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兵民乃胜利之本
推荐阅读:核末,我的虫群比核污兽多亿点点 重生:校花不甜,我为什么要舔? 穿越从文娱到高维生命体 火影开局逆生三重 大师轻一点,他们都是肉体凡胎 假面骑士:混在特摄当恶役 抗日,从被恐虐赐福开始 女帝陛下要罢工 我本凡人,娶了仙界圣女 爹,我们这么稳,是不是搞点事
一盏热茶,凉了又冲,冲了又凉。
几次之后,茶水依旧清香袅袅,未显半分寡淡之意。
只因每次都是将杯底茶叶合着茶水一同倒掉,重新沏上新茶,
固然有些浪费,可这才能确保杯中时刻鲜润、舌齿间永不陈旧。。
包国维并没有注意到旁边茶水的多次冲泡,而是一心翻看着那本著作,
“铁柱,这本书你看完了吗?”
“是的,在抗大学习时参加了研讨班,每日都有在学习……”
包国维细细翻看着那本书,头也不抬,“里面的内容,你……”
茶杯与托盘相撞的脆响中,徐铁柱的脊背陡然绷直:"当然是科学驳斥亡国论那段!"
他手指在空中狠狠一划,
“其次就是分析了当前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而且这场战争的三个阶段描述得非常贴切,
日军的大规模进攻频率明显不如前两年,我个人判断相持阶段很快就要到了。”
说到这里,铁柱有些兴奋,“我们现在正在根据这些情况,大力发展敌后游击作战,建立敌后根据地……”
他滔滔不绝地道出协约党当前在鲁南、鲁中、豫皖边境布局的整体思路,
还特意点出根据地政策、交通线伏击部署、基层政权训练体系的推进节奏。
但两人心知肚明,如今的局势早非当初共赴国难、上下同仇的“联合抗战”时期。
半年前,协约党在晋省与严铁河(老西子)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而联合建立的晋省决死纵队发生了内部分裂,
严铁河在取消军中政委制度的会议后不久,命令忠于同盟党、忠于他本人的纵队袭击了有协约党人的纵队,
一场兄弟阋墙的分裂摩擦由此爆发,鲜血淋漓。
双方火拼,多有死伤,这也标志着前二战区长官卫理皇力促的联合作战计划失败。
此外,由协约党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的同盟第四军在第三战区被处处被防、屡屡遭针对,
许多地方直接演变为实质摩擦。
日本近卫内阁竭力促成的以华治华政策正在成型!
但是任凭其他地方内部摩擦严重,第三绥区至今仍旧是风平浪静,
徐铁柱的三省边区根据地背靠包国维的支持,队伍发展异常迅速。
派到前线的多支游击队都在敌后硬生生撕开了生存的土壤。
这也是为何协约党高层如此重视包国维、且亲笔赠书的原因。
“你怎么看?”说了许久后,徐铁柱放缓语气,拿起有些冷意的茶水一饮而尽,
而后看着面前依旧低头翻书的那人。
他知道,同盟党虽抵触协约党,但对于这本书,同盟高层其实早就下发密件精读。
甚至《大公报》《扫荡报》等都曾公开刊登过专栏评论,对这本书的影响力不吝赞词。
包国维也曾看过内部书刊中对此的评价,虽然隐掉了一些敏感内容,但是言语之间依然是肯定。
包国维缓缓合上书,抬头望向窗外初春微雨濛濛的街景,
“我最关注的,自然是——‘兵民乃胜利之本’。”
窗外的街景像一幅活着的画卷,那些来豫东寻求安稳的流民,如今成了城市中最基础的支柱。
稳定的秩序吸引了足够多的人口,而足够多的人口盘活了民生经济。
民生经济通达,则提高了当地政府的合法税收。
这些税收不像过去那样灰头土脸地被层层瓜分,而是被送进绥署财政科,入账入册,一分不少。
手中有了钱,近可整编军队、添置武器、扩建基建、修缮公路,提升十一军的作战力与地区掌控强度,
远则可以按时足额地将赋税上缴,赢得中央与省政府的信任,稳固第三绥署的政治地位;
还能借由税赋的灰色关系往来,拉拢住渝城的各级政客、省府的官僚,以及军政体系中那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
这些事,从表面看只是同盟党常见的拉山头、结交关系等行径,可在包国维的手里,却成了一整套战略支撑系统。
话音刚落,窗外又是一阵车铃声响。
此时正是午后,阳光斜斜打在街对面的洋行楼上,玻璃窗上映出一层泛白的光晕。
街角咖啡馆里,几位身着素色旗袍、烫着时髦卷发的女子正围坐一桌,慢条斯理地搅着红茶。
她们身边坐着几位穿着同盟军制服的年轻军官,言语不高,却笑声不断,
皆是低声谈笑、目光含蓄,一副克制的松弛。
他们的目光,大多落在彼此的皮鞋与手腕上的表链上,一如那些新贵初登场时对身份的默契确认。
言谈间,那几名同盟军军官皆是刻意地看着脚下的皮鞋和手腕上的名表,
以至于桌前精致摆盘的糕点晾了许久。
这也引得一些路过的流民有些艳羡地看着橱窗里光鲜的人物,
豫西开始出现的旱情让当地农民意识到了一些危机,有心思敏锐之人已经开始举家往豫东搬迁,
大户一动,就容易生起恐慌,因此城内也多了些随大户一同搬迁而来的流民。
“豫东兵民是我最大的依仗,也是今后抗战胜利的必要变量。”,包国维收回了目光,眼神有些变动,
“但若是这一变量发生了质变,胜利也就无从说起,所以我需要牢牢掌控这个变量。”
闻言,徐铁柱忽然神色有些变化,凭借着协约党人的敏感性,他当然知道现如今的豫东是什么情况,
随着日军的战略重心南下,失去了威胁压力的豫东上下整体开始出现懈怠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也是常态,在大后方的渝城,懈怠之风也是盛行,大量贪腐犯罪层出不穷,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
徐铁柱常与包国维相处,此时隐约觉察出了后者语气中的那一丝杀意。
“小维哥,如今豫东表面是风平浪静,实则早已暗流涌动。
中统、军统、三青团……
哪家不是派了人过来?还有那些从后方调进来的军政官员,
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牵一发就得动全身啊。”
这一年多以来,虽然上峰没有公开对包国维在豫东的做派表示异议,但中央的动作,却无比清晰:
中统、军统的密探相继进驻,三青团也逐步渗透至县政系统,
甚至在县城中成立起党部。
军政部更是借扩编将大批黄埔系军官补充进十一军。
包国维对此毫无反应,就像一座山,一动不动。
他心知肚明——这是中央默许“豫东姓包”的代价。
作为制约,包国维开始秘密让协约党的情报网进入豫东,与中统、军统势力对峙,
自己则是以授意迷龙组建的内部监察组织牢牢抓住军队和绥署这两大基本盘,
同时,他让张迷龙组建的内部监察组织着手对绥署和十一军进行监控,
所有后期补入的黄埔系军官和从后方调来的文官,都被悄悄登记入册。
徐铁柱是包国维的挚友,也是包国维指定的协约党唯一合作对象,由徐铁柱负责向他共享协约党获取的情报,
相比之下,那些来自中央的情报机构——中统、军统,看似密布,却远不如协约党的耳目来得深刻、准确。
在徐铁柱的情报系统运转下,很快就摸清了一批隐藏在豫东的同盟党特工名单。
这些人混迹在十一军和绥署中,夜以继日地写秘密报告,
记录着包国维的行径。
他们的任务不是抗战,而是监视。
“我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他语气平稳,指尖轻点着桌面,“但他们威胁不到我。”
徐铁柱一怔,还未开口,就听包国维继续道:
“我现在要做的,不是针对这些人——他们没那么重要。”
(https://www.shudi8.com/shu/711366/2837551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