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问道儒圣
推荐阅读:斗罗,杀神归来,开局覆灭七宝 斗罗:这个龙王传说不太对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我以科举证长生 修仙的我却来到了巫师世界 清冷师尊爬我墙,满门疯批哭红眼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维校的三好学生 从金蟾吐钱开始成仙做祖 神印:六道轮回,我即冠位暗杀者
最后,吕玄真和王仙芝也不知聊了什么。
吕玄真对王仙芝拱了拱手,然后御剑腾空而去,唯独剩下王仙芝立于东海之上,若有所思。
而此时的吕玄真,已然来到了上阴学宫,他来此,亦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结识儒家圣人张扶摇,此人乃初代儒圣,镇守人间八百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创立儒家。
就连吕祖也曾请教过他学问。
后来王朝不断更迭,儒家流传了几百年,世人都以为张扶摇早已飞升,可他一直隐藏在上阴学宫之中,独占儒家八成的气运,使得天下儒生再难出现一位圣人。
张扶摇以人间读书人的身份俯视天上仙人,忧患天下人,不只求一道长生,还求天下太平。
如此一位高人,自然值得吕玄真前来拜访、拉拢。
二是为了本尊需求。韩云得道家释家法门,并已修炼到大成境界,唯独儒家,只有一本基础之法,并不足以支撑韩云更进一步的野望。
上阴学宫藏书万卷,更有张扶摇这个足以对标孔圣人的存在,自然值得吕玄真在这里问道求学。
道德林中。
只听有人抚琴做乐,琴声悠扬,如清泉流淌,涤荡人心。
吕玄真循着琴音而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青石之上,十指轻抚琴弦,神色恬淡,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吕玄真静立一旁,耐心等待。待一曲终了,他才上前拱手行礼:“晚辈吕玄真,见过张先生。”
目盲琴师在此刻缓缓睁眼,仔细打量了一番吕玄真后,却摇摇头:“你似他,却非他,怪哉。”
这个他,自然指的是吕祖。
吕玄真知道自己瞒不过眼前这位活了八百年的老怪物,直接坦然道:“我自然不是吕祖,也非转世。”
“真正的吕祖,恐怕还在青牛背上,看那素女经呢!”
张扶摇闻言哈哈而笑。
“你先是惊扰太安,打了离阳皇帝的脸面,再于东海之上和王仙芝战了一场,然后又来到我这里,怎么,是想和老夫较量较量吗?”
说着,张扶摇竟撸起袖子,露出雄伟的身躯,仿佛要上演一场抡语。
吕玄真满脑门黑线,摇摇头直言道:“不是,我可没有找打的癖好。”
要打过张扶摇,除非是本尊亲自调用内景空间镇压,否则自己顶多和张扶摇三七开,没办法,自己只是一具内景能量凝成的分身。
虽然凝聚这具躯体的内景能量极为磅礴,但终究不如本尊,别忘了,本尊的修为可是经过无数内景能量和性命精华喂出来的。
自己根本比不过啊!
“既然不是来打架的,那便是来求学的?”张扶摇道。
吕玄真点头:“正是,儒家学问博大精深,晚辈虽非儒家弟子,但对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亦心向往之。”
张扶摇沉吟片刻,缓缓道:“你身上有道家的逍遥,也有释家的空明,唯独缺了儒家的中正。”
“唯有三教合一,才能求那天人大长生,看来你是想补上自己那一份缺陷,融会贯通,以成己道。”
吕玄真坦然道:“不错!”
“那我且问你,何谓儒?”
张扶摇目光深邃,凝视着吕玄真,仿佛要看透他的本心。
吕玄真略一思索,答道:“儒者,人之需也,以仁义为本,礼乐为用,修身养性,济世安民。”
张扶摇微微颔首,却又摇头:“此言不差,却未尽其意。”
他缓缓起身,袖袍轻拂,道德林间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
“儒,非止于学问,更非空谈仁义。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八百年来,我见过太多人空谈圣贤书,却无济世之行。”
“新谷晒日,桔槔高悬,渔翁披蓑,老农扛锄,妇人采桑,稚童牧牛,老妪捣衣,铁甲铮铮,剑气如霜,擂鼓如雷,铁骑突出,箭如雨下,狼烟四起,尸横遍野。”
“此谓世间百态!”
“儒,不在口中,而在脚下。”
吕玄真闻言,点头表示认同。
张扶摇继续道:“你既有心问道,我便考你一考,若天下大乱,百姓流离,你当如何?”
吕玄真稍加思索,答道:“若逢乱世,当以力平乱,以德安民。剑可斩奸邪,书可化愚蒙。”
张扶摇笑了笑:“力与德,孰重?”
“德为本,力为用。”吕玄真道。
“善!”
张扶摇点头,“然德若无力,何以护苍生?力若无德,何以正己心?儒者,当文武兼备,刚柔并济。”
说罢,他袖中飞出一卷竹简,落入吕玄真手中。
“此乃《春秋正气歌》,我八百年所悟,今日赠你。”
吕玄真郑重接过,他深深一拜:“多谢先生赐教。”
张扶摇摆摆手,重新坐下抚琴,琴音悠远,似含天地至理。
“去吧,他日若你能以儒道证己心,再来与我一叙。”
吕玄真不再多言,拱手告辞。
张扶摇此言,也算是变相答应了自己在上阴学宫求学。
吕玄真离开道德林后,便在上阴学宫暂住下来。他每日翻阅儒家典籍,研习《春秋正气歌》,与学宫中的儒生辩经论道。
起初,那些儒生见他一身道袍,却对儒家经典侃侃而谈,颇有不屑之意。
可随着时日推移,众人渐渐发现,这位看似道门中人的吕玄真,竟对儒家义理理解极深,甚至能引经据典,驳得一些自诩饱学的儒生哑口无言。
某日,学宫论道台上,一位年约三十、面容肃穆的儒生起身,向吕玄真拱手道:“吕先生,听闻您通晓三教,今日可否赐教一二?”
此人名为宋元礼,乃是上阴学宫年轻一代的翘楚,素来以辩才闻名。
吕玄真微微一笑:“请讲。”
宋元礼沉声道:“儒家讲‘仁’,道家讲‘无为’,释家讲‘慈悲’,三者看似相近,实则大相径庭。先生既修三教,敢问如何调和?”
台下众人闻言,纷纷侧目。此问极为刁钻,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自相矛盾之境。
吕玄真略一沉吟,朗声道:“仁者爱人,无为而治,慈悲渡世,三者殊途同归。”
“儒家之仁,在于济世;道家之无为,在于顺其自然;释家之慈悲,在于普度众生。看似不同,实则皆是‘道’之一体。”
“譬如江河奔流,儒家修堤筑坝,导其入田;道家任其流淌,不阻不滞;释家则劝人莫溺于水,亦莫惧其势。三者皆是为‘治水’,只是方法不同,看待事情角度亦有所不同。”
“而三教之道,又存乎于一心之中,既然是一心,为何不能共存?人又岂能被道路所束缚?”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宋元礼沉默良久,最终深深一揖道:“受教了。”
自此,吕玄真在上阴学宫声名鹊起,不少儒生甚至私下称他为“三教先生”。
吕玄真日常的所作所为,倒真成了一个儒士,只不过他自己心中却清楚,他只是在等,等一个契机。
如今人间有真武、青帝、白帝转世,五位天帝有三位都在人间,仙界的实力被削弱至最低。
只要想办法,将这三位留在人间,或者早些除去,仙界就容易对付的多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18/2837574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