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朝廷的求贤若渴
推荐阅读:万古神帝:唯我帝一 全职法师:双倍返还,牛马莫凡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高考觉醒失败?反手合体帝皇铠甲 去父留子的夫君竟想我为妾 神印王座:法神降世,魔潮破晓 斗罗,杀神归来,开局覆灭七宝 我以科举证长生 斗罗:我的召唤卡能摇封号斗罗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天佑历元年。就在顾首关被武飞和武恒羽联手拿下,报捷的驿兵还在半路接力时。
大爻内,随着灵帝下了“召贤令”要求四方诸侯送质子入京后。各个地方的刺史以及将军,知晓这份召贤令主要针对的不是自己,没有明面对抗,将自己那些侍妾所生的不重要的儿子送入京城完成了交差。
至于这召贤令到底针对的是谁呢?
是各个地方上最强世族捧出来的爱豆,是大族内那些少时就有名望的贤良。这些人被速旺听闻后,点名道姓地让其入京。
在各地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草庐中,朝廷差役就如同后世要网址的色友一样,来到各地四处打探的的当地贤才私下聚会之处。
而这些世家大族,面对朝廷使者三番五次到地方上请贤,是避之不及。
地方官僚也没有放弃,雇佣好事者来望风,时刻盯着贤才们,只要贤才们一出门,就立刻一拥而上,要求贤才响应朝廷征辟。
宣冲:如果不是自己处在这个时代,后世读历史,作为旁人,看见这种“朝廷送官,贤良奔逃推辞”总感觉到那些贤才是矫情,而现在算是明白了——“贤良”并不是品行高洁,朝廷也并非求贤若渴。
朝廷中渴贤是如此急迫。大爻的快马携带着朝廷命令奔驰在官道上,仿佛是去告知在外的孝子,回去奔丧一般。
如果朝廷征招贤良真是“委于重用”,在朝中让出位置能让贤才做出一番事业,贤才们还是热衷于报效的;但眼下灵帝发出的“召贤令”,更多是为了消弭地方上谋反的迹象。
…作业本…
宣冲解释:不能用现代的视角来看这大爻征辟贤才,大爻甚至宋明的版本都没达到。
由于文字普及率较低,官府在各地的税务、劳役征调,是严重依赖于世家门阀。在地方上,哪怕是一个管驿的小吏,他都是世家大族的一个根须。其受到家族的恩惠,要远大于朝廷的恩威,毕竟只有家族提供的族学才能让这个小吏自小能够读书。
而在宋时,印刷术大规模普及。书籍,识字已经不是那些最顶级世家能垄断的了,一些村里面家庭条件尚可的青年也能识字,成为最底层的吏。也就是说,最底层控制权,该地的大世家们已经无法彻底垄断了。
所以在唐时,人脉能贯穿一个州府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在宋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了明时就更明显了,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的世家们就连县官这一层也都做不到垄断了,完全可以由寒门培养出来政务合格的官僚,皇权已经能对朝廷大臣喊打喊杀。实际到这个地步,臣子已经没资格在皇权面前站立,而是奴才了。
严嵩,徐阶这样实际上是“三公”级别的大臣,一倒台,地方县官就跟着进行清算,这在“东汉,魏晋”的时代中是难以想象的。
同理,宣冲前世“知识垄断”“学阀们你奈我何”也是这样。
知识垄断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治理体系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结构。
…世家们根本在于知识传播路径的控制…
不能用明清时官场价值观,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价值观。明清时期官僚是体制内有编制的公务员,而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与之相比就是“民企”,民企看起来待遇好福利大,但是压力大,且上官可以不讲规矩下达各种任务,且工作指标随意变动。
朝廷现在被速旺把持,就是这个样子。落在他手中的“意气风发少年贤才“会变成被榨干用途的“社畜”,脏活累活黑锅都背上。一点好处落不着,最后到了三十五岁被榨干后一脚踢开。
被征辟者的贤名没了,在朝堂沾染一身骚,回到乡里郁郁而终。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运,运去英雄不自由”,那些地方世家可都是学风水和玄学的,能算得出自己去了爻都,并没有好运,留在家乡反倒是能细水长流。
宣冲的社会科学理解:这里的“运”,指的是做事时“能借的力”。
那些贤才们自少年起,就在地方上远近闻名。他们是真的出生就才能非凡吗?只是家族为他们打造了人设和信誉,并且教导了他们如何处理乡里人际关系。
这就是“运”,在这样的“运”加持下,贤才自幼开始做事,评定邻里相争,谁善谁恶。裁断乡间各村对公共湖泊和山岭取用的度量。地方上民众的交口称赞,所以是贤。
这相当于后世地方法官和的媒体干的活。这些工作重点在于要干的“各方没有争议”才能称得上贤。如果是朝廷强行差的官在这方面干的地方上沸反盈天。那就是暴政了。
对于贤才们来说被征辟入京,地方上积累都没了,会变得与常人无异;而自己所携带的在乡里的人际资本,则是会被朝廷快速消耗殆尽。用于征召地方资源。
对此宣冲暗戳戳自我吐槽:除非是自带系统外挂,才能自信自己是金子,走到哪儿都发光。否则的话,呵呵,前世自己还年轻时,多少能干的老哥们,一开始都觉得自己是金子,自主创业,一头扎在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最后被弄得土头灰脸,被人戏谑“没眼光”。
大爻招贤令,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大爻中最热门话题,甚至盖过边疆战事。
对于那些世族内大部分人来说,“贤才们”入京后对他们是毫无影响,甚至家族在地方上宣传资源空缺,允许旁支开始上位。
速旺在京城把持选材的过程中,也招募了一些靠拢自己的寒门子弟。这些地方寒门非常乐意的响应了号召。
而那些不愿意响应,名声在乡里面甚广的贤才。
大爻开始了对“不响应征辟”贤才的质疑。在河洛区域,一位才子被州牧堵住,进行了质问:“其他贤才都响应征辟了,为什么就你不响应?”
正如同小学中,老师们带节奏压制那些没社会经验但有硬骨头的小孩:“其他班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精神霸凌仅限于对弱者才能用…
渤郡中,武飞刚好也就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征召令。武飞是一身戎装,且站在顾首关的投石机下,见了这位使者。
这位朝廷天使一路北来,原本是以为能在黄玉城见到武飞,但是被告知武飞已经在前线了。而在沿途一路北上时,遇到了村中保甲,各地村兵们前来“询问”,若不是有路引,他根本来不了。
然而来到北方后,朝廷天使看着残破的顾首关,以及在大坑中掩埋的昊军尸骸后,很多准备好的质问是没胆量说出口。只能草草地汇报朝廷诏书后,说出了召武飞回京,朝廷会另派大将的命令。
就在这个朝廷使者说出后,前来接旨的众多将士们当场哗变,恰好在武飞身边之人,是经历了“坠宫之变”的兵卒们。
他们听说朝廷又要召将军入朝,于是情绪非常激动,大声呼喊道:“朝中有奸人。莫要欺骗我等!”“将军你不能回去,他们要害你!”
毕竟大家都记得,木星语就是被朝廷召回去的,然后莫名其妙没了,且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说法,反倒是被速旺抹黑成了宫变主谋。
兵卒们很淳朴地害怕武飞上当,嗯,尽管他们知晓武飞比他们聪明的多,但是“周王这么个狗东西,现在能坐在帝位上,并且到现在都没有赏赐他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说明有奸邪在朝中蒙蔽圣心了。”
营地中将士们的激愤越来越强。钦差已经被煞气锁定,吓得两股战战了。
有人道:“将军你可不能离开大营,我等正在奋力向前,你岂能弃我等乎?”
这还是比较温和的。
有人则是拿着刀子直接怼着使者道:“此人定是伪昊派来的奸细,来我军中乱我军心!”说罢就要抄刀子砍过去。
也多亏这位使者亮出了宫骞的信物,这才被武飞拉到了帐内,幸免于难。而营地外的武恒羽也刚好赶到,用他的神勇进行了弹压。
…怨气不是一日攒起来…
武恒羽的亲兵在帐外控场,吆喝着“安静”。
但这些亲兵却也都在拱火:“大家放心,将军是绝对不会抛下大家的。”
在军帐内,问题还没有解决,武飞也想搞明白朝中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使者:“上欲见将军,将军忙于军务,不能行,可否派子替之。”
武飞道:“我目前只有一子,刚会走路,且远在南疆,怎能面君呼?”
使者默然后,询问武飞在渤郡三年,可有妻子。
武飞微微一顿,摸了摸头:“军中袍泽殒命,多孤儿,我不忍,收为义子,使者之意?”
使者立刻摇头。将军的“义子”是啥?朝中的人都知晓。
说到这,使者自己都苦笑起来,朝廷外派了武飞这样一位俊杰到了北方领军,怎么就没有安排宗女相配?而武飞此人也颇为荒诞,建立如此功业,却未娶正妻。
当然回溯因果都是机缘巧合,先帝本是要安排宗室女,却因为暴毙,此事终了。至于武飞原本要娶的李家女,被退婚了。而就在眼下灵帝的后宫内。
这事在当时是爻都中诸多公子嬉笑武飞的话题之一,好事者作画,将武飞画成了蝈蝈,从田野中跃出,朝着高枝上的白玉蝉相求。
但过去是过去,那时爻都内还算是歌舞升平。但眼下,天下大乱,这一切都不好笑了。
与爻都关系最近的这样一支军队,从上到下和爻都开始断亲了。不少东市军将领们已经在渤郡中与当地大户们娶妻。那些东市兵中原本的纤夫们、壮丁们下层军士们,经历破城后发女子的环节,也有了家。
财货和女子是笼络一支部队敢战的关键资源,而官位和封赏则涉及到忠诚,渤地的大小官署,现在武飞也都安排上了人了。
这支部队已经被武飞收买了。然而这位钦差并没有意识到,被收买的何止是东市军,整个渤郡也都不希望武飞离开。
…庙堂不解民意…
使者带着武飞送来的回礼回到了朝廷中。
速旺丢掉礼盒中武飞亲自提笔的“大爻好,好好好”的题字,大骂道:“几道金牌都召不回,此子狼子野心!”
先前他给了灵帝重新掌握东市军的建议,也就是他自己的打算是借助招贤,将武飞召入爻都内,然后软禁。
然后派遣他的人,控制住这支军队。慢慢的将这支军队收于麾下,至于将东市军调回京城,以至于渤郡那边会不会因为军力薄弱,而重新沦为昊国掠夺的焦土?
速旺完全没有在意。大爻有九州万方,不欠缺这一地,爻都和昊国之间,还不是有朱力强等三个藩镇挡着。这天下塌不了。
然而他这种自私自利算计,被同样善于总结经验的武飞给算到了,从第一步就没让他得逞。
速旺这种出身“寒门”的子弟此时掌权后,和大世家出身的子弟之间性格差距体现出来——也就是所谓前汉豪强多作恶和后汉世家多仁名的差异。
用后世理解的方式来比喻,就是纽约的警督们讲述过这样一个规律,他们不害怕那些已经成型的帮派,却警惕那些新出现的小型帮派。
因为已经成型的帮派已经稳定住了利益范围,做事情都有边界,会考虑自己所在整体系统稳定度,而小型帮派处于快速扩张期,要尽可能拿到自己眼前利益,是不考虑自己对整个系统稳定度的破坏的。
而庙堂上各个党阀派系行为现状。小型党阀为了快速扩张,可以毫无底线地进行一切短视、自私利益的行为,不在乎自己对整个系统的破坏。
白头鹰的对外控制战略也就秉持这样,不断扶持议各邦国议会中的非主流体,给包括盟友在内的一系列势力制造体系不稳定。
这不,小人掌权后,北溪这个这个耗资巨大耗时长达十年大项目,说断就断。大局?小人:大局是什么,能吃吗?
宣冲极度厌恶鄙夷的描述:现在大爻速旺等常侍们就是此类,得势了,不顾一切地想要扩张,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对系统的破坏,极度自私自利,不要脸,下限低。
王朝制度下,掌握治理权,对大世家得往死里压制,但对小门小户出身士人的钻营则是要加倍警惕。
寒门也是封建糟粕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其体量相对于大世家过于渺小,就忽视了极恶的反动属性。
武飞借助自己对军事、地方的控制,一锤把爻都来的恶意,给捶回去!但是武飞真的在所有领域都防住了嘛?
有些封建迷信的领域,武飞一直是被“老师”阻挡,接触不多。
…系统:一切引导都在控制中,为了应对局势,已经授权开放部分应对…
在爻都中,修复的中宫中,速旺麾下的一个道人吴龙,加入了大爻的丹鼎师队伍。
吴龙此时正在以天家名义,请各大宗门的弟子共同参与炼丹技术切磋,在诸多弟子们入场时候,仙鹤在宫阙门楣上张开了上下对联“黄芽白雪神仙府,瑶草琪花羽士家”。
这是一场好盛会,然而在这场仙会中,速旺却以“辟疫丹”为主题。要求各家要以天下苍生为念,除了斩妖除魔,还要为百姓们辟邪驱灾。
各位仙宗纷纷亮出自己手段。
其中青华宗弟子们亮出一手丹鼎术,得意道:我这药丹投入水中,过往商客,无惧瘴气,瘟疫。
清源宗弟子则放出一条游龙:“我这一物乃上清水灵,游之河中,来往之人沐浴之,病邪皆祛除。”
就在诸位宗门弟子都在斗法的时候。
吴龙:“诸位仙人皆有奇才,但是口说无凭,还请诸位在天下找些例子来试一试,方能确定各宗各派的高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32/2837572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