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刘备曹操各撤兵,诸葛亮郭嘉齐用计
推荐阅读: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家族修仙:崛起蛮荒 骑士:从铁匠学徒开始无限兼职 我在封神修炼蜀山法 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长生有烛 八道横行 美综:家族教父,和平大使什么鬼 星球大战:从克隆人战争逐鹿星海
席间,刘备又提起了昨夜生擒许攸之事。
颜良闻言,登时怒发冲冠,“啪”的一声猛拍案几霍然站起:“背主小人!左将军休要阻拦,末将这便去宰了他,替大将军出口恶气!”
观其满面赤红,显是恨极了许攸的背叛。
一旁的文丑眼疾手快,连忙拉住颜良臂膀,沉声劝道:“且慢!许攸终究是大将军旧交。你我若是贸然斩杀,非但难讨大将军欢心,只怕反会招其不快啊。”
相较于颜良的暴烈,文丑思虑更深:袁绍最忌惮麾下擅作主张,何况许攸背叛一事,内中关窍又与审配息息相关,是非对错,绝非颜良、文丑所能裁定。
万一又有小人谗言,在袁绍面前搬弄是非,颜良、文丑二人又得挨训。
颜良经此提醒,也意识到方才冲动,怒气稍歇,悻悻坐下,转向刘备问道:“依左将军之见,当如何处置此人?”
文丑也看向刘备,人是刘备擒的,刘备没有立杀许攸,必有道理。
见二人反应,刘备道出心中盘算:“我本有意将许攸押送邺城,交由大将军亲自裁定。然而又担心许攸还未至邺城便被审配等人半途截杀,加之我密至东武阳之事又不可泄露。故此,昨夜我已命左右都尉假扮袁谭部下,称奉其命将许攸押往真定羁押,待我等返真定后,还望两位将军亲自护送许攸至邺城。如此,一可避审配耳目,保许攸安全面见大将军;二可将其生死交由大将军亲裁。大将军若欲杀之,自会下令;若念旧情宽宥,我等也不必担忧擅自处置引来责难或小人谗言。”
颜良、文丑听罢,相视一眼,随即重重颔首,对刘备的周全安排更为钦佩。
颜良满饮一樽,拍胸保证:“昨夜若非左将军奇袭曹操本寨,我等会皆因袁尚损兵折将,甚至还会死于曹将之手,此等恩情,我二人没齿难忘。若再因左将军密至东武阳暴露而遭谗言,便是我二人之过了!左将军放心,待回真定,我二人必亲将许攸安然押至邺城,绝不让谗言伤及左将军分毫!”
文丑亦郑重道:“左将军事事为我等考量,我等岂是不明事理之人?纵真有人借此谗言,我二人也必为左将军辩白!”
对颜良、文丑而言,袁绍肯定是要尽忠的。
然而袁绍不止袁尚一个儿子,没必要非得舔着脸往袁尚身上凑,袁尚是不是嗣子还两说呢。
刘备处处以诚相待,行事间又多信义,比起袁尚,颜良、文丑更愿与刘备结交,虽然最初的时候闹过不愉快,但那都是过去式了。
连刘备这个被刺杀的人都不在意往事。
刘备大笑,举樽又敬:“如此,先谢过二位将军高义!”
到了中午。
仓亭津方向传来探报:曹操大军已悉数渡河南撤。
闻讯,刘备随即止饮,对颜良、文丑道:“将士疲惫,不宜久留。曹军既退,我等也当速返真定。”
是走是留,三人心照不宣:刘备断不愿将新卒交予袁尚或袁绍;颜良、文丑则对袁尚强令出击、几近令其全军覆没之举深怀怨怼,乐得装聋作哑,索性将部众一同带回真定。
直至大军开始拔营起寨、行将开拔之际,颜良、文丑才派人向尚在东武阳的袁尚草草通报一声。
如此轻视,令接到文书的袁尚瞬间暴跳如雷:“颜良、文丑这两个贱夫,竟敢违我军令!没有我的允许,竟敢擅自撤回真定,可恨!”
逢纪仔细看过文书,叹息劝慰道:“尚公子息怒。文书上所言‘真定尚有十万黑山降民及八千余胡人俘虏需管束镇守’,颜良、文丑以此为借口带兵回常山国,表面理由倒也站得住脚。即便将来见了大将军,他们也自有说辞推搪。眼下最要紧的,是公子应善用此次击退曹操之功,全力争取嗣子之位!我与审正南皆会竭力促成。”
逢纪之意不言自明:只要袁尚能坐稳嗣子之位,大局在握,颜良、文丑也好,些许兵力归属也罢,都不过是细枝末节,日后自有手段收拾。
袁尚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滔天怒火,切齿道:“逢先生所言极是!只要我得嗣位,颜良、文丑再不甘心,也唯有俯首称臣!难道他们还能去投袁谭不成?”
念及此,袁尚眼中狠厉之色愈盛,对嗣子之位的渴望更加炽烈。
留了亲信偏将驻守仓亭津后,袁尚则与逢纪匆匆返回邺城。
这次击退曹操的军功,袁尚得提前准备一番,才能将其利益最大化,最好能直接让袁绍宣布让袁尚为嗣子!
与此同时,南撤的曹操亦收到审配袭扰白马津的探报。
听罢禀报,曹操面露讥诮:“哼!审配若真敢渡河强取白马,孤倒要刮目相看!只敢用小股兵马滋扰,畏首畏尾,能成何大事?本初所倚重者,竟皆是这般欲行大事而惜身怕死之鼠辈!”
一旁的郭嘉见状,适时献计:“主公,自古克敌制胜,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有三策,请主公细思。其一,可调回臧霸部众,暂缓青州攻势,袁谭若能得以抽身,必急赴邺城与袁尚争夺嗣位。其二,我军可借此休整,或于河北广布流言,离间其君臣将帅;或以小利分化拉拢,使其内耗自乱。其三,主公可再行声东击西之计,佯称挥师南下征讨刘表,同时厚结孙权,促其以报父仇之名进犯荆州。声势一成,袁尚、袁谭知我大军‘南移’,河北‘压力骤减’,其争位之心必更炽烈,倾轧必剧!届时主公只需坐镇许都,静待良机。一旦河北再生内变,我军再渡河而上,必可事半功倍,一举而定!”
曹操听罢,赞叹道:“奉孝此论,深谋远虑,正合孤意!便依此计行事。”
而在平原国。
奉诸葛亮之命的焦触,在见到袁谭后,也暗暗打开了诸葛亮给的第二个锦囊。
只见锦囊中的布条上写着:
曹操若退回南岸,大将军或会借此机会,以袁尚为嗣子,可将其告知袁青州。
2更来啦。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54/2837569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