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 第37章 册封圣旨!

第37章 册封圣旨!


王慎没有回新和村,直接去了栲栳村,得把张明德两人的奖励送回去,顺便得找萧然一下,告诉萧然附籍通过了。

    虽然萧然的奖励没有下来,但是王慎知道肯定是有的。

    无他,自己和老村正都有,萧然没有奖励说不过去。

    “老村正!”牛车在张明德家门口停下,王慎喊了一声。

    这样喊张明德的只有一人,张锦禾听到第一时间开门出来,“王里正!”

    不仅仅是萧然等王慎,张明德张锦禾也在等。

    想知道萧然的事情,还有曲辕犁会怎么处理。

    只是没想到王慎去了一天没有回来,这都第二天了。

    “锦娘,老村正在不在家?”

    “在的,在的。”锦娘转身,看到有人搀扶着张明德往外走了。

    “来了,来了”张明德的声音响起。

    看到王慎,就知道有好事,脸上的笑根本掩饰不住。

    “这是有天大的好事啊!”张明德笑着说道。

    “哈哈哈!”王慎大笑起来,掏出文书,“小郎君的附籍申请通过了。”

    王慎带回来的类似于回执单,萧然的附籍资料已经在万年县登记在册了。

    张锦禾双手接过,递给张明德,“阿翁!”

    “好好好虽然有点波折,结果是好的”张明德看了看文书,确实是县司的,有印章。

    没有人敢伪造这玩意,起步就是满门抄斩。

    “还是附籍啊?”张明德皱起眉头,有曲辕犁应该直接有户籍才是。

    “老村正,该有的流程还是得有的,附籍下来,等小郎君名下有地,再申请也是一样的,没有人敢再为难小郎君。”

    张明德也无法反驳,确实是这样。

    “王里正为何去了这么久?”张明德好奇问道。

    “主要是曲辕犁之事不简单,所以县司一直不敢审批.”王慎凑到张明德旁边,压低声音,“曲辕犁惊动了州府和民部,听说最后是房公呈给陛下的,这件事虽然不大,但是陛下拍板决定的.”

    张明德被吓一跳,这种事情县里就能办的,惊动了天子。

    “陛下龙颜大悦,赏赐了很多东西,托小郎君的福,我们都有。”王慎指了指牛车上。

    “这是老村正的。”王慎把其中的一份给张锦禾,绢五匹。

    王慎掏出县丞亲自写给张明德的嘉奖文书。

    虽然五匹绢价值不菲,但是张明德在意的是嘉奖文书。

    这玩意可以留着,传给子孙的。

    张明德指了指牛车上的东西,“剩下的有一份是小郎君的?”

    “这些赏赐是县丞给的,小郎君的应该是朝廷给,怎么可能才这么点”

    张锦禾笑着说道:“三祖父的?”

    “没错,陛下皇恩浩荡,我们都有.”王慎言语间无法掩饰对李世民这个天子的崇敬。

    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太强。

    哪怕是到了唐末,他的秦王破阵乐都能让大唐再做个仰卧起坐,续命三十载,现在他还在影响力更大。

    后世之人需要从史书去了解李世民,这个时代的人不需要史书,李世民的事迹口口相传的。

    大唐是怎么来的,无法绕开的就是李世民。

    超过二十岁的人,都是经历了隋末战乱的,他们更清楚现在的和平有多来之不易。

    自然是感念大唐的好。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张明德笑着说道。

    “老村正,我得把这些东西先送过去.”

    “好好好,王里正你忙”张明德把县司的文书给张锦禾,让张锦禾给萧然送去。

    张锦禾没有直接去,而是跟着一起去了三祖父家里。

    听到自己也有一份赏赐,这可把三祖父三祖母高兴坏了。

    同样是绢五匹,还有县丞的亲笔嘉奖文书。

    三祖父拿着文书,“不行,沾了小郎君这么大的光,之前收的钱我得退回去才行。”

    之前买直辕犁和加工的钱不能要,要不然心里有愧。

    这是三祖父的决定,王慎和张锦禾不好说什么。

    几人一起去了张二丫家里。

    张明德拿着嘉奖文书激动不已,这才看到张二丫还在自己家里干活。

    张大郎在耕地,也不在家里。

    现在家里就萧然和三娘。

    张明德喊了一声,“二娘!”

    “阿翁!”张二丫跑到张明德旁边。

    “先别干了,回家一趟,等一下再来.”

    张二丫不明所以,之前院子外面的事情她不知道,一直在后院忙。

    “好!”张二丫没有多问。

    张二丫一路小跑,刚好遇到了从三祖父家出来的一群人。

    张锦禾这才反应过来,“二娘,我忘记了你在我家里.”

    几人一起往回走。

    萧然没有带过小孩子,自己都是单身狗。

    带着三娘在院子里面闲来无事,教小丫头认字。

    三娘才五岁,萧然索性也就教一下阿拉伯数字。

    这个时代没有阿拉伯数字,萧然觉得很快就会有了。

    这种数字方便,更适合数学天文这些领域。

    也没有纸笔,两个人一人拿着一根树枝。

    “三娘,你写一遍。”

    地上有0-9的数字,三娘照抄就可以。

    王慎等人靠近院子就看到了萧然和三娘。

    张二丫家里的围墙也不高。

    萧然带着三娘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带着三娘就好,张二丫心里很高兴。

    她也不想妹妹一个人孤零零的,可是干活总不能带着妹妹去人家。

    “小郎君!哈哈哈!”王慎喊了一声。

    萧然和三娘看到其他人,也起身走过去。

    看到这么多人,一个个笑的很开心,知道附籍应该是下来了。

    “小郎君,附籍通过了,这是县司的文书。”张锦禾递给萧然。

    “好!”萧然接过文书,并不意外。

    “小郎君,曲辕犁到工部,我是带不回来了,这些钱你拿着”

    之前买直辕犁是二百九十文,改造工费是二十文,王慎问好了,直接给萧然三百一十文。

    “王里正,不用如此.”萧然也猜到了,自己的曲辕犁没有回来,后面应该是有奖励的,自己不可能亏的。

    “不可,之前答应你的,没有送回来我得赔偿.”王慎把钱塞给萧然。

    “沾了小郎君的光,我也算是立功了,这是县司给的赏赐.”

    三祖父也凑过来,“小郎君,这个钱你也得拿着。”

    三祖父送回来的也是三百一十文。

    “三祖父,你这是为何?”王慎这个情有可原,三祖父这个萧然有点懵。

    “县司给的赏赐我也有,也是沾光了,哪能再要你的,曲辕犁造福无数庄稼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要是收你的钱,这不合适.”

    “三祖父,一码归一码,之前的事情和这个不冲突的这个本来就是你应该得的,你付出劳动,总不能让你白干是不是,没有这样的道理”

    萧然没有收,三祖父挣的也是辛苦钱,都不容易。

    其他人把东西送到也就回去了。

    张二丫也就是回来看看,还得回去干活,现在算是工作时间。

    看到萧然陪着自己妹妹,也就放心了。

    萧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扯皮的,圣旨下发的很快。

    需要的赏赐也准备就绪了,栲栳村距离长安城不远。

    本来县司负责就可以,但是李元景安排了州府的司功参军负责。

    县里也安排人带路直接到了栲栳村。

    东西不少,有很多满载的车辆随行,浩浩荡荡的到了栲栳村。

    提前通知了里正王慎,他在栲栳村村口迎接。

    等一下带队伍去了张明德家门口。

    张明德家算是在栲栳村中心位置,前面还有一片空地,也算是个小广场。

    村里有什么大事,召集村民到这里来。

    这里还有一颗大槐树,不少老人喜欢坐在下面。

    王慎得到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张明德。

    知道是州府的人下来,张明德极其重视,又是换衣服又是重新梳洗的。

    州府来的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快去找小郎君来!”张明德喊了一声,这是给萧然的,他肯定得在。

    “二娘,回家去告诉小郎君,州府的人带着圣旨来了”

    想到圣旨直达村里,张明德就激动的不行。

    哪怕不是自己的,也激动。

    家里的萧然带着三娘学到数字100了。

    张二丫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小郎君,小郎君”

    “二娘,怎么了急成这样?”

    “阿翁说,州府的人带着圣旨来了,是给小郎君的,要去接旨。”

    虽然猜到了会是这样,心里还是挺激动的。

    没想到自己还能体验一下接圣旨的感觉。

    “好!”萧然不需要准备,带着姐妹两个就去。

    萧然带着姐妹两个到村正家门口的时候,其他人早早等着了。

    几个身穿官服的人站在最前面,旁边看到王慎张明德,人群中萧然甚至看到张大郎也在。

    不是这些干活的人自己来的,是张明德叫回来的,觉得这是大事应该看看。

    也算是迎接朝廷的人。

    张锦禾站在三祖父三祖母旁边,对着萧然挥挥手。

    带队的是雍州府的司功参军颜勤礼。

    看到穿着打扮怪异的人,就知道是萧然了。

    萧然还好,张二丫和三娘看到这么多,还有不少是大人物有点紧张。

    萧然看到香案,没想到还有这种讲究。

    “呵呵,来了!”颜勤礼拿出圣旨。

    颜勤礼展开圣旨,“圣旨到!”

    “大唐皇帝令!”

    听到开头萧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可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有逼格多了。

    自带“无需解释,直接执行”的压迫感。

    这五个字是盛唐时期国家实力、政治自信与文化风格的综合映射。

    它如同一个符号,浓缩了对那个“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辉煌时代的想象。

    当“大唐”二字响起时,联想到的不仅是一道圣旨,更是一个万邦来朝、四海臣服的盛世气象,这种历史想象赋予了文字超越本身的力量感。

    而明清圣旨的表述,虽更具政治智慧,却因时代背景的差异,难以再现那种“无需解释,唯我独尊”的霸气了。

    唐朝的霸气核心基于‘我是大唐皇帝,我的命令就是王法’的绝对实力自信,属于‘强者宣言’式的霸气。

    明清的权威逻辑侧重‘我承天命为帝,所以我的命令必须遵守’,属于‘理论论证’式的权威。

    前者更直接,后者更迂回。

    萧然不知道怎么接旨,大概明白要跪。

    虽然说这个时代跪拜的时候没有明清时期多,但是也有需要跪拜的,接旨的时候就是。

    王慎猜到了萧然不太懂礼仪,连忙在颜勤礼面前跪下替萧然接旨。

    “门下:栲栳村民萧然,年少怀智,巧思革新,改直辕为曲犁,使一夫一牛可耕百亩,省民力、增农效,功在社稷,利被万姓。”

    “朕观其器而知其人,此非独技之巧,实乃为国分忧之诚也。”

    “今特降恩旨,以彰其绩:其一册封萧然为栲栳村男爵,食邑三百户,虽村邑之封,然爵从五品下,许其冠带入朝,列于乡绅之上,以显‘布衣立功,荣及乡邦’之典。”

    “其二赐永业田二百亩,口分田五百亩,永业田许其世袭罔替,口分田依制身死还公,然特准其子孙永耕,以固农本。所授田亩,着万年县于栲栳村周遭肥壤划拨,即刻造册登籍。”

    “其三赏绫罗二十匹、粟米百石、耕牛十头、曲辕犁十架。绫罗彰其功,粟米济其家,牛犁助其推广农技,着工部依式铸造,由雍州府送达。”

    “其四栲栳村为曲辕犁肇始之地,乡老民庶多有佐助,特赦该村赋税徭役三年自贞观七年至九年,着民部行文州县,毋得苛征。”

    听到这里张明德和栲栳村的百姓也不淡定了,免三年赋税。

    虽然绝大部分人不识字,但是听懂了。

    三年免赋税!

    颜勤礼略微停顿继续宣读:“夫农者,国之根本;智者,民之福星。萧然以微末之身,创利国之器,足为天下黔首法。朕望四海之内,皆效此风,使田无荒壤,家有储粮,共臻贞观之治。”

    “尚书省左仆射房玄龄!”

    “民部尚书戴胄!”

    “雍州牧李元景!”

    “贞观六年九月.”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72/2837584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