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230章 封“神”!(33)

第230章 封“神”!(33)


支持的开始反对,反对的开始支持。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在骂陆钏。

    只因小津安二郎的回忆录和日记被扒出来了。

    “看到这样的中国兵,一点也没有把他们当做敌人。他们是无处不在的虫子。我开始不承认人的价值,他们只不过是物件,不管怎么射击,都显得心平气和。”

    “砍人也和古装片一模一样。一砍下去,那人一动不动,然后啊的一声倒下,戏剧正巧就是这么考虑的呀。我居然会想到这种事。”

    “一个中国老太来到部队长面前,说‘我女儿被你的部下强奸了’。部队长‘拿证据来’,老太拿出一块布来。(全体集合)部队长把全体集合起来,拿出这块布来,说‘有谁记得这块布吗’‘没有’,下一个,‘没有’,他一个一个问下去。问完最后一个后,静静地走向老太,说‘你已经看到,这个部队里没有’,老太点头。突然,部队长拔刀砍死了老太,平静地擦刀后把刀收人刀鞘。全体解散。”

    “从安义到奉新的途中,在通向靖安的三岔路口,残敌与当地人陈尸路上。在这个当地人身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在玩弄干面包袋。眼睑上有血淌下,凝结在脸颊上,他根本无所知觉,哭哭停停.绑带裹着的大脚一脚踏上去就会成为粉齑的婴儿,他在队列中顽耍,菜花正好做了背景,成为电影的画面不过这可不是构思出来的”

    “今天南京城外有了慰安所、生意非常兴隆,一开门就轮到本队。发给慰安券两张、星秘膏、橡胶若干,半岛人三,中国人十二”

    “我们的行军路线从上海到大场镇,苏州河之战后又辗转镇江、滁县、定远,在这里警备并参加徐州会战,之后绕过宿县、蚌埠、南京、安庆、大别山到信阳,再从汉口转向北方,最后从玉城折回到南昌,全程一千五六百里。”

    这些言论都是出自小津安二郎的回忆录和日记。

    侵华日军毒气部队军官,在长江洒过毒气,参加过淞沪会战,参加过南京战役和南京大屠杀

    恶灌满盈,乃至后来一直没有哪怕丝毫反思忏悔。

    电影和历史交互,角川就和现实中的本子一样,没有变过。

    一衣带水,不共戴天!

    了解的越多,观众越是咬牙切齿。

    “陆钏该死!”

    一直窥屏的本子,首先察觉到不对劲。

    起初,他们为电影“洗白”角川,弱化中方叙事而欣喜。

    但很快,一些敏锐的本子评论者,和外务省相关人士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中国观众那排山倒海的愤怒被翻译、分析后,他们才猛然惊觉。

    这部电影非但没有如它们预期的那样洗白它们的历史,解构中国的苦难,反而以一种更深刻的方式,凝聚了共识!

    《朝日新闻》旗下的一家智库发布内部评估报告指出。

    “《南京》看似给予了角川‘生路’和‘救赎’,但在中国观众的解读中,这个角色成为了‘虚伪’、‘懦弱’和‘逃避历史责任’的典型。”

    “其拿起摄影机的行为,被普遍视为一种更高级的,试图用艺术粉饰罪恶的‘无耻’。这反而强化了中国年轻一代对本子‘知小礼而无大义’的负面印象。其长期文化影响,非常恶劣,弊大于利。”

    紧接着。

    在本子小规模上映,本就没几个银幕的《南京》,悄无声息的下架消失。

    别问,问就是播放故障,电影院失火、断电。

    总之读空气读去吧!

    本子主流媒体的调门开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赞扬转为谨慎的质疑,甚至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认为陆钏的处理“过于理想化”,“未能准确把握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善于读空气的本子网友,也开始批评。

    几乎在同一时间,外务省也在行动。

    舆论风暴白热化之际,老胡出来说话了,开始左右横推,各打五十大板。

    他一方面呼吁民众走出“历史仇恨”,另一方面又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本子方面从未进行真正深刻的反思和道歉”。

    这种试图平衡双方的说法,引发众怒,非但未能引导舆论,反而成了双方共同的靶子。

    当然,让外务省破防的是,张明远、宋词等吃大漂亮狗粮,或者自带狗粮的的公殖,则是火上浇油。

    张明远等人气的要死。

    他们不读风向!

    也不管本子死活!

    对于观众的觉醒极为愤怒!

    “要把作品和作者分开来看!”

    “人家西方也可以支持歌颂小胡子和辣脆,这不是在为他们招魂,也并不赞同他的思想,只是单纯欣赏小胡子在美术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

    “要把作品和作者分开来看,要把作品和作者的观点立场、人品私德分开来看。”

    然而越是这样的观点,激起的讨论越多。

    有些东西,上不了称,见光就要死。

    直接有留学生辟谣。

    “在德国哪怕只是无意在公开场合说了《我的奋斗》里的原文段落,也是犯法的。”

    也有文艺圈深度解读电影。

    这些人本来和陆钏都不是一路的。

    “你们真以为陆钏是在致敬小津?仔细看看角川拿起摄影机后那虚伪又带着一丝自我感动的表情吧!”

    “这哪里是致敬?这分明是揭露!是在暗示本子人,其看似平和的艺术背后,也隐藏着对战争责任的集体沉默与逃避!陆钏这刀,插得太深了!”

    贾章科等人回过神来,纷纷脱口大骂陆钏。

    重新审视影片细节,越看越觉得心惊肉跳。

    如果这不是致敬,而是最高级的批判和嘲讽,那他们之前的追捧,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从艺术的捧哏变成了历史的小丑!

    自己赞誉的“艺术”成了插向自己信仰的利刃!

    纯纯小丑了!

    要是艺术都是陆钏这样的,他们还搞个屁的艺术啊?怎么能“独立思考”,怎么可以“清醒”。

    “无耻!利用我们对大师的敬仰来做这种下作的文章!”

    一位之前盛赞影片的影评人愤而改口,但也只能是私下里。

    贾章科也在私下场合怒气冲冲抱怨:“陆钏这是背叛了电影艺术!”

    本子人和文艺圈开始猛烈抨击这部电影,有观众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部作品。

    但是在2009年,不好意思,舆论上,爱国是不能说出口,甚至在2017年之前都不能说。

    之前五星派观众的言论能冒出来,是因为恰好和文艺圈、公殖合流了。

    随着吃大漂亮狗粮的公殖回过神,整个舆论场唯一的共识。

    有支持的声音,也被压去了。

    统一变成了“批陆”。

    田力力给陆钏打去电话:“川儿,我是给你帮忙,你就怎么对待我?你搞这些,至少也该和我商量一下?”

    陆钏:“我不是,我没有,不是我。”

    田力力已经挂断了电话。

    田力力是最温和的一个,毕竟陆钏也是文学世家出身。

    有些文艺大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不再是探讨艺术,而是冰冷的警告和划清界限。

    陆钏这招太狠了!

    直接一跃超过沈善登成为他们最恨的人!

    文艺逼也许还能嘴硬,但他们绝对不能和陆钏扯上关系。

    一个是“艺术”“独立”的评价体系,直接被干碎了,另一方面和“高级黑”挂上钩,以后外面谁敢投,谁敢给他们奖?

    他们说大爷我们是夸你的,人家还敢信吗?

    不然怎么从外面的基金拿钱?

    还有,有关部门要是尝到了“艺术”还能发挥比较正向的作用甜头,那他们怎么办?

    本子媒体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表面上,是曾经的“理解”变成了“误解”和“批判”,而在私下里,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压力。

    在此刻,观众的批评只是最不重要的了。

    所以,身处风暴眼最中心的陆钏,彻底崩溃了。

    虽然电影的初衷成功了。

    影片的最终社会效果,阴差阳错达成了多重目的。

    历史得到了祭奠。

    本子的虚伪被揭露。

    民族共识的凝聚。

    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最终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上,意外地强化了社会共识。

    但是,但是,代价有点大。

    最可怕的是,陆钏自己就是那个代价。

    他曾引以为傲的文艺圈同仁视他为“叛徒”和“骗子”。

    本子方面发现影片效果适得其反后,使他失去了国际市场。

    主流观众也不理解他,还要背负着“陆钏太郎”的骂名。

    陆钏可以说,用自己的艺术生命和个人声誉,作为代价,献祭给了历史的宏大叙事。

    他亲手点燃的火焰,如愿以偿的烧光一切。

    也包括他自己的一切。

    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废墟。

    他成就了历史,如果不是牺牲自己,那么都是完美的。

    陆钏哭了,女朋友被撬走,都没这么伤心。

    这把是真封“神”了!

    历史苦难,观众认知,然后献祭了他自己,三者合一,好比在龙脉上放烟花,嘭的一下,炸了!

    痛!

    痛痛痛!

    太痛了!

    此时陆钏要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他那就是纯纯傻逼了。

    “狗日的,沈善登!怎么这么坏啊!”(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022/2837549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