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唱戏
推荐阅读:惊!穿越竟也有客服? 国术:一天涨一年功力! 非正常武侠:别人练武我修仙 弹幕通西游,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苟在武道世界成圣 身为魔法师的我来到武道世界 修仙从做杂役开始 春朝花 统御龙庭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几个人一闲聊,柴米才知道,这次求雨的龙王影,是周舫自己花钱请人唱的。
刘长贵就说周舫觉得自己远离家乡这么多年,多少给家乡做点贡献,请老少爷们儿看一场皮影戏。
柴米:呵呵!全场都是周公子买单呀……这家伙,装什么大头蒜?!
莫不是他想着买鸡蛋的时候,拉点客户啥的?
柴米熟悉农村做买卖的套路:认亲戚、拉关系话家常、小恩小惠最后成为他们的长期客户。
改天应该要敲打敲打周舫了,这小子多少有点飘了……
周舫原本就是村里出去的人,所以认亲戚这个套路,对他来说可能再简单不过了。既然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那就都认识了。
况且,上次周舫还被村长吊在树上揍了一顿,村里的人对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之后就到了拉关系话家常的时候了。
柴米琢磨这家伙是请大伙直接看两天皮影戏,到时候村长一宣传,这周舫不就成了三家村的名人了。
毕竟一般唱戏最低标准也要三天,人吃马喂的一个戏班子,连吃带住啥的乱七八糟的加在一起,少说也要五六千块钱了。
这可不是小钱了。
要知道个人家老百姓种玉米,这个年头,也就两三毛钱的价格。这就相当于两三万斤的粮食钱了。就以柴米家为例子,十几亩地,去年一共加起来才打了一万三千斤玉米……
周舫请人看戏,就得花掉柴米两年庄稼的收成。
问题,还得是丰收的年景的年头了。
“有点败家了。”柴米低声嘀咕着。
“谁呀?”宋秋水没听清楚柴米嘀咕什么,故而问道。
“没事。”柴米直接敷衍过去,随后问刘长贵:“请的是哪的戏班子?现在天不下雨,求雨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听说yaoga有人张罗着唱戏呢,现在的戏班子,可不太好找了。”
求雨是这个年代的一个传统文化。
一听这个话题,刘长贵立刻就腰板直接挺直了:“这可是凌源县的戏班子。团里有个唱旦的,是我们老刘家一个本家。解放前搬过去的,叫刘长升。就这么着,是本家,人家才答应来咱们村的。要不然,根本就找不到戏班子了。附近好几个村子唱戏呢,到处都唱龙王影呢,根本找不到戏班子呀。”
关于这个问题,刘长贵甚至还和大家伙解释了一下,他的本家怎么跑凌源县了。
解放以前,三家一个村一半属于热河省的凌源县,一半属于蒙古的KLQQ。
后来,解放后统一成为辽西省喀喇沁左旗。
解放初期到1958年,LN省是分成辽东省和辽西省的。这也是为什么柴米所在的地方,经常用辽西来称呼,因为她所在的就是以前的辽西省。虽说辽西省时间比较短,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沿用了辽西这个称呼。
在解放前,三家村是属于蒙汉分治的,到了解放才开始蒙汉通婚。以前蒙汉分治,导致喀县非常特殊,地盘很小。像三家村,一路之隔,北边就是建平县,南边就是建昌县,西边又是凌源县,自己还隶属于KLQQ。
后来因为这种特别混乱的情况,1958年才单独设立了喀喇沁左旗,简称喀县。
反正刘长贵讲的挺乱套的,不过柴米似乎有点听明白了。
就是这个皮影戏班子叫徐家班,班主叫徐瑞祥……
好像叫徐瑞祥,也可能叫徐瑞相。
班主有个徒弟,叫刘长升。这个刘长升本来就是三家村的人,以前……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几十年前了,刘长升呢就和来三家村唱戏的皮影戏班子一起走了。那会儿,按着刘长贵的说法就是:家里儿子太多,养不起了,就把儿子不当儿子,直接扔给这个来演出唱戏的徐瑞祥了。
刘长升的的确确是刘长贵的一个本家兄弟。自从被唱戏的徐家班给领走了,刘长升一步步的先长大再成材,不仅成了现在戏班子的主旦,而且还娶了戏班子班主徐瑞祥的女儿。
当然了,徐瑞祥也有儿子,和其他女儿。所以刘长升只是女婿,并不是赘婿。
刘长贵提的凌源县的主因是因为当时三家村这边还没解放,隶属于那边管辖的范围。刘长贵的这个本家兄弟刘长升也是那个时候去的。
刘长升虽说走南闯北几十年,但是终究想回家看看,趁着自己还没老死,特意领着戏班子和老婆一起,准备回家乡唱戏。
于是乎,和刘长贵就接上了。
双方一拍即合……
“嗯?村长,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对呢?你说这戏班子本来就要来咱们村里,可是你刚刚说是周舫花钱请的,这有点矛盾呀。”柴米皱着眉头问道。
刘长贵一摊手:“没矛盾呀……本来戏班子没打算要工钱,管个吃喝就行。结果,晌午的时候,我碰见周舫了,他正yaoga的收鸡蛋呢,于是他脑瓜子一抽,就说吃喝他包了,还给钱,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挂个横幅,上边写着:卖鸡蛋找周舫,三家人不坑三家人……”
柴米一拍脑门:我的天呀……这么狗血的广告,这家伙都打……感情果然他花钱雇人唱戏求雨,是为了打广告。
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子真有点头脑。不愧是我……的走狗。
宋秋水却是一脸嫌弃:“这不行,我好好的来看戏来着,他凭啥打广告呀……爹,你花钱,咱们也赞助一个,上边也打个广告,就写:娶媳妇就找宋秋水,万年一遇的大美女绝对不坑人……”
宋青山整个人都麻了:“闺女,别闹。咱家没那么多钱,最关键的是……”
我宋青山丢不起那个人呀!!!
哪有大闺女这么打广告的?
也太特么掉价了!
又不是嫁不出去……
“秋水,你花那个钱干啥,这广告也就打个三天两天的,而且还出不了村。人家换个地方唱皮影戏,就把你给忘了。不划算……”
宋秋水嘿嘿一笑,说自己就是说着玩的。
还说自己以后不嫁人了,就留着给爹妈养老送终了……
柴米一拍脑门:果然很宋秋水……不管别的,先把爹妈送走这条,思路就很明确。
宋青山倒没有想那么多,他倒是觉得自己闺女孝顺呀,都知道想着以后不嫁人,也要把自己和老婆养老送终了,这可是最孝顺的闺女呀……
人活这一生,不就是为了风风光光的走吗?
那现在闺女就这么孝顺,以后走的时候,自己和老伴,一定会特别“安详”的。
宋青山两口子就这么一个闺女,平时那是捧着怕碰着,含着怕化了。
喜欢的不得了。
两口子六十多岁了,还这么努力干活,为了啥?图了啥?
图的不就是百年之后,能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嘛,虽说现在说有点早……但是,那是闺女想的周全。
很多人,年纪小的会觉得,人生有很多选择,有很多出路。但是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会接受自己的平庸,和父母的平凡。待到了年纪更大,肉眼可见的就只能想着身后的事情了,对于自身,也就仅限于吃饱穿暖,把一切的希望都留在死的时候,能够风风光光的。
宋青山就是这种人。
宋秋水倒不知道老爹心理活动如此大,她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
几个人正聊着,一个穿着深蓝色长袖,有一些廉价的西服裤子,穿着皮鞋的老头走了过来。老头走路还挺有劲的,不像太老的样子,脸色有些红,左侧的嘴角有一个很大的瘊子,说起来话来,声音也很稳重:“村长,你看八点开还是七点半开?”
老头正是皮影戏班子的班主徐瑞祥,老头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辈子深耕皮影戏。
可以说,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皮影戏这个行业。
像喀县周边的皮影戏,主要是从关内传过来的。
在东北这片白山黑水上,文化传统有很多类型。比如二人转,秧歌,高跷,评剧,辽西太平鼓,皮影戏等等吧,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点。
很多这种传承,和当地特殊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大众里,有太多小众文化。
就比如柴米所在的三家村这边,人们听皮影戏,就想着听正宗的皮影戏。
何为正宗?
当地的正宗就是习惯性的掐着嗓子唱,让声音显得穿透力更强。这点特别符合当地地广人稀的特性。
也符合当地观众比较多的特性。
虽说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电,有了话筒,但是人们还是传统的唱法,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工具。
那对唱皮影戏的功底就特别的考验了。
唱戏的词语声音能传的远,且声音正宗,这才会让老百姓满意。
毕竟一场戏,没准就空了半个村子,几百号人一起听。有的在现场,有的跑树顶上,也有的在房顶上。
这时候,场地开阔,声音足够才可以。所以就诞生了当地特色的掐着嗓子的戏腔皮影戏。
另外一个就是皮影戏的人物道具,当地的特色就是小驴皮。皮影皮影,就是用皮子做的皮影,唱的戏。
当地驴多,就用驴皮。
徐瑞祥走南闯北几十年,不知道唱了多少场了。他的戏班子就叫徐家班。里边的人,都是他的家人,诸如老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
典型的家族企业……
一大家子都是唱戏的,就没有什么偷着掖着的了,各司其职,不存在半路不唱了的窘境。
其实,徐瑞祥也是祖辈传的唱皮影戏的。无论是父亲,叔父,还是爷爷那辈,都是唱皮影戏的。
可以说,徐瑞祥是附近百八十里地,最出名的皮影戏的戏班子了。
没办法,人家百八十年之前,就有徐家班了,其他人还真比不了。
刘长贵想了想说道:“那咱们还是早点开吧,七点半开。”
开戏的时间,其实很有讲究。
一般都是天黑之后开。
选择七点半,是因为这个点正好是人们听完了新闻联播之后,出来的时候。
老农民不懂的什么家国情怀,不过对于国家大事他们还是想了解的,所以新闻联播必须听。
而且,新闻联播之后就是天气预报。
对于天天求雨的人们来说,这个很重要。
虽说这个时代电视普及率很低,但是收音机还是普及的比较多了。
像柴米家那种收音机都没有的,毕竟是少数了。
徐瑞祥点点头:“行,那一会儿我们得拜拜祖师爷,我们就去忙了,到了点就开。”
“行,你忙你的。”
徐瑞祥便去忙了。
“唱戏还烧香呀?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宋秋水有点不太懂。
刘长贵便告诉宋秋水:“干啥不烧香呀……一个人一个习惯吧,我家你婶还在的时候,出门买根冰棍,都烧香。”
柴米:“额……”
宋秋水:“嗯?那村长你和你媳妇离婚就对了,这老娘们你要她干啥?过点日子,不够她烧香烧纸的。”
刘长贵一脸尴尬,一时半会有点接不住宋秋水如此坦诚的话了。
宋青山赶紧怼了怼宋秋水:“别乱说,你这孩子,咋还盯着村长的疼处说呢?人村长都是大光棍子了,你还磕碜他……”
刘长贵脸色脸色更尴尬:你们爷俩,说话都一样,随根呀……
柴米心里嘿嘿一笑,道:“哎,村长,我婶咋样了?头两天听说大志领着她去市里检查了,啥情况了?”
“唉,检查出来是宫颈瘤。不过发现的早,还是良性了,就做了手术。昨个大志领着他妈回娘家了,手术做完七八天,刚出院,恢复的还不错。大志今天早晨还回家来着,我听他的口风,意思没事了。完事说意思,这个钱得我出……”刘长贵挠了挠脑袋:“还说是她妈说的,你说这个离婚了都,还让我花钱……”
“你这岁数大了,脑袋不太好使了。”柴米愣了一会儿说道:“那我婶的意思,不就是想回来吗?才让你掏钱的。这个离婚了,也能复婚呀……我觉得刚刚秋水说的也对,村长你也是老光棍子了,也找不到媳妇了,不如你就把我婶给接回来。到时候一复婚,就挺好。”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00/2837568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