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十足的财迷
推荐阅读:1980:我有一口灵泉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盘龙:只想长生的我,超脱宇宙 去父留子的夫君竟想我为妾 万古神帝:唯我帝一 高考觉醒失败?反手合体帝皇铠甲 打赏返现,男神们争着让我当榜一 斗罗:我的召唤卡能摇封号斗罗 魔法帝国两万年 废土边境检查官
“殿下,江南闽浙不过是近水楼台,妾身已与几位海商谈妥,下月便有几船‘浔珠’发往南洋诸国,香料、象牙、甚至西洋的奇巧物件,皆可换得。这海外的利,才是真正的大头。”
朱高烁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对内市场早已饱和,只有走向更广阔的海洋,才能支撑起他心中那个庞大的工业帝国蓝图。
他坐起身,目光投向墙上悬挂的巨大海图:“是啊,海贸是命脉。只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近来几批送往南洋的货船,都反馈说航程损耗颇大。珍珠娇贵,受不得颠簸潮湿,即便用了最好的木箱、油纸、填充物,抵达时总有部分光泽受损,甚至破裂。南洋湿热,更易霉变。长此以往,声誉受损,利润也大打折扣。”
张绣屏闻言,也敛了笑容,秀眉轻蹙:“这确是难题。妾身也听闻,那些西洋远来的商船,似乎有些特殊的密封之法?他们的货物,尤其是那些怕潮的,保存得就好得多。”
“正是!”朱高烁眼中精光一闪,和老婆说话就是简单,轻轻松松就把话题引过来了。
“本王查阅过一些残存的古籍,也问询过见多识广的老海商。据说,在极西之地,有一种名为‘橡胶’的神奇之物,取自一种特殊的树汁。此物柔韧异常,密封防水,耐寒耐热,若能用于包裹珍珠、密封船舱、甚至制造防水布覆盖货物,定能大大减少损耗!”
他说着说着,站起身来踱步:“不止是珍珠!若真有此物,我们的火铳、火炮的密封垫圈、器械的传动皮带、甚至船只本身的一些关键部位,其性能都将有质的飞跃!想想看,水密隔舱若能配上完美的密封,船只的抗沉性将提升多少?士兵的防水雨具若真能密不透水,在海上作战又将多几分胜算?”
张绣屏被他描绘的前景所吸引,但随即想到关键:“殿下,此等神物,我大明可有?南洋诸国似乎也未曾听闻此物大规模使用。”
朱高烁停下脚步,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据本王所知,那‘橡胶’树原产远在万里之外的南美之地,非我华夏所有。若要引进,难如登天!即便能得,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亦非长久之计。”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他早已准备好的、画着各种奇形怪状器具的图纸,指着其中一种类似刮刀的工具。
“所以,本王在想,天予大明,地大物博,难道就找不到替代之物?橡胶之能,无非取其柔韧、弹性、密封之性。我华夏先民智慧无穷,定有类似之物可堪一用!”
“殿下已有眉目?”张绣屏追问。
“有!”朱高烁斩钉截铁,手指重重地点在图纸上一个被圈出的树形图案上,
“杜仲!”
“杜仲?”张绣屏有些疑惑,她知道杜仲是种药材,树皮可入药,强筋骨,补肝肾。
“不错!正是杜仲!”朱高烁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的光芒。
“本王遍查药典杂记,又亲自询问老药工。杜仲树皮撕裂时,会拉出许多银白色的、富有弹性的细丝!此乃杜仲胶丝!此物虽不如传说中的‘橡胶’那般强力易得,但其具有绝佳的弹性和一定的密封性,更关键的是,它是我大明本土就有的树木!浔洲及周边山地,气候正宜杜仲生长!”
他展开另一张图,上面画着提取杜仲胶液的流程设想。
“本王已下令,在浔洲境内山地,寻找野生的杜仲林,同时开辟杜仲园,大量移栽、培育!我们要从杜仲树皮中,提取出这种胶液!然后,像熬制漆器一样,研究如何将其凝固、塑形、改性!”
朱高烁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珍珠外销的损耗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关,杜仲胶,就是我们立足本土,解决一切‘橡胶’相关难题的钥匙,有了它,我们的珍珠能完好无损地漂洋过海,我们的海船能更加坚固安全,我们的火器能更加精良可靠。”
张绣屏看着丈夫眼中燃烧的火焰,那是她熟悉的、属于开拓者的光芒,她起身,走到朱高烁身边,拿起那张杜仲提取图,仔细端详,眼中也燃起斗志。
“妾身明白了,殿下放心,珍珠工坊的匠人,对处理胶质、塑形打磨最有经验,妾身会亲自带他们参与进来,这杜仲胶,必将成为我浔洲的又一张王牌。”
京师,皇宫暖阁。
朱棣放下手中来自东南沿海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浔珠”在南洋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因运输损耗带来的困扰,他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老四,又在折腾什么杜仲树?”朱棣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侍立一旁的黄俨。
黄俨立刻躬身,声音尖细而清晰。
“回皇爷,祁王殿下似乎在浔洲山地发现了一种名为杜仲的树木,其树皮胶丝有特殊之性,意图用以解决珍珠海运损耗,据闻还有器械密封之用,祁王府已在圈地移栽,动静不小。”
“杜仲胶?”朱棣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手指在紫檀扶手上轻轻敲击。
他想起了天幕中那些浔洲百姓使用的、看似简陋却杀伤力惊人的武器,那些精妙的配合,老四的眼光,似乎总能落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嗯。”朱棣淡淡应了一声,不再多言。
他端起茶盏,撇了撇浮沫,心中却已了然:珍珠产业是他默许甚至暗中推动壮大的,因为看到了它对稳定沿海、凝聚民心的巨大作,当然还有丰厚的税收。
如今这珍珠外销遇到了瓶颈,老四想出的解决之道是发展一种本土的“胶”。
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既然是老四想做的,而且看起来是为了更好地“卖珍珠”,听上去十足十是个财迷。
朱棣放下茶盏,目光投向南方。
一条无形的命令早已通过他掌控的渠道发出:浔洲祁王府所需之杜仲苗木,沿途关隘,一律放行,不得刁难,若有地方官绅欲阻挠其圈地植林,按“妨碍皇商贡品采办”论处。
他什么也没明说,但该做的,已经做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784/2837576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