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科举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七十九章 区区主簿,如何掀起风浪

第七十九章 区区主簿,如何掀起风浪


吃过晚膳,姚青带着赵集离开了府邸,叶谦则是独自一人回到屋内,拆开了朱标的亲笔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并且叶谦也大致猜到了书信的内容。

关于自己向朝廷要粮,不出意外的被拒之千里,但有一点让叶谦欣慰的是,虽说朝廷不同意借粮,但内容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老朱已经允许了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此外,书信内容当中也有朱标对自己的一些提醒,无非就是让自己莫要被贪欲眯了双眼。

“这老朱,还当真是打着一手好算盘。”

虽说信中所表达的一些意思十分的隐晦,但叶谦又不是傻子,他又何尝不能理解朱元璋的心思呢。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叶谦也有过墙梯!赵集既然已经抵达阳明县,  相信燕王殿下那边的人也应该快了吧。”

一夜无眠。

翌日清晨,叶谦才刚刚起床,吴伟便气喘吁吁的来到了府邸找到了他。

“叶大人,京师来人,此刻正在县衙!”

得知此消息,叶谦脸上露出笑意。

此时此刻,县衙外,几辆满载粮食的马车停靠一侧。

每一辆马车两侧,分别有着两名手持长刀的护卫看守。

“叶知县,久等了!在下陶宇,奉燕王殿下之命前来。”

说罢,陶宇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到叶谦身前。

叶谦接过书信,拆开查看,在看完信中内容后,方才回头看向了几辆马车。

信中朱棣告知,叶谦所需粮食数量过于庞大,以他能力,能为其带来的粮食只有这么多。

将书信收入怀中,叶谦将吴伟叫来吩咐了几句,随后在吴伟的带路下,护卫们押送马车前往了县衙的粮仓,叶谦则是带着几名朱棣的贴身内侍走进了县衙。

“几位舟车劳顿,幸苦了。”

身为知县,叶谦竟是亲自为几人斟茶。

几名内侍知晓其与燕王殿下的关系,各个受宠若惊。

“叶知县客气了,我等也不过是奉燕王殿下的命令行事罢了。”

“对了,叶知县,燕王殿下托在下问问,叶知县在来到阳明县可有遇到什么无法处理的事情?”

一名内侍小声问道。

“如今倒也没有,不过嘛,后面就难说了。”

自己将龚阳那么多心腹斥除县衙,龚阳肯定是坐不住的,会暗中搞些小动作。

“不知叶知县是否需要我等相助?”

叶谦摆手:“杀鸡焉用牛刀,不过些小事儿,本官自行处理便可,不过……”

叶谦将一份信笺交于其中一人:“还请将这封信笺亲自交于燕王殿下。”

就在这位,得知昔日兄弟抵达阳明县的姚青,此时此刻也来到了县衙。

几人见面,互相寒暄,随后在姚青的提一下,几人去到最近的酒馆,把酒言欢,这一来是联络感情,二来也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

叶谦本欲一同前往,却是被吴伟告知,孔祯在这时候求见。

公堂后屋,叶谦端着茶杯漫不经心品尝,脸上带着一丝戏虐之色,看着下方孔祯。

“孔老爷莫要拘束,坐吧。”

得到叶谦许可,孔祯坐了下来,但他却一言不发。

“孔老爷今日前来寻本官,是有事情?”

孔祯沉思片刻,当即起身,在朝叶谦行礼后,当即将昨日龚阳到孔府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如数道出。

叶谦闻言,淡淡点头,以龚阳的性子,叶谦知道他是忍不住的,只是他没想到龚阳第一个找上的居然会是孔祯。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令公子可是本官亲自抓捕看押大牢,孔老爷身为人父,自是对本官怀恨在心。”

“而如今龚阳欲求合作,本官倒是诧异,孔老爷何故会将这些事情告知本官?”

叶谦饶有兴致看着孔祯问道。

“不瞒叶大人,犬子被抓之时,老夫的确恨大人入骨,可这段时间老夫也想了很多,犬子如今遭遇,完全是其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叶谦不相信,但他也并未点破。

“叶大人,龚阳这人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却是奸诈无比,叶大人还是小心为好。”

叶谦笑了笑:“就不劳烦孔老爷担忧了。”

孔祯是明白人,闻听叶谦此话,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朝着叶谦行了行礼后,便离开了县衙。

“龚阳,不过县衙主簿,本官到想看看你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

平静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日时间一晃悄然逝去。

朱标与朱棣派来的人已经于昨日一早便启程回往了京师,但姚青却依旧留在了阳明县。

这一日,叶谦早早便去到了县衙,却是发现吴伟竟来的比自己还早。

“吴县丞如此繁忙?”

听闻叶谦的声音,吴伟抬头,起身上前:“下官见过叶大人。”

叶谦点头,径直朝桌案走去,看着桌案上推挤如山的册本,叶谦皱眉:“这是最近几日未处理的工作?”

吴伟点头:“不瞒叶大人,自叶大人将苏一名等人斥除县衙后,吏房,刑房等各部工作便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对啊!

这两日,叶谦完全把这件事情给抛之脑后了,这吴伟一提起,叶谦才想起来。

“县衙告示已经张贴这么多天,为何却没有半点动静?”

叶谦未曾考虑,所说他将那些不作为之人全部斥除县衙,可龚阳却还稳坐主簿之位。

那些有心之人虽想入县衙,但碍于龚阳,他们也是有心没胆。

随后,在吴伟的点醒下,叶谦这才明白过来。

“吴县丞,看样子接下来你要随本官走上一遭了。”

吴伟随同叶谦离开了县衙,不多时便来到了县学。

明时,县学作为县一级的最高教育机构,设立教谕一人,训导数人。

教谕负责全面管理县学事务,训导则辅助教谕工作。教谕通常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训导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得知县老爷亲自前来,县学教谕苗金仁,以及训导纷纷出来相迎。

“叶大人亲自前来,怎不提前知会一声,也好让下官略微有所准备才是啊。”

苗金仁朝着叶谦行礼,脸上挂着浅浅笑意……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50/3552808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