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78章 谁赢,他们帮谁!

第78章 谁赢,他们帮谁!


安抚司。

    陕西路为边陲重地,常常涉及西夏侵扰,安抚使名为程戡,为一路封疆大吏。

    如今,这位老人已经六十有余,属于是“半隐退”的状态。

    不求有功,无过便是功!

    “近三年陕西路科举进士的官员名单?”程戡起身,望向持着令牌而来的仆从,心头一动。

    作为一路安抚副使,程戡不少经历政斗,自然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政斗的预兆!

    程戡招了招手:“着人,从库房寻来近三年的新科进士官员名单。”

    作为安抚使,紫袍披身,他已经在宦海一途走了不浅的路。

    也因此,他越发清楚宦海的水究竟有多深。

    如今,他已年逾六旬,早就没了往上冲一冲的心气。

    司马光!

    江昭!

    两者,一人背后是内阁大学士,一人更是宰辅大相公的弟子。

    这种人物的争斗,他肯定无惧,但也不想凭空受到波及。

    不管两人究竟要什么,都给!

    转运司衙。

    江昭手持文书,缓缓走动。

    天下十三路,一次科考有近四百位进士。

    一分下来,两届科考落到陕西路为官的进士差不多是六十人。

    其中,江昭率先关注的就是淮南出身的进士。

    淮南出身的进士,足足有九人,要么是任职一县,要么是任职于某一司衙的下属衙门。

    因并非是庶吉士的缘故,这些进士几乎都是从九品官员,鲜少有一两位升了一级,官居正九品。

    江昭手持朱笔,勾上九位淮南进士的名字。

    他是淮左出身的人,淮南的人天然就亲近他这一方。

    这是出身决定的结果。

    江昭扫视手中文书。

    “凤翔府司法参军,张载。”

    一见这个名字,江昭目光微凝。

    横渠四句啊!

    差点忘了,陕西路管辖三府,其中之一的凤翔府,就是张载的故乡。

    “上元主薄,程颢。”

    江昭又勾了一个名字。

    这位也是他的同年进士。

    不过,相比起为官,程颢可能更擅长著书治学。

    典型的笔杆子,传世大儒!

    要是涉及舆论一道,可有大用。

    “新安主薄,王韶。”

    此人,拓疆两千里,甚至形成了反攻西夏的局势。

    “蒋之奇,宜县主薄。”

    相比起张载、程颢等人,蒋之奇的名望要低一点。

    这位走的是御史路子,因弹劾“欧阳修与长媳吴氏有染”而一战出名。

    此人一生,可谓有功有过。

    治政边疆、平定叛乱、治水赈灾,都是一把好手。

    唯一的缺点,或许是太过于依附权贵,有点“忠犬”的架势。

    江昭略微沉吟,勾上了名字。

    张载、程颢、王韶、蒋之奇,以及九位淮南出身的进士。

    该说不说,陕西路不愧是边疆之地,人才繁多。

    嘉佑二年,也的确是名人辈出,随随便便一查名单,就有不少名家。

    “禾生,持我令牌,让这些人来治所。”江昭说着,手中文书传了过去。

    作为受到架空的主官,江昭急需一些人作为耳目,了解动态,施行政令。

    唯有十三人入了京兆府,他方才好开展夺权事宜。

    转运使与转运副使的争斗,一些小官根本插不上手。

    一齐示威的三十余位官员,也不见得都向着司马光。

    只是,那些人不敢主动站出来,也就默认成了司马光的人。

    毕竟,相比起掌权七年之久的司马光,空降的转运使的确不见得有出头之日。

    不过,一旦展露一些优势,自会有人来示好。

    谁赢,他们帮谁!

    转运副使厅。

    司马光面色平静,端居主位。

    刘平向他传达了江昭的话。

    “棋已落子,谈何悔棋?”司马光罢了罢手,目光坚定。

    如今,他已经落了子,而江昭尚未落子。

    一旦江昭也落子,双方就正式争斗。

    是以,江昭暂时劝降,表示可以给个机会,不落子,两者和平相处。

    他走的是一步险棋,一旦落败,万劫不复。

    江昭大度,送了一次悔棋的机会,自然是气度非凡。

    可惜,他不需要!

    熬了十一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司马光的心态有点崩,再也不肯苦苦的熬。

    江昭、王安石,两人都是各自下一任党魁的苗子,走的并非是熬资历的路子。

    江子川是宰辅大相公的弟子,落魄之际雪中送炭的人物。

    王安石是养望之人,常年养望,自有不菲的关注度。

    相较而言,他辛辛苦苦的熬资历,简直累死人。

    他也想学两人!

    可惜他履历不行。

    如此,也唯有兵行险招。

    架空小阁老。

    世人皆道小阁老入仕即巅峰期,他不信!

    他要称量小阁老的水平。

    “大人,接下来该当如何?”转运判官刘平恭声问道。

    判官陈辛也望了过去。

    他二人,都是司马光的核心心腹。

    “江昭此人,乃是韩大相公的弟子,自有傲骨,不试一试,肯定是不肯退避。”

    司马光沉声道:“眼下,转运司九成官员都是我的人,江昭手中权势无几。往下,就得是让他显得无能。”

    文人墨客,最好脸面。

    一旦江昭身上沾了点“平庸”的名声,他定然会自行调走。

    文人养望,最怕的就是这玩意。

    “这还望大人示下。”刘平望了过去。

    “转运司主管财政。作为主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收赋税。”司马光缓缓道来:“陕西路为边疆,一部分赋税得上缴汴京,一部分赋税供给边军,一部分赋税储存备急。”

    “此事,事关军伍、汴京,要是连赋税一事都办不好,岂非主官无能?”

    说完,司马光望向两位心腹。

    大周实行两税法,取消杂役杂税,统一按田亩、财产收税,六月、七月收一次夏税,九月、十月收一次秋税。

    要是商贾,则是上缴资产的三十分之一。

    赋税收不齐,绝对是最能体现主官无能的举动之一。

    “这?”

    刘平一惊:“收不上底下人的税,万一江大人上报了朝廷,怕是会有军队镇压吧?”

    这让人怎么敢干啊?

    大族是州郡一地的土皇帝。

    也因此,他们也更清楚真正的皇帝是怎样骇人。

    偶尔一些小事也就罢了,事关赋税,怎能不交?

    “别急。”司马光胸有成竹,罢了罢手:“纳不上税,一旦江昭有意上奏朝廷,我便主动站出来,承担税收之责。”

    “主官收不上来,副官却收的上来,自会有人传扬此事。”

    不是不缴税,而是迟缴税。

    如此一来,一旦舆论成形,则大事可成。

    刘平了然,抚须点头。

    还真别说,的确能显得江昭无能平庸。

    “大人,具体得多少人不缴赋税?”刘平又问道。

    作为陕西光州人,司马光自然算是半个地头蛇。

    不过,地头蛇这种东西,影响力几乎都是局限于一郡之地。

    路一级关系太杂,莫说是司马光,便是内阁大学士,也未必能彻彻底底的影响一路之地。

    要让一路的人不交税,未免不现实。

    “要是算是你二人,合计三州的大族!”司马光给出了答案。

    这是他的极限。

    光州是他的故乡,无需多言。

    他有把握说服光州的大族助力。

    妻子出自陕西州郡大族,他也有把握说服一州助力。

    余下的一州,则是落在了刘平与陈辛的身上。

    两人起码可以决定他们本族不上赋税,两族勉强可合计一州。

    陕西路二十四州,三州之地的大族不缴税,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刘平、陈辛二人相视一眼,齐齐点头。

    干就完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30/2837580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