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82章 招贤纳士,诸葛亮的锄头挥向了并州

第182章 招贤纳士,诸葛亮的锄头挥向了并州


简单来讲:诸葛亮不养废人。

    无论是呼厨泉本人还是那八千胡人俘虏,其日常供给皆需由诸葛亮承担,若稍有疏忽,管理不善,极易招致胡人叛乱。

    胡人也是人,承受压力有其极限。

    倘若因之而伤害到刚刚安置的十万黑山民众,那么刘备在张燕等深入并州与胡人作战的黑山军面前,便失信了。

    刘备立世,以信义为基,仗可以输,信义不能丢。

    刘备行事,又以仁德为风格。像曹操那般坑杀俘虏的行为,刘备是决然不会做的。

    因此,诸葛亮不可能再次坑杀这八千胡人俘虏,这不仅有损信义,更背弃了仁德之道。

    然而,将呼厨泉及其八千胡人放回并州,情形便截然不同了:张燕等人正苦于寻不到机会杀胡,这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至于呼厨泉是依照“交割令”乖乖交出那八万被劫掠的黑山民众,还是让张燕等人诉诸武力、打上几仗,这便看呼厨泉自己的选择:是履约,还是违约了。

    诸葛亮言出必行,从不虚与委蛇。

    说放人,必定放人;若说打人,同样会付诸行动。

    诸葛亮也并非是专程要去赎回蔡文姬,这只是利用释放呼厨泉及八千俘虏的前提,顺带附加一个有利于提升刘备仁德声望的条件。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旨在榨干呼厨泉及那八千余俘虏的剩余价值。

    更何况,蔡文姬确实具有极高的赎回价值。

    其父蔡邕留给她的四千余卷典籍,纵然在十余年流离之后,蔡文姬仍能默诵四百余篇;若能提前几年赎回,追忆千余篇亦可期待。

    这些典籍皆为蔡邕珍藏,其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陈登与郑玄赠予刘备的藏书。

    届时,诸葛亮便可散布消息:故大儒蔡中郎之女蔡文姬,感念左将军刘备相救之恩,特将家中数千卷藏书赠予刘备。刘备仰慕蔡中郎家学渊源,遂命二女拜蔡文姬为师。

    此消息一旦传出,他人暂且不论,荆州那位拥有蔡邕六千多卷藏书却不得刘表重用的王粲,定然坐立难安。

    若运气好,或许还能将王粲那六千余卷藏书也一并运至幽州!

    乱世之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传承。

    特别是文字的传承!

    而蔡邕、郑玄这等海内名儒的藏书,皆经过精心筛选,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听明白了诸葛亮的深意,张南恍然大悟,拱手深施一礼,由衷叹服:“诸葛军师之智,真乃鬼神莫测也!”

    诸葛亮摇扇大笑。

    正回间。

    又听小吏报称,袁熙已从邺城返回。

    诸葛亮遂与张南来见袁熙。

    见到诸葛亮,袁熙忙引了个小孩来向诸葛亮行礼:“诸葛军师,这便是大将军的幼子袁买。如诸葛军师所料,大将军得知我要将买弟迎到中山看顾,当即大喜,还留了我单独饮酒。就是刘氏那厮,看我的眼神颇为不善。”

    说到这里,袁熙又忍不住大笑:“刘氏又恨我又奈何不得我的模样,实在是令人痛快啊!”

    袁买虽然有六岁,但自幼丧母又常被刘氏训诫,显得极为怕生,在向诸葛亮行礼时眼中也有惧意。

    让人先将袁买带下休息,诸葛亮又对袁熙道:“袁刺史可先将买公子送到中山交由甄夫人看顾,再秘密将甄夫人和买公子都送去涿县。届时即便大将军想让买公子返回邺城,袁刺史也有理由推脱。”

    袁熙抚掌而笑:“诸葛军师此计甚妙。只要人去了涿县,那回不回邺城便不由大将军作主了!如此,便也不会再受刘氏那个毒妇威胁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又问:“袁刺史可知,并州刺史高干,在大将军心中的地位如何?”

    袁熙不假思索:“陈留高氏,有数世节孝清名,在士人中享有盛誉,故而袁氏才会与高氏联姻。高干虽然只是大将军的外甥,但在大将军心中却也如亲子一般,惭愧的说,我在大将军心中的地位不如高干。”

    这话袁熙倒也没胡说,袁绍诸子分掌一州以观其能的策略中,子是包括了高干的。

    在舅舅眼中,外甥跟儿子也的确没多少区别。

    见诸葛亮沉思,袁熙心头有了猜测:“诸葛军师之意,莫非是想让我拉拢高干?可以我如今的地位,高干是不会支持我的。”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灼灼:“大将军尚在,袁刺史也无需表现过甚,以免引起大将军的不满。亮听闻高干有一堂弟,名唤高柔,乃是蜀郡都尉高靖之子,善于治法。曾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三年方归,时人皆称其孝义。袁刺史可否走亲自走一趟上党,邀请高柔入常山,助大将军安顿黑山十万新降之民。只要高柔肯入常山国,亮便可助袁刺史说之。袁刺史再表高柔安顿黑山十万新降之民的功劳,请大将军以高柔为中山相。届时邺城若有变故,涿郡、中山、常山便可连成一片,皆受袁刺史号令。倘若袁刺史能力压袁谭和袁尚而得诸郡国的太守国相支持,高干又岂会不明大势?”

    袁熙听得大喜:“诸葛军师之言,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啊。事不宜迟,我这便走一趟上党。”

    诸葛亮摇扇轻笑:“袁刺史不先休憩几日?”

    袁熙摇头:“夜长梦多,倘若袁尚返回邺城后得知我将袁买带走,或会因此而猜忌我,假使袁尚也表高柔为中山相,常山和涿郡便无法连成一片了。”

    诸葛亮也不再挽留,拱手道:“那亮便预祝袁刺史马到功成了,倘若上党有不得志的四方游士,袁刺史也可一并邀请来常山国,亮皆可助袁刺史说之。”

    论挖墙角,诸葛亮是专业的。

    高干虽然喜欢招贤纳士,但却不懂得辨别人才的贤愚,山阳郡人仲长统曾拜访高干,评其为“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这对诸葛亮而言,是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不论是高柔还是其余在上党不得志的四方游士,只要愿意跟着袁熙来常山的,诸葛亮都有办法将其留下。

    周末懒了点,我努努力,争取五更写完

    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54/2837569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