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128章 “屠龙令”与“拨乱反正”

第128章 “屠龙令”与“拨乱反正”


当素栋再一次醒来的时候,他在牢房中看到了武飞。

    他的面前摆上了一壶酒,一桌酒菜。但是他身上的枷锁并没有取出,一旁的士兵则是将酒菜喂到他嘴中。等到他吃饱喝足后。

    武飞想要开口寻找破绽,但是脸上的笑容太虚伪了。这位龙裔也算是明白自己的命运,远比当年堂睹奥要坦然,他凝视武飞,反倒是用审问姿态道:“敢问败我者是何人?”

    武飞:“姓武,字源常。”喝完酒后,武飞拿出了自己的一份最新方案给他看。这是一份“屠龙令”。

    当然这份“屠龙令”并没有发出。武飞现在是极限施压,希望这个龙裔能适当做选择。

    然而素栋看到了武飞给的“屠龙令”仰天狂笑,掀翻了桌子,武飞连忙躲开了这飞溅碗筷,看了一下这个老将军求死的模样,叹息着摇了摇头。

    数日后,他被押送到案台上,在诸多渤郡父老面前,刽子手拿着一把玄铁大刀走来,素栋看到这把刀哈哈大笑:好刀,好刀,遂引颈就戮。刀光闪烁,大好的头颅落下了。

    武飞叹了一口气,命人将此人首级高挂。随后目光变得坚定。

    4月底,武飞将“屠龙令”昭告了渤郡四方。

    …本来想要怀柔,却没办法不极端…

    从东垒城,到王家渡,再到鹿角城,区域战役结束后,武飞完成了对昊天一方军团的成建制歼灭,昭告此处百姓,东市军有再次变更此地格局的力量。

    随着胜利榜文在各处张贴,东市军军事上配套的政治行为在渤地展开了。

    在确定政治战略方向前,武飞确定自己在当地是“少数派”,虽然昊天龙裔同样也是“少数派”。

    但渤地被昊天龙裔占领七年,赵城当初连战连捷带来的胜利红利尚在,不少世家投靠了他们,所以他们相对于东市军其实是占据优势。

    在渤地各方观望下,中立势力太多,武飞:这是不行。

    宣冲的历史观:抗联因为大量叛徒出卖而失败,就是因为当地豪强势力太中立,他们有能在伪满和抗联两个阵营间摇摆的资格。并且很享受这种被相互收买的感觉。

    前世入不了“dang”的“群众”宣冲非常阴毒的认为:如果在这些中立豪强门口都放一个鬼子头。那么内部就没那么多叛徒了。

    国战之中,但凡不靠拢国族大义的组织,就必须不能让他们好过。

    处于战区的每个能够拿得起刀子的中小势力可以表面“中立”,但必须得暗中来组织报到。组织不会随意牺牲靠拢的人,但是不靠拢组织,就必然是可以放弃。

    …宣冲:我为尔等抱薪,尔等不能躺着不动…

    武飞草拟“屠龙令”,抄袭闵武王所为,其中具体条例那是相当不和谐,放在前世那是属于文人嘴里的极端仇恨,属于“极端主义”。

    当然武飞并不是追逐偶像无脑cos闵武王。而是试过了怀柔行不通,不得已选择。

    在东方文化中无数次实践出来真知,在生死存亡对抗中,为首集团不极端地让追随自己的从属势力往敌人身上都捅一刀,那么强势敌人就能用“只诛首恶”来瓦解你的团队。

    武飞读过书,但也知道江湖;在一个都是墙头草的团队内不极端,不够狠,是没法立足。

    原本武飞的怀柔政策前提就是,诱一个龙裔叛变,让敌人内部先瓦解。这样一来敌人陷入分裂溃散,自己就不用搞极端了。

    但是素栋他非常有气节,这让武飞非常钦佩,却不得不用最为尊重的手段来应对。

    黑暗面的宣冲:在确定无法拉拢,同时又判定敌人数量并没有多到“集中营“装不下的程度时。那就会累一累自己这边的武装力量,骂名自己来背。

    …杀人者,恒杀之,当决定要杀时,就得争分夺秒…

    颁布“屠龙令”,武飞立刻返回大营中议事,但与其说是议事,倒不如说是“说服”手下的人,以便于宣布另一个决策。

    面对自己麾下士官,武飞对这些京城来的人阐述“屠龙令”颁布的因果。

    士官甲看着武飞忧心忡忡,反问道:“大人,这些带鳞妖种们,杀了就杀了,您为何愁眉。这些龙孽不值得大人的一点善意。”

    武飞瞅了瞅大家:“诸位以为我是不忍杀,但是一旦杀伐开启,我会带着诸位一起滚刀。”

    士官乙:“大人,我等愿意赴汤蹈火!”

    随后更多士官,纷纷表忠心,这两次战争,武飞成功证明沙场上真功夫,这些士官们尝到了建功立业机会后,现在已经习惯性“忠诚”了。

    武飞按压了众人激动,缓缓道:“我知道诸位都是忠诚的,但是,我需要把诸位都安全从沙场中带出来,让诸位风风光光的见一下自家人,如果做不到的话,我有何脸面回东市喝酒?”

    说到这,大家也都被勾起思乡情绪,觉得武飞的话非常好听,但是,都是聪明人,不知道武飞想要具体说什么。

    武飞甩出了“屠龙令”,缓缓道:“下面是和北边伪昊你死我活的时候,诸位要和孽龙们拼刀子了,我不会让尔等就这样挨刀子,必须要找更多的人,跟我们并肩子上。”

    武飞点了一下渤郡地图,随后拿出了渤郡上一个个地方大姓的名单,武飞:“这些大户们也都必须得和我们上。”

    士官丙:“大人,我们要把他们都抓起来?‘

    武飞:”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要把他们号召起来,这其中有一些让朝中非议的事情我要做,诸位尽量不要插手。“

    士官甲:”大人,不要管什么朝中非议,我等就是大人的兵!“

    就在士官们集体追问时,武飞拍桌子制止道:“住嘴,你们都是朝廷的兵。”

    在一片安静后,武飞温和道:“诸位未来都是国之栋梁,现在开始要注重名声。”

    当武飞说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后,所有士官默然了。如果不是先前这些话,他们会当即反对,但是现在呢,武飞说完方案后,一些人都是欲言又止。

    他们知道,武飞现在把最可能遭遇朝廷猜忌的事情给担当起来了。

    宣冲:所谓政治就两个要素:第一:对需要被你争取的人说“你和他(对手)不是一路”,第二:你和我是一路。

    …一碗黄酒,洒在黄土上,招魂幡在风中扬起…

    5月1号,就在“屠龙令”发出后,武飞换上了粗布,邀请了当地各个大族乡老们。一碗碗土酒端在诸位面前,而一旁等待歃血的三牲,在堂下绑着预备。

    这些乡老们显然已经脱离锦衣玉食很久了,牙齿已经被带沙谷物磨损,但是在谈到“回归故里”的话题上,回话仍然掷地有声,武飞当场感慨:渤郡之地多豪侠壮士。

    随后宣布了两件事,其中一件事乡老们已经知晓了,那就是“屠龙令”这个命令。对这个命令,大家心里都打鼓。因为心里都清楚,大爻朝廷希望自己现在当刀。

    但是武飞率先宣布的事情却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第一件事就是为当年,顾首关被破时的韩勇太守(24章)进行了平反,先前由于他疑似是渤王一党,戍帝丢掉了渤郡,随后周王大败又没有夺回,朝中为了甩锅两位失土的“罪魁祸首”,就没有给他两忠义的名分。

    宣冲内心的点评:因为渤郡丢失,最大的锅就是戍帝。其次就是指挥十五路大军最后不得不“撤退”的周王,按照朝堂政治学:如果肯定韩勇的忠义,那么一定程度上就是强调那两位的“错”,对于大爻内任何一个官僚们来说,揭开这个问题,都是政治自杀。

    但现在武飞是不在乎这些,自己全家不在爻都,再者自己此次前来是一往无前,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打赢战争!

    戍帝的青睐无所谓,系统是让自己北上做任务,不是给戍帝当狗的,在这天下大乱中,战绩等同于声望,自己得要拿好。

    果然,随着武飞宣布为两位渤郡的忠贞之士平反,并且要亲笔题词盖上印绶,并且落碑文后,在场乡老们泪水纵横地表示:“大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

    显然这些乡老们对“屠龙令”高度认可,纷纷愿意歃血为盟跟随武飞一起。

    …解说的分割线…

    这并不是武飞一句话把这些本地乡老们洗脑就甘愿效死。而是一场明明白白的交易,跟着一起反抗“屠龙”这是冒着风险地血劳,而血劳是需要血酬来刺激。

    血酬是“阶级上升通道”,戍帝在“锢河大案”上牵连太广,以至于让渤郡先前太守,顾首关的将领都被的牵连,以至于在战死后,没有得到应有待遇,这就是顶层政治结构公开宣称“这两人不可靠”。

    在爻国这个东方王朝体系下“两个大员”可不只两个人,而包括渤海的乡族们!也都被定义成了不可靠,在大爻内是无法进行晋升。

    因为他们哪怕为大爻再忠心,身上标签是和先前守关将领,殉国太守一样,其建功也比不上殉国的这两位。大爻官僚体系看到这个“标签”后,就不敢用。

    当一个地方的区域知识分子没法在帝国正常渠道中晋升时,不学安禄山,黄巢,就已经是相当给帝国面子了,咋得,还要让其自带干粮血劳?没门。

    故不少渤郡的不少地方势力开始分出来一支,去投效昊国了。

    至于另一批地方势力,虽然和昊天有矛盾,但也不敢跟着大爻的兵团们彻底和昊国翻脸。毕竟昊国的报复是实实在在的。而他们由于身份问题没有血劳。

    武飞现在相当于是一句话把他们的原罪给抹除!这是相当得罪大爻最顶层的事情。所以过去大爻内部没有任何一个政治集团去做“平反”这件事。

    现在武飞带着京城精锐们一战歼灭昊国一路大军,是有这个资本来扛这个事情,戍帝也得捏着鼻子暂时认了。

    只是如果武飞要接下来败了,戍帝也会立即不承认。

    武飞在乡老们面前现在表现出“平反决心”,甚至当场留下要立碑这种口实。渤郡的这些乡老们可是不能让武飞来败的!

    对于这些乡老们来说:不就是死人吗,这几年青黄不接饿死很多人了。只要“不良标签”被洗掉,家族内未来年轻人有出头之日,就值得。

    故,武飞现在是绑在利益共同体上。

    …而另一边,军中是很抱团…

    在营中,士官们开始了窃窃私语。

    士官甲:大人真的给那两人平反了。

    士官乙:是啊,我们,就这样不做声,实在.

    士兵丙:大人没叫我们作声,我们就安静。

    士官甲:哦,明白了,你就是想闷声发大财。

    士官丙:我只是说,要听从大人命令,以后要留有用之身。

    士官甲:你就是怂。

    士官丁立刻劝说甲:不要违反军令。

    ……

    随着集合哨声,这群士官散开了,然而有的人握紧拳头,表情纠结。

    这就是木星语,他是劝说诸位留有有用之身的,然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暗卫的人,也就是说他要给戍帝写报告,并且关键时候亮出令牌,即在武飞有不臣之心时候进行节制。

    他望着武飞的大帐叹了一口气,还是如实汇报,但添加了自己一些叙述。

    他在写完之后将竹简放回了水井中,随后竹简化为游龙进入大地,几时辰后,就会在戍帝这位天子所驻处,所打的水井中冒出来,被暗卫们收到,呈交给戍帝。

    木星语做完这分内的一切后,表情是十分愧疚,显然按照他的道德观这是在背叛,许久后他对着武飞方向喃喃道:“大人,祝你武运昌隆。”

    此时就算朝廷回信让他拿着令牌来节制武飞,基本上也是不可能。

    木星语很清楚,现如今大营中,这些个士官们目前是更认可武飞。

    …主帐内…

    木星语的情况,武飞并不知道,但是武飞知晓自己带的队伍中肯定是有戍帝的人。

    所以在“平反”这件事上,武飞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搞了一个“商量”的流程,即站在士官利益上,告诉他们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武飞让他们知道,自己这是在背黑锅,给他们赚功绩,降风险。——跟着武飞策划众多行动后,所有军士也都清楚“什么是可为,什么不可为”。

    每个士官都清楚:就这万人把昊国龙裔杀光,事不可为,但如果煽动起来大爻本地势力,事可为!

    歼灭一军的功业,显然已经不满足这些“纨绔”们了。而要光复整个渤郡,这才是回京后昂首称雄的功业。

    在营帐内,武飞确定各处宵禁制度执行完成后,则是点灯看着地图。

    武飞看着地图上其余其他渤郡城池,虽然视那两个城池的守军是土鸡瓦狗,但是心里充满了争分夺秒的紧张感。

    武飞忐忑:“那位(赵诚)现在应该注意到我了吧。”

    武飞拿出后方塘报后,推测到:“就算注意到了,目前也没有空。”

    宣冲(武飞)对自己目前状况点评:“千军万马避白袍,但是尔朱荣他不在家。”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32/2837575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