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崇祯霸道 > 第57章 两大反王极不正常(上)

第57章 两大反王极不正常(上)


西南大计一定,大明兵戈四起之局便都有了应对之策。

    不过,应对之策只是应对之策,并不是说有了应对之策兵戈便会自动止息。

    这应对之策实施起来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好的应对之策那都是假的。

    这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何而来呢?

    大明农耕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唯有发展工业才能节省出足够的人力,打造出足够的武器装备,赚来足够的钱。

    是故,朱觉定下西南大计之后便开始集中精力发展工业了。

    而工业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头等大事。

    这会儿陆路运输那点运量就不用想了,空运那更不用想,大明还没那能飞的机,他唯有在水路运输上做文章。

    问题木制轮船光是材料定型动辄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这轮船一时半会还研制不出来,怎么办呢?

    还好,大明足有上万艘漕船,这漕运只需调整一下便能抽调大量漕船来应急了。

    他直接命人八百里加急传旨,让大伴曹化淳速速赶来京师。

    这一次曹化淳来得倒是挺快。

    皆因他正从南直隶转运税粮来京师呢。

    这日上午巳时许,朱觉才刚批阅完奏折,正准备动身去东城,外面便传来一声通传,“曹化淳求见。”

    王承恩听闻,那都不由得露出一丝激动之色。

    朱觉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很快,曹化淳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这声音明显有些发颤,足见他内心是真的激动不已。

    曹化淳此人不管能力如何,他对崇祯的感情那绝对是真的。

    历史上他本告老还乡,根本未在京师,却被人诬指开城门迎李自成入京。

    他蒙受如此不白之冤,本就不该再出现在京师了,皆因他再出现在京师便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但听闻崇祯自缢,他仍然拖着年老体迈之躯归京,倾尽家产,到处求人募捐,为崇祯操办后事。

    顺治都被他这份忠心所感动,下旨请他留在宫中,但他却只求顺治为他澄清为李自成开城门之事,而后便返乡终老。

    这世上以奴为主送终者本就罕见,当是时江山都易主了,曹化淳还能赶回京师为崇祯操办后事,这份忠心着实感天动地。

    一念及此,朱觉那都有些感动道:“大伴,几年不见,你都老了。”

    王承恩也不由得颤声道:“是啊,恩公,你怎滴头发都白了。”

    曹化淳此时其实也就四十来岁,这个年纪却满头白发,那也是相当罕见的。

    他自己也忍不住悠悠叹息道:“唉,先帝驾崩,陛下继位,宫中全是魏忠贤的人,奴婢担心陛下安危啊,这心里一急,头发就不知不觉变白了。”

    你这得多担心啊?

    朱觉微微摇头道:“大伴,朕不是没事嘛,魏忠贤其实也是被人利用了,他还没这胆子弑君。”

    这个可不一定。

    曹化淳忍不住劝谏道:“陛下,奴婢斗胆,魏忠贤此人太歹毒了,留不得啊。

    当初他巴结魏朝进宫,魏朝以乡亲视之,对他照顾有佳,他去转头抢了与魏朝対食的客氏,而后陷害魏朝!

    还有,当初恩公对他那么器重,不断提拔他,他却为了夺取內宫掌控权陷害恩公,将恩公害得充南海子净军,就这他还不放过恩公,他还命亲信去断了恩公的粮食,想将恩公饿死,恩公靠着吃草苟命而未死,他竟然命亲信活活将恩公打死!

    陛下,奴婢斗胆,魏忠贤就是这世上最为歹毒之人啊,这种人真留不得。”

    你说的没错,魏忠贤的确是这世上最为歹毒之人。

    不过,有的事就需要这种歹毒之人去做。

    朱觉微微点头道:“大伴,你放心,朕知道魏忠贤有多歹毒,朕会防着他的,朕之所以留着他,那是因为朕需要个能背黑锅的。”

    您需要背黑锅的可以找别人啊,您为何冒险留着这种歹毒之人啊?

    曹化淳闻言,还待再劝。

    王承恩却是一个劲的使眼色,悄悄摆手,让其不要再劝了。

    当今天子的决断不容置疑啊!

    曹化淳一看王承恩焦急的摸样,貌似也明白了,说白了他也就是个奴才而已,想改变主子的想法本就不对。

    他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既然知道此人需得提防,奴婢就不多嘴了。”

    这就对了嘛。

    朕若不是看在你真的忠心耿耿才懒得跟你解释这么多呢。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嗯,这个就不说了,说正事,大伴,这次你带来了多少漕船,又拉来了多少粮食啊?”

    这可就多了。

    曹化淳细细解释道:“陛下有旨,命奴婢将能调集的漕船全部调集过来拉这一趟粮食,奴婢不敢怠慢,南直隶境内的漕船奴婢几乎抽调一空,共调集四百料漕船三千余艘,八百料漕船一千余艘,共计拉来粮食两百六十余万石。”

    这一下就有四千多艘漕船了,很好。

    朱觉又问道:“船队现在何处?”

    呃,我是接到圣旨打马跑过来的。

    曹化淳连忙解释道:“陛下,船队打头的一千余艘昨日才赶到武清境内,最后面那一千余艘恐怕还未到沧州。

    这漕船满载顺流一日也就能跑一百五十里左右,逆流一天也就能跑五六十里,北运河这段是逆流,奴婢估摸着,打头的一千余艘两天后能赶到通州漕运码头就算是不错了,至于最后面那一千余艘恐怕还得五天才能赶到通州漕运码头。”

    没办法,漕船纯靠人划,满载之后着实有点划不动。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解释道:“大伴,以后朝廷不会再发宗藩禄米了,这漕运方式我们也要改一改了。

    原本运往京师的税粮也就四五百万石,停发宗藩禄米之后光是河南山东两地的税粮就有四五百万石了。

    是故,从今往后,我们只需将河南山东两地的税粮运往京师就行了,山东主要产粮之地距离京师还不到千里,河南主要产粮之地距离京师也就一千两三百里,而金陵距离京师足有两千多里,这等于省了将近一半的路程。

    如果按来回一趟的路程来算,那距离足足缩短了七成多,也就是说,我们用三千余艘漕船来转运京师之粮足矣,剩下的漕船都可改做他用。”

    您为何把宗藩禄米全停了呢?

    曹化淳看了看王承恩,还是没问了。

    他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这样我们的确节省了大半的漕船。”

    这些节省下来的漕船可是有大用。

    朱觉细细解释道:“你应该也看到了,我们在通惠河和潮白河一线建了很多厂房,以后我们要大量炼制钢铁,造玻璃,乃至纺纱织布,造瓷器等,这些都需要很多的原料。

    我们剩下来的漕船就用来运送这些原料,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煤炭和生铁,蓟州镇运粮河流域到通州一线要最少要安排一千艘漕船,分五拨,不停往返运送。”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忽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三边总督杨鹤八百里加急奏报。”

    杨鹤应该是早就到陕西了,毕竟他们是打马狂奔过去的。

    这家伙估计是先处理一番反贼才上奏的。

    现如今西北反贼撑死也就数万,这点反贼在上万关宁铁骑精锐面前那就是一盘菜,且他的意思是以招抚为主,实在招抚不了的才围剿,对于西北形势他倒不是很担心。

    他接过奏折一看,果然,各路反贼大多望风而降,唯有最大的一股府谷王嘉胤部吓得直接扎木排渡河,跑山西的河曲和保德州一带去了。

    杨鹤还问要不要追过去将这股最大的反贼剿灭呢,皆因其审问了留在当地没有渡河的反贼,府谷王嘉胤最近招纳了两股实力比较强的反贼,若是不赶紧剿灭,恐怕会很快发展壮大。

    这两股反贼一股是闯王高迎祥部,此人贩马出身,手里头好像有不少战马,还有一股是八大王张献忠部,此人贩盐出身,还能搞到私铁,且这两人就是往返于陕西和山西之间贩卖马匹和食盐,对山西那边相当的熟悉。

    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

    这两大反王怎么现在就冒出来了?

    不对劲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856/2837582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