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 74 章 长安十小时

第 74 章 长安十小时


早春的长安还裹挟着料峭寒意。九月把草帽换成毛线针织帽,顺着火车站前的解放路往前走。正午的阳光苍白无力,斜斜地洒在结着薄霜的柏油路面上,梧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吱呀作响,远处城墙根下还堆着未化的残雪。

街边商铺的卷帘门半开半掩,卖烤红薯的铁桶冒着袅袅白烟,混着煤炉特有的焦糊味在空气中弥漫。老式电线杆上贴着褪色的小广告,“办证刻章”“疏通下水道”的字样被寒风撕得支离破碎,几张残留的春晚宣传海报在风中扑棱作响。

走了约莫十来分钟,九月在一条巷口瞥见了一家名为“家常味快餐”的小店。褪色的招牌上,“快餐”二字的红色油漆已经斑驳,塑料门帘上凝着薄薄的水珠,随着进出的人晃动时发出细碎的声响。

推门而入,暖意裹挟着白菜炖粉条的香气扑面而来,墙皮剥落的墙面上贴着泛黄的价目表,价目表边缘用透明胶带反复粘贴过。七八张八仙桌被煤炉烘得暖意融融,桌上残留的油渍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桌面上还刻着不知哪年哪月留下的“到此一游”字样。

“姑娘,坐这儿!”老板系着补丁摞补丁的围裙,端着搪瓷缸子从后厨探出头。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嗓门洪亮,围裙上沾着面粉和菜汤的痕迹,手里皱巴巴的菜单边缘已经起毛。菜单背面还手写着今日特价菜,字迹被油渍晕染得有些模糊。九月扫了眼菜单,避开标注“羊肉”“牛肉”的菜品,点了份酸辣土豆丝盖饭和紫菜蛋花汤。

等待间隙,她打量着店里的食客。邻桌三个穿着军大衣的工人正在分食一大盘炒饼,铝饭盒里的白菜豆腐冒着热气,他们用带着裂口的粗粝手掌掰着冷硬的馒头,时不时灌一口自带的搪瓷缸子里的茶水。其中一个工人的军大衣袖口磨得发亮,露出里面打着补丁的毛衣。斜对角的中年妇女正用勺子给裹着虎头帽的孩子喂粥,瓷碗边缘缺了口,孩子鼻尖冻得通红,时不时用脏兮兮的小手去抓碗里的米粒。靠窗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保温杯里泡着浓茶,面前摊开的《长安晚报》头条印着“大明宫遗址公园二期修缮启动”,报纸边角还夹着半张揉皱的彩票。

五分钟后,老板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走来。盖饭上的土豆丝切得粗细不均,裹着暗红的辣椒油,白米饭堆得小山似的;蛋花汤里撒着零星的紫菜,汤面浮着几滴香油。九月用筷子挑起缠绕的土豆丝,酸辣味直冲鼻腔,冷冽的寒气瞬间被驱散。吃到一半,她发现米饭里混着几颗玉米粒,金黄的颗粒在白米饭里格外显眼,这意外的小惊喜让她嘴角微微上扬。老板娘路过时,看见她吃得香,笑着说:“姑娘,不够吃再添饭,管饱!”

饭后,九月从帆布包里掏出邹巴巴的手绘地图。这是出发前在贴吧里求来的攻略,用蓝色圆珠笔标记着景点,“回民街”三个字被重重划掉——她特意避开了清真餐馆聚集区。铅笔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和“西安城墙”上反复描摹,又对照手机里2011版的电子时钟:12点40分,距离晚上11点23分的火车,还有十个多小时。手机屏幕上贴着卡通贴纸,那是她去年过生日时朋友送的,此刻在冷光下泛着微微的粉色。

出了小店,寒风卷着枯叶掠过脚边。九月裹紧深蓝色棉服,沿着顺城巷往大明宫方向走去。街边的音像店外放着孙燕姿的《遇见》,磁带转动的沙沙声混着老板的吆喝:“最新MP3播放器,2G内存只要199!”

橱窗里展示着各种款式的MP3,外壳印着周杰伦、蔡依林的海报。路过一家报刊亭,玻璃柜里摆着《盗墓笔记》的盗版合订本,封面印着血红色的“终极解密”,旁边还堆着几本《知音》《故事会》。她犹豫片刻,还是买了张长安交通地图。

步行四十分钟后,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丹凤门遗址终于出现在九月眼前。冬日的寒风中,脚手架上还挂着去年春节的红灯笼,褪色的绸布在风中扑棱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售票处醒目的“学生半价”告示,让九月顺利地掏出学生证,买到了15元的门票。

接过印着唐代仕女图的门票,她踩着冻硬的土地,满怀期待地往遗址深处走去。太液池早已结着厚厚的冰,几个小孩在家长的看护下,正用树枝敲打着冰面,碎冰碴子飞溅在枯黄的草地上,清脆的敲击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远处,黄色的警戒线围起一片区域,身着统一工作服的考古人员正专注地进行挖掘工作。他们手持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泥土,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历史的敬畏。

九月在遗址博物馆里驻足良久。玻璃展柜中,唐三彩骆驼釉面开片细密,历经千年岁月,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旁边的留言簿上,一行行字迹记录着人们对这座古老宫殿的向往与憧憬。有人用钢笔工整地写着:“若能穿越,愿做长安一少年。”还有些字迹潦草却充满真情的留言:“和男朋友一起来的,希望永远在一起”“高考加油,考上长安的大学”。博物馆里的暖气不太给力,玻璃窗上结着一层薄薄的霜花,九月忍不住用手指在霜花上画了个笑脸,为这略显清冷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温暖与俏皮。

下午3点,九月在玄武门遗址旁的小卖部买了袋“大大泡泡糖”。店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收了钱还多塞给她两颗水果糖:“姑娘,前面城墙风大,含颗糖暖和。”老太太的柜台里还摆着一些老式零食,麦丽酥、牛羊配、唐僧肉,包装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坐上开往城墙的603路公交车,老式公交车的柴油味混着乘客羽绒服的樟脑丸气息,车载电视正在播放《大秦帝国》的片段,商鞅变法的台词在车厢里回荡。车上的座椅包着人造革,有些地方已经开裂,露出里面的海绵。

登上长乐门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斜。城墙上游人寥寥,几个摄影爱好者架着三脚架等待暮色,镜头上的红圈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们背着专业的相机包,穿着冲锋衣,嘴里讨论着光圈和快门。

九月租了一辆自行车,车铃发出沙哑的“叮铃”声。车轮碾过青灰色城砖,裂缝里还嵌着去年的积雪。她特意避开人多的永宁门,在含光门附近停下。城墙下的护城河结着薄冰,冰面上有孩子在抽陀螺,清脆的抽打声惊飞了停在枯枝上的麻雀。远处的居民楼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飘来炒菜的香味。

当夕阳把箭楼染成琥珀色时,九月的肚子开始咕咕叫。饥肠辘辘的她沿着南大街往钟楼方向走去,街边“小寨”服装店的喇叭循环播放着《爱情买卖》,动感的旋律与橱窗里镶着亮片的羽绒服相映成趣。暮色中,路边小摊贩售卖的发光头饰和玩具闪烁着五彩光芒,仿佛将星河摘下,洒落在人间。

路过开元商城时,巨大的玻璃幕墙映出她略显局促的身影。商城门口,穿着貂皮大衣的贵妇优雅进出,而街边行人衣着朴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此交汇,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画卷。九月微微低头,继续向前走去,拐进竹笆市街时,霓虹灯次第亮起,为夜晚拉开了热闹的序幕。

“樊记肉夹馍”的招牌下早已排起长队,烤炉中飘出的肉香混着卤汁的酱香,勾得九月馋虫大动。但九月还是忍住了……

隔壁店的酸辣粉冒着诱人的红油,考虑到肠胃,她点了碗清汤酸辣粉,撒上大把葱花和黄豆,吸溜一口,酸辣味瞬间驱散了满身寒气。店里桌上摆着贴着“自家制作”标签的塑料瓶醋和辣椒油,透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吃完晚饭已是晚上8点,钟楼的灯光亮起,将飞檐勾勒成金色的轮廓。广场上,几个大学生举着诺基亚手机拍照,镜头里的钟楼在夜色中流光溢彩。有人拿着当时还很新鲜的自拍杆尝试自拍,新奇的模样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街边,一位青年抱着木吉他,沙哑地唱着《蓝莲花》,琴盒里躺着零散的硬币。九月驻足聆听,被歌声中的自由与向往打动,将兜里的零钱轻轻放进去。琴弦震颤的余音,混着远处鼓楼传来的报时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不远处,一位老人拉着二胡,《二泉映月》悠扬哀伤的曲调,又为这热闹的夜色增添了几分深沉与诗意。

夜色渐浓,九月在返回火车站的路上特意绕了个弯,来到火车站旁的“新华书店”。这家书店在城市的喧嚣中宛如一座宁静的岛屿,当她推开门的瞬间,油墨的清香与空调的暖意扑面而来。二楼的旅游书籍区整齐排列着《走遍中国》系列,她像寻找宝藏般蹲下身,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最终停在《长安美食地图》上。泛黄的纸页间,“葫芦头泡馍”“金线油塔”的图片诱人至极,她掏出铅笔,认真地在心仪的美食旁做上标记,心中默默盘算着下次来长安的美食计划。

书店里静谧得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只有偶尔的翻书声和人们压低声音的交谈。儿童读物区,暖黄色的灯光下,一位年轻的母亲正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故事书,孩子指着彩色插画兴奋地叫嚷,清脆的童声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生机。直到书店打烊的提示响起,九月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晚上10点整,九月准时来到候车室。行李寄存处的墙上,“小心扒手”的警示标语已经有些褪色,工作人员坐在狭小的窗口后,百无聊赖地翻着时尚杂志。就在这时,手机里传来熟悉的QQ提示音,是好友李悦发来的消息:“到青市记得报平安!”对话框里还留着她们之前的聊天记录,李悦那句“等你到了青市,我给你寄长安的柿饼”,让九月的嘴角不自觉上扬。

她站在候车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城墙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轮廓。这座古老的城墙,曾见证过盛唐的辉煌,也经历过岁月的沧桑,此刻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

电子屏突然闪烁,显示列车晚点15分钟,候车室里弥漫着些许躁动。有人靠着座椅打盹,头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有人捧着热气腾腾的泡面,浓郁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轻声安抚着哭闹的宝宝。

回想起这短短十个小时的长安之旅,九月的心中满是感慨。她仿佛走过了千年时光:在大明宫遗址,触摸历史的残垣断壁,感受盛唐的磅礴气象;漫步城墙根下,聆听砖石诉说的古老故事;穿梭于竹笆市街的烟火人间,品尝肉夹馍与酸辣粉的美味;驻足钟楼广场,欣赏流光溢彩的夜景。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回放。

终于,检票口的绿灯亮起,人群开始缓缓移动。九月随着人流走向站台,身后突然传来卖报人的吆喝声:“看报看报,最新消息……”声音渐渐被火车的轰鸣声淹没。

她踏上列车,找到座位坐下,窗外的城市灯火闪烁。她轻轻呵出白雾,在车窗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长安的早春虽然寒意未消,但那些温暖的瞬间,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是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里的留言簿,是钟楼广场上的歌声,是竹笆市街的美食香气,更是好友牵挂的话语。

这趟短暂的长安之旅,不仅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场与温暖的邂逅。当火车缓缓启动,九月知道,这段旅程将成为她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而长安的故事,也将永远在她心中延续。


  (https://www.shudi8.com/shu/711552/283755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