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崇祯霸道 > 第214章 又要罪己朕就杀鸡(上)

第214章 又要罪己朕就杀鸡(上)


阳春三月,京师依然是冰天雪地,中原却已然是春光明媚,草长莺飞。

    中原百姓那更是欢天喜地,欢腾不已。

    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这么欢喜。

    皆因熬过了寒冬他们是不用挨冻了,但他们还是没什么东西吃,还得挨饿。

    这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有什么好欢喜的呢?

    今年却不一样了,皆因高迎祥和张献忠都已经把洛阳和南阳拿下了,这两个家伙都开始收买人心了。

    他们竟然给中原百姓每人发粮一石,不论男女老幼!

    这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又能填饱肚子了,中原百姓自然欢喜不已。

    话说,高迎祥和张献忠为什么这么大方呢,难道他们就不需要粮饷吗?

    或者说,他们就不需要多存点粮食来扩充人马吗?

    这个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们给平民百姓发的其实都是陈粮。

    这个史料就有记载,不过不是这么说的,史料里面说的大多都是藩王宁可把粮食放粮仓里发霉,也不发给将士们做粮饷,更没有拿出一粒粮食来赈灾。

    中原的气候并不湿润,粮仓屯粮那基本都能屯到七八年不发霉,粮食开始发霉了,那就证明这粮食最少已经屯了八九年了。

    史料都能有大量的记载,那这发霉的粮食肯定是发给灾民了。

    如若不然,直接放粮仓里不管,任其继续霉烂,又或者一把火烧了,谁人能知道?

    正是因为李自成和张献忠把多年陈粮乃至发霉的粮食发给灾民了,这些粮食才会在史料中频繁出现。

    藩王宗室屯粮那可不是一般的多,福王和潞王那点屯粮都不算什么。

    皆因他们都是万历朝才分封到中原的,潞王分封到中原也不过四十余年,福王分封到中原更是只有十多年,产出的粮食也有限。

    他们那三四百万亩田地也不算什么,郑王、周王、唐王等这些藩王的屯粮才叫恐怖呢,他们都已经分封到中原两百多年了,且他们这两百多年来一直在利用手中的特权兼并田地。

    中原田地那都不止亿亩,到了嘉靖朝上缴的税粮却只有一百多万石,这就证明,只有一千多万亩田地上缴了田赋,剩下八九千万亩那都没上缴田赋。

    这八九千万亩不说全部是藩王宗室给兼并的,哪怕藩王宗室只兼并了一半,那也是四千多万亩,四千多万亩田地一年足能产八九千万石的粮食啊。

    中原的藩王宗室哪怕全撑死,一年也吃不到一千万石,更何况,他们还有宗藩禄米,根本就不用吃自己地里出产的粮食,且他们给佃农的粮食还少得可怜,最多两三成。

    这么算起来,中原的藩王宗室一年囤积下来的粮食最少都是五六千万石,十年那就是五六亿石!

    如此多的粮食,他们是吃也吃不完,卖也卖不完,那自然只能屯粮仓里发霉。

    高迎祥和张献忠之所以如此慷慨,那是因为陈粮乃至发了霉的粮食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用。

    他们若是给手下将士吃,那手下将士肯定会有意见,合着我们给你们拼命,你们就让我们吃陈粮乃至发了霉的粮食?

    这种事傻子都知道做不得,做了那非激起兵变不可。

    他们若是继续屯着,那更没用了,粮食只会越屯越坏。

    是故,他们还不如把陈粮乃至发了霉的粮食拿出来发给灾民呢,这样还能收买人心。

    灾民那都快饿死了,自然不会在乎什么陈粮不陈粮,饿极了他们土都吃,发了霉的粮食怎么了,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再说了,中原百姓能有多少,撑破天来算也就两千万。

    这点人,随便哪个藩王屯的陈粮都够给每人来上一石了。

    他们自然不会吝啬这点粮食。

    这发放粮食还只是开始呢。

    他们紧接着又当着平民百姓的面把藩王宗室手里头的田产地契全烧了,来了个均田免赋!

    这意思,以后这些地就是平民百姓家的了,且每家每户都按人头来分田地,所有人分的田地都一样多,且以后也不用交田赋了,种出来的粮食都是自己的。

    中原百姓闻讯,那都快喜疯了。

    这还没完。

    紧接着,他们又命人到处宣扬,要把所有为富不仁,欺压平民百姓的皇室宗亲全部拖出来斩首示众!

    这就不是收买人心这么简单了。

    他们这是在将小皇帝的军呢。

    现如今的大明就如同一盘棋局一般,藩王宗室乃至高迎祥和张献忠等都是棋子。

    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已然手起子落,“将军!”。

    看你小皇帝怎么办。

    朱觉貌似依旧浑然未觉。

    他还是一门心思扑在造船厂。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刚刚批阅完奏折,又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来到了造船厂。

    此时,造船厂东面几十个水道里那都已经出现巨舰的框架了,八十艘小型威远战舰的船体那都快造好了。

    王徵研制的小型镇远战舰船底也已经组装成型了,这会儿正在上船舷呢。

    他用的还是老办法,那就是加厚加粗,船底板他用的是足足四寸厚的,船舷侧板用的也是三寸的,龙骨框架那更是加粗了将近一倍。

    反正一千六百料的舰船载重足有二十多万斤,镇远战舰也不是用来拉货的,多加点木材进去那就没多大影响。

    朱觉大致看了看进度,随即便问道:“良甫,那五百艘小型致远商船和四百艘中型致远商船准备的怎么样了?”

    呃,我这正研制战舰呢,您怎么又说到商船上去了?

    王徵颇有些无奈道:“陛下,没有橡胶啊,西面三百条水道您也看到了,我们也就铺设了支架,把脚手架给搭建好了,没法开工啊。”

    朕自然知道没有橡胶。

    朱觉微微点头道:“橡胶应该在路上了,朕也已经命人去跟王应朝说了,橡胶一旦抵达东番,那就赶紧用小型致远商船运一批过来,运到山东灵山卫。

    朕都已经派了上千辆马车和几千匹战马过去了,到时候,橡胶一到,那就用马车拉过来,一路换马,五六天便能赶到京师。

    也就是说,若是去美洲的船队没有延误时间,橡胶应该在二十号左右能送到。

    你这也要赶紧准备了,没有橡胶不能组装,你可以命人把船底板和连接板都抬支架上摆好,到时候橡胶来了直接就开始组装,这样也能节省几天时间。”

    这倒也是。

    王徵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突然又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河南府八百里加急奏报。”

    这个时候还有人能把八百里加急奏报发过来?

    这明显不正常。

    河南府可是聚集了三十多万反贼,不说围得水泄不通,那驿路肯定是不通了,就算有忠于朝廷的官员躲过了一劫,那也没法发八百里加急到京师了。

    这奏折是怎么传过来的?

    很明显,这是高迎祥又或者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安排人发过来的。

    此人估计就是个不知名的小喽啰,拿来当弃子那种。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果然是一个他都不知道的小官。

    这家伙奏报,反贼高迎祥已然攻克洛阳,正在开仓放粮,且高迎祥还扬言要烧掉藩王宗室手里所有田产地契,均田免赋,甚至还扬言要把所有藩王宗室斩首示众!

    内阁的票拟意思就是赶紧派兵去救,貌似没其他意思。

    切,小把戏而已。

    你们以为朕会急是吧?

    朕急个屁!

    反正那些藩王宗室又不是朕的亲戚。

    再说了,就算那些藩王宗室是朕的亲戚又如何?

    你们以为朕会急得跟历史上的崇祯一样一顿乱来吗?

    做梦去吧,你们!

    朱觉想了想,干脆将奏折递给刘若愚,面无表情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原的情况很重要,再报。”

    什么百战不殆?

    您又玩他们!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856/2837566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