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吾于皇座之上,万年又万年 > 其四十七】《军备志:自由新军的武器谱系》

其四十七】《军备志:自由新军的武器谱系》


七情试炼篇【其四十七】

自由新军装备实验室的钨丝灯下,典式***的零件散落在德赛帝国制造的防爆桌上。枪管是用西奥帝国高射炮的膛线管改造的,在灯光下泛着冷蓝色的金属光泽。木子文的手指抚过散热孔边缘的毛刺——这是根据地第三机床厂用缴获的意比利王联合帝国车床加工的,精度始终差0.3毫米。

"材料学的缘故。"首席工程师赵铁山摘下用坦克观察镜改装的放大镜,左眼因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他拿起两块不同材质的枪机闭锁块,碰撞时发出的声响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来自北境的铁矿砂含硫量过高,冶炼出的钢材始终达不到设计标准。

实验室角落的恒温箱里,急式***的镁粉正在接受湿度测试。这种用德赛帝国摄影***改装的非致命武器,常常因为密封不良而提前燃烧。技术员林秀英的记录本上写满了失败案例,最新一页还粘着被灼伤的皮肤组织。

"现有的资源,我们无法研发出更好更便宜的装备。"木子文在军事会议上的汇报简短而残酷。投影仪将各种武器的缺陷放大在防空洞的岩壁上:唐式***的针管容易弯曲,孝式外骨骼的液压阀每月故障三次,崩式破门锤的碳纤维手柄会在低温下脆化。

军械库的登记簿透露着无奈的智慧。典式***的编号旁标注着"限城市巷战使用";麻式***的备注栏写着"雨天禁用";赢式防爆盾的库存清单上,三分之二都标记着"待修补"。这些用敌人残骸拼凑的武器,像极了中部根据地本身——残缺但顽强。

超时空实验室传来的轰鸣打断了会议。透过防爆玻璃,可以看到新一代外骨骼正在测试。这套被命名为"孝-改"的原型机,关节处用的是莎莎上次"误送"的德赛帝国航天级轴承。当它轻松举起200公斤的弹药箱时,观测员们却皱起眉头——轴承的磨损速度是预计值的七倍。

"研发一代。"木子文在武器发展纲要上写下第一行。他的钢笔尖在纸面上停留太久,墨水晕染出一个深蓝的圆点,像极了夜视仪中的准星。

靶场上的枪声像爆豆般响起。典式***的第七次改进型正在进行寿命测试,每打光一个弹匣,记录员就在钢板上刻一道痕迹。到第387发时,枪管突然炸裂,飞旋的金属碎片在防弹玻璃上留下蛛网般的裂纹。

"试飞一代。"第二行墨迹未干,窗外就传来旋翼机的轰鸣。这架用德赛帝国农业直升机改造的侦察机,机腹下挂着最新研发的"惊式"电磁干扰吊舱。当它掠过根据地西侧的假想敌阵地时,所有监听设备都收到了诡异的东康民谣。

军事演习日的展示场上,阳光照在唐式***的镀铬表面上,晃得观礼台上的外宾眯起眼睛。"展示一代"的标语下,医务兵正演示如何用这种武器在0.3秒内制服敌人。但没人注意到他战术背心里塞着的急救包——里面装着专门应对针管断裂的医疗器械。

前线的战报堆满了装备部的办公桌。孝式外骨骼在翡翠峡谷战役中表现优异,但三分之一的单元因沙尘侵蚀而瘫痪;崩式破门锤成功突袭了西奥帝国第七哨所,却有五名士兵因手柄断裂而负伤。这些用红蓝铅笔标注的报告,最终都归结为同一行批示:"装备一代"。

黑市商人最青睐的是赢式防爆盾的早期型号。这些用德赛帝国学校防空洞门板改造的装备,在边境线上能换到三倍重量的医疗物资。后勤部的统计表显示,每送走十面淘汰的盾牌,就能换回一箱青霉素——"出口一代"政策最成功的案例。

防空警报突然撕裂夜空。最新部署的"鹰巢"系统自动锁定目标,这是用帝国气象雷达改装的预警网络。地面上的"荆棘"防空阵列缓缓升起,这些伪装成高压电塔的发射架,装载着用输油管道改造的防空导弹。"建立了完善的防空系统和地面火力防御系统。"木子文向议会汇报时,身后的沙盘上,蓝星旗模型正稳稳插在根据地中央。

列别杰夫实验室传来的爆炸声成了最好的注脚。老科学家满脸焦黑地举着半截麻式***:"电子元件过热!"他的假腿卡在了测试台里,但这不妨碍他兴奋地宣布:"我们找到了提升200%效能的方法!"

夜深人静时,木子文独自巡视军械库。他的手抚过每一件武器,就像抚摸受伤战士的绷带。在登记簿的最后一页,写着明天将要淘汰的装备清单,而第一页的空白处,已经画好了下一代武器的设计草图——线条比头发丝还细,像极了黎明前最脆弱也最坚韧的蜘蛛网。

中部根据地的清晨被尖锐的防空警报划破。第一缕阳光照在长河军校外围的带刺拒马上,这些用德赛帝国铁路钢轨改装的防御工事,在霜冻中泛着青灰色的冷光。沙袋垒成的掩体后,哨兵呼出的白气在-15℃的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冰晶,附着在防空机枪的枪管上。

军校正门的检查站前,两名自由新军士兵正在核对通行证。他们的制服肘部打着意比利王联合帝国军旗改制的补丁,钢盔下沿露出的绷带还渗着前天实弹训练时的血迹。突然,其中一人举起望远镜——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可疑的黑点,防空阵地的探照灯立刻交织成网。五秒后确认那只是迁徙的雁群,但机枪手们仍保持着射击姿势,食指搭在缴获的德赛帝国高射机枪扳机上。

"自由新军需要你!"的标语贴满了根据地的主干道。这些传单是用西奥帝国空投的宣传单背面印刷的,原有的"帝国荣光"字样在浆糊下若隐若现。某个背着婴儿的妇女停下脚步,她粗糙的手指抚过标语上"需要"这个词,这个动作让藏在巷口的征兵官注意到她脖子上烙着的德赛集体农庄编号。

徐光年的返乡行动在绝对保密中进行。他乘坐的装甲车外表伪装成德赛帝国农产品运输车,车轴却经过军工改造,能随时爆发出战斗载具的时速。当车辆驶入故乡的黄土路时,轮胎碾过秋收后的稻茬,发出类似电报机敲击的声响。

乡公所的石灰墙上还留着七年前的弹孔。徐光年站在当年父亲被处决的位置,解开风衣露出自由新军的蓝色领章。这个动作让围观的老人们集体后退半步——他们上一次见到正规军装,还是东康伪政府的灰色制服。直到徐光年用方言说出祖宅天井里的那棵枣树特征,人群才爆发出夹杂着抽泣的欢呼。

征兵登记处设在被焚毁的祠堂遗址上。文书用的墨水是用德赛帝国炮弹里的炸药残留物调制的,写在本地产的草纸上会微微发红,像干涸的血迹。第一个报名的驼背老人已经62岁,他坚持要签下名字:"我儿子死在翡翠峡谷,总得有人往他坟上撒把土。"

三天内,七百二十名青壮年在族谱上按下手印。他们的拇指沾着矿粉和农机油污,在宣纸上留下工业与农业交织的誓言。徐光年亲自为每个新兵戴上自由新军的布质臂章——这些用德赛帝国军官窗帘改制的标识,在夕阳下泛着丝质的光泽。

就任参谋部长的仪式在午夜举行。会场设在地下三十米的废弃矿洞,由西奥帝国制造的应急灯将与会者的影子投在渗水的岩壁上,形成诡异的巨人轮廓。当老将军用义肢将参谋部长徽章别在徐光年胸前时,金属碰撞声惊飞了栖息在洞顶的蝙蝠——这些小生物翅膀振动的频率,恰好与二十公里外德赛帝国雷达站的扫描波段重合。

新上任的徐部长立即着手整编部队。他带来的乡勇被编入第七山地师,番号沿用该村古老的民兵组织名称"铁枣"。番号旗是用祠堂残存的牌匾布料缝制的,上面还有半个被烧焦的"孝"字。训练场上,这些农民学习使用德赛帝国步枪时,握锄头的手茧卡在保险栓上,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战争的气息渗透到每个角落。根据地面粉厂开始三班倒生产,德赛帝国制造的精密钟表被改装成生产计时器,表盘上的鹰徽被刮去,刻上了"为了自由"的东康古语。医院的走廊堆满绷带,那些用降落伞丝编织的纱布,在无影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某个深夜,徐光年在参谋部地图室发现异常:标着德赛帝国第三装甲师的位置,被人用红笔画了个小枣子。他想起童年时,母亲总在敌军过境前在灶台画这个图案。指尖摩挲着那个符号,他突然理解了木子文常说的一句话:"最坚固的防线,是长在血肉里的故乡。"


  (https://www.shudi8.com/shu/737570/3556481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