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154章 凌烟阁

第154章 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八日,李世民看到跟随自己一辈子、功勋卓着的杜如晦、魏征、秦叔宝、张公谨、段志玄、柴绍等功臣们渐渐一一离他而去,内心也很悲伤,为了表彰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谋臣猛将们的功勋,他认为应做点事情来纪念一下二十四位建国功臣。于是,李世民诏命吏部主爵郎中、大画家阎立本将二十四位功臣图影绘形,再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中,并颁布《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

  “自古皇王褒崇功德,既勒名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着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司空、扬州都督、河间王李孝恭,

  故司空、蔡文成公杜如晦,

  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文贞公魏征,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忠壮公段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故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

  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故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故泾州都督、郢襄公尉迟顺德,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右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

  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积,

  故徐州都督、敬庄公秦叔宝等,

  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服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翼淳化于隆平。茂绩嘉庸,冠冕列辟,昌言直道,宠冠缙绅,固以瞻伊吕而连衡,迈方召而长骛者矣。宜酌故实,宏兹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为此,唐代诗人李贺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袁天纲在府中,与高淑行谈论起凌烟阁二十四位建国功臣时,他说道:

  “我于十九年前穿越到益州阆中做一看相穷道士时,就是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句的感染,效法汉代班超投笔从戎,才来长安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以先生的才华及贡献,若不是受郡主阿姊的影响,也有可能成为凌烟阁中第二十五位功臣。”  高淑行替袁天纲抱屈道。

  “小妹,圣上确立这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山头主义’。”  袁天纲徐徐地说道。

  “什么是‘山头主义’?”  高淑行不解地说。

  袁天纲解释道:

  “这二十四位功臣当中,出自秦王潜邸、直接或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18人,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之变’前通过气并保持中立的有3人,如:李靖、李积、萧瑀;原属于隐太子李建成集团,‘玄武门之变’之后为圣上所用的有1人,如:魏征;属于皇室成员的有2人,如:河间王李孝恭、驸马都尉柴绍。但是……”

  “但是什么?”  高淑行好奇地问道。

  “但是在圣上确立的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当中,他刻意遗漏了三位功臣。”  袁天纲幽幽地说道。

  “哪三位功臣?”  高淑行继续好奇地问。

  “这三位分别是宇文士及、裴寂、刘文静。”  袁天纲继续解释道:

  “宇文士及属于高祖(李渊)的发小加集团骨干,宇文士及最早向高祖建策:从太原起兵推翻隋朝、建立大唐。

  裴寂也属于高祖集团骨干,是最早辅佐高祖从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的人。

  刘文静是最早向圣上建策:从太原起兵推翻隋朝、建立大唐。后因获罪被高祖所杀,没有机会参与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看来圣上确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内有玄机的!”  高淑行大悟道。

  “是啊!圣上所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一箭双雕’。大张旗鼓地表彰功臣,既可以宣扬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又是为了勉励群臣效法这二十四位功臣为大唐帝国效力。”  袁天纲说道。

  “这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将来都能配享太庙,名传青史。”  高淑行羡慕道。

  “可惜啊!有些功臣不能善终。”  袁天纲幽幽地说道。

  “是谁不能善终?”  高淑行一听袁天纲这么说,就非常好奇地问。

  “是侯君集、张亮,还有魏征!”  袁天纲揭开谜底。

  “怎么会这样呢?他们都是位极人臣,功勋卓着啊!”  高淑行吃惊地问道。

  “他们虽然位极人臣,但是都有致命的缺点:侯君集是为人贪婪,在灭高昌国后,私自侵占高昌国王室财物,被圣上下狱释放后,对圣上还有怨恨,后来作出大逆不道之事。”  袁天纲评论道。

  “侯君集干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高淑行好奇地问道。

  “再过两个月,你便知晓。”  袁天纲打了一个哑谜不说。

  “那另外两人呢?”  高淑行继续问道。

  “据闻张亮私下养了五百死士为养子,严重踩了圣上的底线。”  袁天纲说道。

  “那魏征呢?圣上在他病逝时,曾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长子魏书玉。”  高淑行又不解地问。

  “魏征曾向圣上推荐侯君集与杜正伦有宰相之才,结果杜正伦坐漏禁中语罪,被圣上贬为谷州刺史;后受侯君集谋反案牵连,被圣上悔婚、推倒墓碑。”  袁天纲说道。

  “看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还是李卫公(李靖)善于自保,功成名退,闭门谢客,才能得到善终。”  高淑行感叹道。

  “实际上善于自保的还有一位。”  袁天纲说道。

  “是哪一位?”高淑行问道。

  “他就是特进萧瑀,时人称他为两朝‘不倒翁’,深得高祖与圣上的信任。圣上之所以把萧瑀列入这二十四位功臣画像中,是因为圣上在‘玄武门之变’前,饱受高祖、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等人的打压,朝不保夕,萧瑀却始终保持在一个中立的立场,表面上坚决不站队哪一方,实际上暗中站队圣上一方。所以圣上当皇帝后,仍然一直重用他,还曾夸赞他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袁天纲分析道。

  “看来守愚藏拙,才能行稳致远。”  高淑行感悟道。


  (https://www.shudi8.com/shu/706974/2837572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