机会,先将幼弟袁买迎至中山看顾。”

    袁熙面露不解:“此举何益?袁买尚不足六岁,如何能助我夺嗣?”

    诸葛亮淡然一笑:“亮曾闻,前年秋冬时节,袁买曾染重疾,大将军忧心如焚,为此竟放弃了强渡黄河、直取官渡的良机。此事当真?”

    “确有其事。”袁熙点头:“但我当时在幽州,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猛然间,袁熙的语气陡然一惊:“诸葛军师之意,莫非袁买染病也是刘氏所为?定是如此,刘氏见大将军这般疼爱袁买,定是怕袁买长成后对袁尚构成威胁。”

    诸葛亮又道:“幼子染恙,或逢时疫,或系人为。究其根源未必能定罪刘氏。然而有两点可断言:其一,大将军的确将袁买视若珍宝;其二,”

    诸葛亮目光灼灼地看着袁熙:“人到暮年,往往更重天伦亲情。当袁谭与袁尚因嗣位之争而罔顾手足之情时,若袁刺史能善待幼弟,一展兄长风范,且自身又不急不躁,无争位形迹。”

    羽扇轻轻一点,诸葛亮又露出了一贯的笑意:“试想,如此一位‘既尽兄长之责,又重天伦亲情’的儿子,如何不令大将军另眼相看?”

    袁熙的呼吸再次一促,眼神也变得更有神采:“听诸葛军师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眼下袁尚不在邺城,大将军又沉湎于酒色,仅有刘氏一人在,应是挡不住我将袁买迎至中山看顾。”

    诸葛亮见袁熙已经领会了用意,遂又提醒道:“事不宜迟,袁刺史还得早入邺城。倘若刘氏趁着袁尚离开邺城之际,又故技重施而令袁买染病,袁刺史今后便难与袁尚相争了。”

    袁熙登时起身,认同诸葛亮的判断:“袁尚去了东武阳,便有了不在场的证据,哪怕刘氏当着大将军的面迫害袁买,也怪不到袁尚身上。大将军最多也只能斥责刘氏几句,而不敢指责过甚。我这便动身去邺城!”

    看着袁熙离去的背影,诸葛亮暗暗呼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变冷。

    “若你真有匡扶汉室之心,让你共掌朝纲也不无不可,可若你欲壑难填,那么亮也只能助左将军另择袁氏一脉,以收袁氏门生故吏之心了。”

    与袁氏争锋,那是各逞本事,但要收袁氏门生故吏之心,得善待袁氏后人。

    譬如受了袁绍恩义的牵招,与刘备同图大业的条件便是希望刘备能护袁绍一脉。

    而如田丰、沮授,别看两人对袁绍寒了心,可刘备若真的不愿庇护袁绍一脉后人,二人也不可能在袁绍死后改投刘备。

    要收颜良、文丑,更需要庇护袁绍后人。

    诸葛亮此举,便是未雨绸缪。

    与野心勃勃的袁熙相比,自幼孤苦的袁买,更容易被拉拢其心。

    5更来啦,求月票

    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54/2837569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