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大秦,纸币是朝廷大力推行的货币形式,是朝廷突然变富有不缺钱的根基,旨在方便交易和促进经济流通。
大秦官员们的俸禄,也全是以纸币的形式发放。这些资本家不收纸币的行为,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古语云: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官员们拿着手中的纸币,却无法购买到所需的物品,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恐慌和愤怒。
在他们眼中,此时的秦纸币,经过北方资本家运作,要想使他们手中拿着的俸禄变成废纸,这让原本有点关系的脆弱感情,彻底因为钱的定价权而绝裂,北方资本家的做法比杀人抢钱更恶劣,把纸币搞的连一张厕纸都不如,那就是抢劫官僚阶层。厕纸好歹还能有实际的用途,而这纸币,却成了一堆毫无价值的废纸。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官僚阶层终于统一了认识。曾经,他们与守旧势力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藕断丝连,但还不至于将其视为死敌。可如今,这些资本家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意识到,守旧势力才是真正的敌人,不能让他们掌握工业化大生产的力量。于是,他们重新将守旧势力列入了敌人的名单。
然而,要对这些资本家动刀枪,官僚阶层却着实有点害怕。在大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血腥的动荡时期,那时刀光剑影,人人自危,官僚们每天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他们深知,一旦再次开启大规模的杀戮模式,整个国家都将陷入混乱,而他们这些官僚阶层,也必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和整体的利益,他们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明面上少杀慎杀,就算是流放万里,也要比九族诛连强上无数倍。这种方式对谁都好,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官僚阶层,他们可不想再回到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就在官僚阶层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首相站了出来。这位首相向来以聪明睿智著称倍,还是法家门徒,是皇帝的宠臣,他的大脑就像一个装满奇思妙想的宝库。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商战。他向众官员解释道,商战就是用商业的手段,去消灭这些贪婪的资本家,至少也要驯化这些资本家,让资本家受到他们官僚阶层的彻底控制。不用动刀动枪,而是在商场上与他们一决高下,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官僚阶层一听,顿时眼前一亮。他们正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既来应对这些资本家,又不想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如今首相提出了商战的概念,就好比在黑暗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明灯。而且,大家心里都清楚,首相作为朝廷的重要人物,提出这样的策略,无疑是站出来为大家顶锅了。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大脑袋”出来承担责任,众人自然心甘情愿地配合首相,准备在商战的战场上与资本家们展开一场激烈的吞并较量。
贾首相,全名贾宜生,他所精心谋划的策略堪称一绝。在商场如战场的当下局势里,他巧妙地让内务府作为先锋部队打头阵,大秦帝国做为中军和后盾,最后大秦帝国将那些不听使唤的资本家产业,收归国有,为大秦帝国官有。
内务府在整个大秦帝国的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资源,它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尖刀,能够率先在商战的战场上撕开一道口子,把国家行为弱化成商业行为。而贾宜生自己则居于中军,如同坐镇帷幄的将军一般,对全局进行指挥策应。
他这么做,可不单单是为了在商战中获取利益,更重要的是,这是他学习商战之道的绝佳机会。
贾宜生自从坐上首相这个位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学了许多的新知识,却苦无用武之地。
在当首相之前,他一直是法家思想的坚定拥护者,看待和处理政务时,总是习惯从法家的角度出发。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注重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国家迅速走向强大。
然而,当他成为首相,全面掌管国家政务之后,他渐渐发现,仅仅站在法家的角度已经远远不够了。
他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考虑问题,就像是站在巍峨的高山之巅,俯瞰整个国家的全貌。治国不能再局限于一家学说,因为国家是一个复杂的机器,每个方面都需要协调发展,决定大秦强大与否,要看其短板。
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用来教化百姓,让社会更加和谐;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可以在某些方面让百姓休养生息,促进经济的自然发展,积蓄更大的力量。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同时,贾宜生也对离石设计的管理体制赞不绝口。
这套管理体制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智慧,把流水线式管理发挥到了极致。皇帝作为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直接管理着贾宜生和九个部门的最高长官。
这九个部门,就像是帝国的九条重要脉络,分别掌管着不同的领域,如军事、财政、民政等。而贾宜生则负责管理和协调九部以及上百中级官员。他就像是一个庞大乐团的指挥者,要让各个声部的官员们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章。
九部直接管理上百中级官员,这些中级官员就像是帝国大厦的中层梁柱,支撑着整个体系的运转。
上百中级官员又各自管理着十多万低级官员,低级官员们如同遍布帝国大地的毛细血管,将各项政策和指令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最后,由十多万低级官员管理着数十万底层吏员,这些底层吏员则是真正与百姓接触的人,他们负责执行各种具体的事务,如收税、治安、缉盗捕匪、维持秩序等等。
就是通过这种层层放大、环环相扣的管理方式,皇帝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住庞大的大秦帝国,让整个国家正常有序地运行。
在这个庞大的管理体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官员都在使用纸币。纸币在大秦帝国已经逐渐普及应用,官员们用它来购买生活物资,是他们财富的主要衡量标准。
起初,很多人对纸币的价值心存疑虑,毕竟它不像金银那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纸币真的可以购买到各种生活物资,无论是粮食、布匹还是其他生活用品。
当纸币锚定生活物资这个秘密不再是秘密后,整个帝国的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百姓们开始逐渐接受纸币,商业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纸币的流通就像是一股清泉,让帝国的经济之河更加顺畅地流淌,也为帝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秦帝国终于不缺钱了。
守旧势力利用以前积累的人脉,说动中低层与他们有关系的官员,让中低层官员疏通关系,让守旧势力可以购买内务府出售的工厂,但他们工厂到手后,按照大秦的操作,果然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工业产品,这让他们忘忽所以膨胀了,过早的想要快速回本,毕竟纸币他们还是不信任。
家里储备的金银铜,都被帝国银行兑换走了,内务府虽然收的是纸币,可那些纸币,却是他们用金银铜兑换来的,内务府卖工厂,反而坐实了他们的猜测,更加认为纸币只揽财的工具。
这才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回本,不听官府的指令,不向灾民捐赠物资外,还拒收秦纸币,只收铜钱,还有金银等贵金属。
(https://www.shudi8.com/shu/704630/2837487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