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后记
推荐阅读:官场:披荆斩棘之路 我在火影的世界里 重生八五我要净身出户 春销烬 让你当反派,你研究上兵法了? 闪婚替嫁,满级大佬她不装了 那岸之我非大侠所欲只从心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 末世狂怼怼在古代只想暴富 大唐繁荣系统
人的一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幸福是不同的。幼年时,幸福可能只是一件东西,得到即幸福;青年时,幸福或许是一个目标,达到即幸福;中年时,幸福应该是一种心态,看开即幸福。
创作《医路人生》这部长篇小说,历时两年多,而之前收集人物素材酝酿的时间却有三十年之久。当写下最后一个字完稿之际,我感到了另一种幸福,原来坚持也是一种幸福。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来自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只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作者把现实中多个人的人生经历,揉合到了小说中一个人物角色身上,所以即便读者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却也不能完全对号入座。感觉是你,却又不是你。感觉不是你,却又是你。作者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有史以来,有描写株洲县/市,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的长篇小说吗?
没有。
直到子车无恙《医路人生》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才填补了株洲县和长株潭地区未曾有过本土乡土小说的空白。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这部长篇小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描写株洲县(市),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为地域背景的描写普通老百姓市井生活的乡土小说。
在中国当代文学繁复斑斓的版图上,湖南长株潭地区——这片由长沙、株洲、湘潭三颗城市明珠串联而成的土地,其丰沛的市井生活与独特的乡土肌理,长久以来却未曾被一部全景式的长篇小说真正照亮。直到《医路人生》的问世,终于填补了这一文学地图上的长久留白。作为第一部以株洲县(市)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长株潭普通百姓的长篇乡土力作,谱写了湘江、渌江两岸山水之间的普通人平凡的生活篇章。
《医路人生》以渌江、湘江的浩荡水流为脉,小说主要人物素材取材于长株潭这片充满生命力的乡土之上。小说里的株洲县村镇,并非抽象符号,而是带着湘、渌两江河流的湿润气息、丘陵地貌的起伏节奏与乡音俚语的独特韵味。药铺中弥漫着中草药的微苦清香,雨季泥泞的道路粘滞着跋涉的脚步,闾里乡邻闲谈时的方言俚语……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地域符号,编织成一方水土无法复制的生命场域。小说对长株潭地域风貌的捕捉和市井生活的描写,使故事充满了乡土特色。
小说的灵魂,凝聚于一位乡村医生数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主人公从少年学医的懵懂起步,青年时的求学之路,弱冠之年就开诊所独自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他的人生之路普普通通,他的求索和奋斗,是个人在时代夹缝中寻求尊严与价值的挣扎,更是乡土中国坚韧精神在个体生命中的具体投射。
《医路人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透过村医这扇独特的窗口,打开了一幅长株潭市井百姓生活的现实画卷。故事中,村医不仅是施救者,更是这片土地上无数悲欢的见证者与亲历者。那些为几块钱药费而窘迫的老农民,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最终却无奈的叹息,那些在改革大潮中或沉或浮的基层干部,那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痛苦蜕变的人们……围绕着主角人物,展开情节脉络,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他们的情感经历、挣扎奋斗、家长里短,共同构成了长株潭地区社会底层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这部小说由此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奋斗史,升华为一幅流动的、充满烟火气的时代风俗长卷,忠实记录了特定地域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历程。
小说以平静而深情的笔触,书写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守与改变。村医的“医路”,不仅是他个人悬壶济世的人生之路,更是一条映照社会转型的变革之路。他守护的,既是村民的健康,也是那在时代洪流冲击下逐渐褪色却依然珍贵的乡土价值与人间温情。
《医路人生》以其娓娓道来的平白之语,为读者奉上了一部充满现实主义力量与深厚人文关怀的乡土叙事。它拒绝廉价的田园牧歌式的粉饰,以直面真实的勇气,深入长株潭乡土生活的真实之处,挖掘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生命的光华与时代的变革印记,专情书写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小说中那挥之不去的泥土气息,湘江、渌江奔流不息的背景之声,那些在困顿中依然挣扎向上的市井百姓,就是它的灵魂。
这是一部献给湘、渌大地的真情之作,更是一部致敬所有在乡土中、市井中努力生活的平凡人之歌。当翻过最后一页,村医那跋涉的身影与长株潭土地上生生不息的脉搏,已然交织成一种深沉的回响,提醒我们:正是无数这样扎根于乡土的“医路人生”,构成了时代最坚实、最温暖的底座——在那平凡而坚韧的脉动里,乡土中国永续不绝的生命力,正如同湘江渌江的流水一般,在每一个卑微而伟大的灵魂深处,奔涌向前。
在此,介绍一下小说中的地名与现实中的地名的对应关系。
兰水县(市)——株洲县(市)
兰关镇——渌口镇,兰桥乡——南阳桥(南洲镇),双江村——湘东村(竹基村,1956年土改合作社之前到秦汉时代,一直叫双江村,土改合作化时才改为现村名),兰溪中学——南阳桥中学,嘉禾水库——早禾冲水库/跃进水库(水仙湖),双桥埠——周家埠,沙关镇——白关镇,金田镇——淦田镇,雷公镇——雷打石镇,悬空寺——空灵寺(岸),唐寺镇——堂市镇,易俗河镇——洛水镇,兰水县一中——株洲县五中,兰水县五中——株洲县一中,兰水市二中——株洲市二中,江南省中医药学校——湖南省中医药学校,横阳医学院——衡阳医学院,江南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都大学——兰州大学
云潭县(市)——湘潭县(市)
蒲关县——醴陵县,荆亭镇——石亭镇
梅城县——攸县,茶岭县——茶陵县
……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作者。
子车无恙,是段小楼(段治国)的笔名,因其祖上有一位子车氏女子嫁入段氏,为纪念此女祖,故以复姓子车为笔名。段小楼(段治国),株洲县人,本科学历,工作之余,码字为乐。段小楼(段治国)以笔名子车无恙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一百一十万余字的作品。
子车,华夏复姓,子车氏出自嬴秦宗氏,秦文公嬴康第九子嬴子车为子车氏得姓始祖。《诗经·秦风·黄鸟》歌咏的就是秦国三良(贤)子车氏三英(杰)的故事。(子车奄息、子车鍼虎、子车仲行,此三子便是子车氏三杰,是秦穆公时代的宗室大臣,被国人誉为秦国三贤。春秋青铜兵器——“子车氏用弋”,2 014年8月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M2059墓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子车戈为青铜兵器,胡部铸有14字铭文“秦公作子车用,敢美武灵戮威不廷”,明确记载其为秦穆公赐予子车氏的专用兵器,用于震慑不服从秦国统治的势力。墓葬规格显示墓主为成年男性,随葬五鼎四簋及彩绘漆甲战马战车,推测为子车氏家族族长或高级军政长官。 该戈印证了《诗经》、《左传》等文献记载的“子车氏三良从死”事件(秦穆公去世时,子车氏三兄弟殉葬),揭示了子车氏作为秦国重要宗族的地位。)
小子无状,敢以《诗经·秦风·黄鸟》作结。
《秦风·黄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春秋时秦国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国子车氏三良的挽诗,表达了秦人对极度残忍的活人殉葬制的控诉,也见出秦人对于暴君的憎恨。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其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极为凄惨的悲凉气氛,渲染了活人殉葬的悲惨,从而控诉了人殉制度的残忍。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最后,谨以段小楼自作的一首诗, 《一生何求?》,忝为完本之言。
一生何求?
儿时我在渌水边插的柳枝,
而今已條條数丈、垂荫几米。
童年我在湘江岸上栽的桑竹,
如今早已蔚然成林、连绵几里。
少年我游泳捕鱼的小溪,
还有我曾放牧饮牛的池塘,
也已被开发填埋。
……………………
啊时光,光阴啊你这贼子,
为何悄悄地偷走我太多、太多……
仿佛我只是午后打了个小盹,
感觉就一阵儿徘徊,
惊醒,却已溜走了半生。
而那些睡得快的,
竟忽然就过了一生。
……………………
是的我好想说什么,
可是我还能说什么,
然而我又能说什么?
我什么也不说,
因为我是一颗,
小小的石头。
小小的石头啊,
走遍了故土,
睡进了故乡,
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千年以后,
繁华落幕,
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守候,
为你守候!
子车无恙(段小楼)
2025.8.3
(https://www.shudi8.com/shu/718826/283753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