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9 章 天网雏形·智能防御
穿梭舰的引擎平稳地轰鸣着,将S-7废弃星区的荒芜抛在身后。
风琛的目光从舷窗外收回,落在个人终端依旧闪烁的红色警报界面上。
那些代表攻击流量的黑色潮水虽已退去,但留下的冲击感仍未消散。
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滑动,调出“星尘”频道被攻击时段的深度分析报告,屏幕上,攻击向量的组合路径图如同一团缠绕的黑色毒蛇,精密而致命。
“被动防御,终究是亡羊补牢。”风琛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身旁夜阑辰的耳中。
他指尖点在报告中一处防御模块的薄弱点上,那里正是被对方突破的关键。
“我们需要一张能主动感知、预判威胁的网。”
夜阑辰刚结束与凌霄的加密通讯,闻言,他那双总是闪烁着代码光芒的眼睛微微一凝,随即点头:“你的意思是,基于行为特征的动态防御?”
他立刻明白了风琛的想法,“用我们现有的防火墙技术作为基础,嵌入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和记忆攻击模式的‘大脑’?”
“不止。”风琛指尖在屏幕上勾勒出一个复杂的框架图,“传统防火墙是城墙,我们要做的是在城墙之外,再布上一层能够自主巡逻、识别敌意、甚至主动出击的‘天网’。
我会构建核心的自适应算法架构,将我们所有遭遇过的攻击样本,包括这次‘塞壬’使用的新型攻击向量,都录入一个动态更新的‘行为特征库’。”
“听起来像个吞金兽。”夜阑辰揉了揉眉心,构建这样的系统需要海量的算力和存储资源。
“找凌霄。”风琛毫不犹豫,“他砸在防御上的预算,是时候发挥更大价值了。”
下午十六时十七分,云顶阁地下三层,代号“方舟”的备用数据中心。
这里是凌霄的“小金库”,部署着远超明面上配置的量子计算集群。
风琛、夜阑辰、凌霄三人围在中央的全息投影台前,苏若雪则端着三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轻手轻脚地放在旁边的工作台上,然后安静地坐到了角落的数据分析师位置,调出了“星尘”频道被窃取的闲聊记录,开始进行初步的模式识别。
“量子计算阵列A区、B区全部解锁,算力优先级调至最高。”
凌霄的手指在面前的控制台上飞舞,投影台旁,代表算力资源的指示灯一排排亮起,发出稳定的幽蓝色光芒。
“存储池扩容至1024P,采用分布式冗余架构,确保‘行为特征库’的安全性。
能源供应我已经单独拉了专线,不会受主电网波动影响。”
他做事向来滴水不漏。
风琛点点头,走到主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在虚拟键盘上敲下了第一行指令。
“天网”系统的核心算法框架开始在全息投影中缓缓展开,如同一个不断生长的银色神经网络,节点闪烁,线路交错。
“我负责构建‘认知-决策-执行’的闭环逻辑链,这是‘天网’的大脑。
夜阑辰,你的任务是模拟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攻击场景,用最极端的方式测试它的防御边界和响应速度,把你的‘黑帽子’本事都拿出来。”
“正有此意。”夜阑辰嘴角勾起一抹兴奋的弧度,他早已迫不及待。
他迅速接入另一台高性能工作站,屏幕上瞬间涌现出密密麻麻的攻击脚本和病毒样本库。
“我会从全球黑客论坛的公开案例开始,逐步升级到我们遭遇过的‘利维坦’和‘塞壬’的攻击模式,最后用AI生成器随机制造变异攻击。”
时间在指尖的敲击声中飞速流逝。
11月15日傍晚十八时零三分,风琛完成了“天网”的核心决策树构建。
投影中,银色~网络的核心节点开始规律性地闪烁,发出低沉的嗡鸣。
他调出“行为特征动态库”的初始模板,将团队过往处理的近千起安全事件数据导入。
“开始冷启动学习。”
夜阑辰立刻发起了第一轮测试攻击。上百种经过伪装的恶意数据包如同蝗虫般扑向模拟防御体系。
起初,“天网”的响应还有些迟缓,拦截成功率仅在65%左右。
但随着攻击样本的不断输入,银色~网络的节点闪烁频率越来越快,防御指令的生成和执行也愈发精准。
十九时十五分,凌霄根据实时监控数据,对算力资源进行了第二次动态调配。
“东部节点负载过高,已将30%任务迁移至西部备用集群。
特征库更新速度提升12%。”
苏若雪一直默默关注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
她没有参与核心算法的构建,而是负责整理和标注那些被窃取的闲聊记录,试图从中找出攻击者可能感兴趣的模式。
她的目光锐利而专注,手指偶尔在触控板上轻点,将一些异常的关键词和时间戳标记出来。
11月16日凌晨零时二十七分,夜阑辰发起了高强度混合攻击,模拟了“星尘”频道遭遇的那种APT攻击模式。
这一次,“天网”展现出了惊人的进步。它不仅成功识别并拦截了92%的攻击流量,还自动生成了三条新的防御规则,补充进了行为特征库。
“有点意思了。”夜阑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手下却毫不留情,立刻加载了更复杂的多层隧道穿透技术。
风琛的眉头微蹙,他注意到“天网”在应对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新型探测包时,反应出现了微妙的延迟。
他迅速定位到问题所在,是量子态识别模块的一个参数阈值设置不够灵活。
“凌霄,给我调出模块底层代码权限。”
“权限已开放。”
指尖翻飞,代码如瀑布般流淌。三分钟后,风琛修改了参数自适应公式。
“再试一次。”
这一次,延迟消失,探测包被瞬间识别并反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由黑转白,又再次沉入黑暗。
三人几乎没有休息,只是偶尔喝一口苏若雪递过来的营养液。
指挥中心内,只有服务器低沉的嗡鸣和键盘鼠标的敲击声。
11月16日深夜二十三时五十分,就在“天网”系统即将完成最后一轮压力测试,准备进入部署阶段时,一直安静工作的苏若雪突然轻“咦”了一声。
她的目光停留在“天网”逻辑校验模块的一组日志上。
“风琛哥,夜阑辰哥,你们看这里。”苏若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但很清晰。
她将自己的分析界面共享到主投影上。“‘天网’在处理‘可信节点’的异常行为时,似乎存在一个逻辑盲区。
如果一个已经被认证的可信节点,其行为模式在短时间内发生微小的、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连续变异,系统会将其判定为正常波动,而不是潜在威胁。”
风琛和夜阑辰同时凑近屏幕。风琛调出相关的算法模块代码,夜阑辰则立刻根据苏若雪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模拟攻击场景——一个被“劫持”的可信节点,正在以每小时0.3%的幅度缓慢改变其数据传输特征。
模拟结果显示,“天网”果然没有发出警报!
“该死!”夜阑辰低骂一声,“这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攻击模式,我们都忽略了可信节点的渐变威胁!”
风琛没有说话,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重新审视那段逻辑代码。
苏若雪的发现确实精准,那段基于统计学的异常判断模型,对于这种缓慢的、连续的变异,容错率设置得过高了。
“好小子,眼睛够尖的。”风琛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
夜阑辰也点头,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赏:“没错,这个漏洞太隐蔽了,我们都陷入了‘可信即安全’的思维定式。
若雪,你立大功了。”
11月17日凌晨零时三十二分,风琛修复了逻辑漏洞,并增加了一个“可信节点行为基线漂移检测”子模块。
凌晨一时十五分,“天网”系统最终测试完成。
在面对包含了已知所有攻击模式的混合测试包时,拦截成功率达到了99.7%,响应延迟控制在0.03秒以内,并且能够自主生成新的防御规则应对未知威胁。
“开始全球部署。”风琛下达指令。
指令发出,云顶阁位于全球各地的三百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同时启动,开始同步“天网”的核心程序和行为特征库。
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代表部署进度的绿色进度条迅速填充。
凌晨二时整,最后一个节点同步完成。
“天网”系统正式上线。
刹那间,指挥中心内所有的屏幕背景都变成了深邃的蓝色,无数代表数据流的银色光点在其中有序流动,如同夜空中的星河。
一个由无数代码组成的巨大蓝色护盾虚影,缓缓笼罩了整个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区域,散发出柔和而强大的光芒。
风琛轻轻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夜阑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凌霄端起早已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
苏若雪看着那片流动的蓝色光芒,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实质般的安全感,悄然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在全球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警惕地注视着,任何异常的波动都将被瞬间捕捉。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64/3540122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