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文武不和
推荐阅读:闪婚纨绔!满级撩夫诱哄他偏宠 BE后我成了男主白月光 异世界原神启动 我的宠物无敌你们随意 惊!恋爱脑厉总扶正了前女友 沈神神不搞男人只搞钱 我,王朝帝姬,有亿点才艺怎么了 从此烟雨落皇城 末世:物资爆仓,女神住满庇护所 左手白无常右手黄泉路,都是瓜!
“陛下若觉得花费太多,那,那妾身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再减少一些开支……”
赵玉珂冰雪聪明,很快听出郭洺对修缮园子的花销数目,似乎很不满意,连忙捋了捋鬓发,低声说道。
“算了,朕知道,你已在处处节省了。”
郭洺思忖许久,摆手道:“那些番邦进贡的珍禽异兽,朕全都不要了,你看看能不能派人拿到市面上售卖,若能卖出去,卖到的钱你自己留下三成,其他的收进内帑中,倘若卖不出去,那就通通杀了,让御膳房做成佳肴,过几天朕分赐群臣。”
“啊,这……那好吧。”
赵玉珂本想说点什么,不过听到卖掉的钱,自己能落到手中三成,她便不再多说什么。
郭洺匆匆批完奏疏,缓缓伸手。朝赵玉珂浑圆饱满的大腿上揉了一阵,忽然间来了欲望,很快将她按倒在御案上。
赵玉珂知道郭洺想干什么,又是兴奋,又是奇怪,低声道:
“陛下,您怎么每次和臣妾这个,都要在书房里?”
“朕也不知道,可能是你穿着这身官服,朕看着很有感觉吧。”
郭洺边解腰带边道:
“嗯,你的身材不错,等以后朕亲手绘几幅图画,交给尚衣监那边,让她们照着朕画的样式,给你做几套水手服,外加白丝,以后你每天来这里,穿给朕看。”
“嗯,啊…….陛,陛下,水手服和,和白丝是,是什么?”
赵玉珂弓着纤细的腰肢,双手紧紧扳着御案,口中轻哼地同时,好奇道。
郭洺取下她头顶的乌纱官帽,放在一边,扯着她脑后的长发,边发力,边笑着道:
“别问那么多,以后你就知道了。”
“嗯嗯……臣妾,以,以后,天天穿给陛下看。”
…
洪武三年。
除了边境地区,时不时有零星的叛乱发生,这一年整个大明天下,大体上算是安静无事。
郭洺在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后,暂时停止了所有对外征伐的行动,将主要的心思,全部放在治理内政上。为了提高国力,相继出台了许多惠民利国的政策。
首先是轻徭薄赋,给百姓提供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与此同时,禁止官府大兴土木,尽量让百姓有机会安心从事农耕,生产粮食。
其次是出钱雇佣空闲劳力,在各地兴修道路、桥梁,以及各种水利设施。这些行为,基本都是出于造福百姓的目的。
再次是考核百官政绩。对那些清廉自持,各方面都有建树的官吏,予以升迁重用。对那些贪赃枉法,激起民变的官吏,则一律处以极刑。
最后则是再次组织官员,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普查人口,将所得情况,全部登记造册,以供未来收税所用。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配合下,大明朝的国力,很快便开始蒸蒸日上。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当年夏秋两季,朝廷征收的总赋税,相当可观——折算成铜钱的话,加起来接近两千五百万贯。
这还是北方地区只收三分之一赋税的结果。
皇极殿。
“恭喜陛下,我大明如今平定四方、海清河晏,这皆是陛下神文圣武,经天纬地的结果。”
“陛下功追三皇,德盖五帝,真乃古今罕见之圣主!”
眼看今年的国库如此充裕,文武大臣们,纷纷开始对着郭洺大肆吹捧。
郭洺笑着摆手道:
“这些并非朕一人的功劳,乃是诸位卿家与朕共同努力的结果。”
“臣等蒙受陛下信重,能为陛下分忧,敢辞其劳。”
“哈哈哈,说到底还是陛下的功劳,臣等只是起到一些锦上添花的结果。”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正大声拍着郭洺的马屁。这时,都察院的刘伯温忽然出列,打破了其乐融融的氛围,皱眉道:
“陛下,都察院下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前几日向通政司递交了数十封弹劾奏疏,却不知那些奏疏,陛下都看了没有。”
郭洺闻言,愣了愣。
都察院各地御史送来的奏疏,他当然都看过,也知道奏疏里是些什么内容,只是他心中有所顾虑,所以将那些奏疏全部留中,所以没有给内阁和都察院作出回复。
于是低头思忖片刻,回复刘伯温道:“刘爱卿,那些奏疏朕已经看过了,其中所言,恐怕也未必属实,朕认为不宜追究太甚。”
原来,各地监察御史上奏的内容,基本都是弹劾军中将领的。
因为郭洺的宫廷中,不曾设置有宦官,又要在军队中安排监军,所以各地明军的监军工作,基本都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在负责。
这些御史都是刘伯温精心挑选的,对郭洺本人以及新兴的大明朝,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他们进入军队后,基本个个都非常认真,每天严厉监督军中将领的一举一动。
遇到军中将领,有什么违反军纪的举动,比如倒卖军粮、克扣军饷,虚报兵额,杀良冒功,这些御史便会立刻向朝廷发起弹劾。
郭洺设置监军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让这帮人监督各地将领,所以起初他对于御史们的弹劾内容,自然相当重视。
基本上只要御史的弹劾奏疏一上,被弹劾到的将领就要倒霉,而弹劾有功的御史,通常都会得到升迁嘉奖。
短短两年的时间,不知有多少明军的中低层将领,因为受到御史的弹劾而落职。
可惜,这世上不管什么事,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发现弹劾武将容易升迁,各地的御史们为了自身前途着想,于是开始对军中将领,各种吹毛求疵、捕风捉影,甚至出现了不少诬告的情况。
久而久之,大明各地的武将,无不怨气冲天,都说皇上得了天下就忘本,只知道重用鸟文官,根本没把自己这些老兄弟放在心里。
这些消息通过锦衣卫密探,很快被反应到了郭洺耳中,郭洺大怒。
先是下旨给各地御史,让他们以后没事不要胡乱再弹劾武将,若是被发现诬告,一律实行反坐。
接着又派出吴弛、毛骧、朱亮祖等一众亲信,拿着自己赏赐的财物,到各地去安抚众将领的情绪。
从这之后,郭洺对于御史们的奏疏,开始渐渐产生反感的心理。很多时候,御史上了什么奏疏,他直接视而不见。
(https://www.shudi8.com/shu/716248/2837565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