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583章:围猎曹二

第583章:围猎曹二


再扩张下去,陈元生就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触动门阀、财阀、财团甚至国家的利益,斗争是很残酷的。

陈元生需要帮手,需要形成利益集团,需要用大佬的光环遮掩自己的存在。

宋晋生拿过资料翻了翻:“资料上这些人物我大都认识。一般而言,能把生意做大的,都很讲信用。”

“但是这些家族普遍有个特点,对于自己擅长的产业,很少与外人合作。”

“比如买地皮、搞房产、建酒店,他们的资金充沛,也不用跟外人合作。”

“只有在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擅长领域,才会寻求合作,而且都是小规模的投资,类似于入股、风投。”

“最近这半年,有几位老板找过我了解青州的情况。”

“郭先生(鹤年)常驻香港,为人低调,今年春节跟我聊过一次,了解一下青州的市场前景,有想法将香格里拉酒店扩张到青州。”

信和置业的黄董(志祥),早在去年我提出数字动力城项目的时候,就跟我有过接触。”

“信和置业在开发高档小区、豪华公寓、物业管理和写字楼建设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

“对了,乔安从香港给你找来的徐琳,以前就是在信和置业旗下的私人会所工作。”

“正大集团的谢老板,他进入大陆十几年了……”

“你如果想跟他们见面的话,我可以引荐一下。”

陈元生点点头,他前世就知道,东南亚区域的这些富豪们,财富大都集中在地产、酒店、食品、银行、海运、饮料等基础产业,多多少少都有垄断的意思。

这些家族很谨慎,很少涉及到科技产业,稳健有余,创新不足。

虽然保证了家族财富的延续,但也导致了整个东南亚在福布斯榜上的人不少,但科技领域却鲜有建树。

包括有小超人之称的李二,轰轰烈烈搞的数码港项目,最终还是资本运作。

“宋伯跟吕老板(志和)有交集吗?”

宋晋生犹豫一下,轻轻点头:“几乎所有做地产的都要用到嘉华建材,怎么可能没有点交集。不过我跟吕老板本人接触不多,如果你想跟他合作的话,我可以想办法牵线。”

吕老板也是很低调的一个人,他们家虽然不是香江四大家族,但实力却不输四大家族。

而且吕老板公益事业做的很多,2015年还弄了个号称东方诺贝尔的“世界文明奖”,首期注入资金20亿港元。

袁大爷就获过这个奖!

吕老板钱多,可以砸到青州来嘛,来这里做做公益事业!

“宋伯,那就麻烦帮我引荐一下,有机会的话咱们跟吕老板合作一把。”

宋晋生点头答应下来。

三人聊了几句后,话题转到了曹泽睿身上。

因为这些资料后面的部分,就是关于曹二的。

宋晋生道:“这些资料,是我安排人通过一些跟曹泽睿有交集的老板咨询整理来的。”

“因为信息来源不同,所以在数据上很难统一,当然这也无关大局。”

宋晋生拍了拍手里的资料,继续道:“出国之后,他对外一般不用曹泽睿这个名字,而是用的秦励。”

“他在澳洲、加拿大都有房产,但大部分时间住在澳洲黄金海岸。”

“曹泽睿出国带走了不少资产,不过外人并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少钱,据跟他有交集的人估算,应该不低于10亿。”

“到澳洲之后,曹泽睿也在寻求投资方向。”

“但他是红通人员,尽可能的避开跟华人打交道,生怕其中有诈。”

“不过,曹泽睿跟林志荣始终有来往,尤其是出国之后,曹泽睿更希望能抱紧林家这条大腿。”

林家,在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庞大的家族产业。

林氏家族低调且很有远见,时局动荡的时候,家族产业一分为三,兄弟三人一个留下,一个去了香江,一个去了米国。

林志荣隶属于香江一脉。

香江一脉的产业涉足航空、房产、钢铁、能源、面粉等产业,实力雄厚。

曹泽睿跟林志荣很早就认识,生意上还有合作。

因为林家在澳洲有产业,而且主要是林志荣负责,所以曹泽睿始终没放弃这条线。

陈元生翻着资料:“宋伯,看来要对曹泽睿下手,只能从林家这边找机会!”

宋晋生点点头:“曹二这个人很谨慎,尤其是到了国外,轻易不会相信外人,更别说是找他投资了。”

“呵呵!”

陈元生笑道:“只是不知道这个林志荣和曹泽睿的友谊有多坚固?”

“应该没有多坚固,俗话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没有背景和势力的有钱人,在国外就是肥羊,很容易被人盯上,现在是曹泽睿在努力的巴结林志荣。”

等宋晋生说完,很久没说话的洪磊道:“我觉得还是利益动人心,只要利益足够大,林家应该会心动的。生哥有什么思路了吗?”

陈元生靠在沙发上想了想:“矿山!澳洲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大规模的投资的产业,试试矿山这条路吧。宋伯,还得麻烦你牵个线,让我跟林家在香港的大老板见个面。”

宋晋生点点头:“小事。不过在见面之前,咱们先确认好策略。曹二的资金规模并不小,想围猎他咱们动用的资金也少不了。如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没意思了,到时候只会便宜了别人。”

“没事宋伯,我心里有数,这叫搂草打兔子,咱们就是奔着赚钱去的,哪怕曹二不上当都没关系。”

趁着三人闲聊的空档,陈元生又翻了翻手里的资料,最后这两页,是宋乔安让人整理来的股市信息。

按照陈元生的推断,李二泽凯(Richard)的数码港项目应该快要借壳上市了。

只是他并不记得数码港是借的哪家公司的壳,只知道那是一家垃圾科技公司,估值很低。

借壳上市当天,股值翻了十几倍,创下了港股的历史记录。

在宋乔安整理来的这十三家公司股市信息中,陈元生锁定了两个。

德信佳,股价最近三个月来,一直保持的0.04港元左右,总市值不到4000万。

升兰科技,股价最近三个月来,始终维持在0.1港元左右,总市值不到5000万。

在选定了这两支股票后,陈元生决定在数码港借壳上市之前自己先入手,等上市之后再让宋乔安大笔资金投入。


  (https://www.shudi8.com/shu/701710/283752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