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春耕
春耕,正式开始。
古代朝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鼓励春耕,那些特别重视农业的皇帝,还会主动地出去带动耕种。
比如现在的朱元璋,想到今年是红薯推广的第一年,他比谁都要重视,必须要把握好红薯春耕的每一个环节,不能有任何问题。
今天,朱元璋带上朱允熥出宫,先是到应天府衙门看看。
此时的衙门,已经把种子全部分发下去。
应天府范围内的,愿意试验红薯的农户还是很多的,还有朝廷兜底,他们什么都不怕。
怎么种植的技术,以及各种食用、存储的方法等,也都普及下去,一切的条件是满足的。
孟端也不敢不重视这些事情,早就派出能用的人,全面辅助种植。
朱元璋在衙门里,也看不到什么,于是再带上朱允熥出城,到了外面的田地里,可以看到春耕的百姓随处可见。
不管是不是种红薯的,百姓农户都出来劳作了。
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朱元璋看到外面的盛况,笑道:“允熥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换作咱在你这个年纪,田里连水都没有,根本无法耕种。”
回忆起往事,朱元璋再对比现在和以前,内心中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是他成立了大明,才能让百姓们如此富足。
朱允熥笑道:“都是皇爷爷,为大明百姓带来如此盛世!”
朱元璋难得谦虚道:“都是咱应该做的,咱也是百姓啊!”
朱允熥说道:“皇爷爷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朱元璋听到了这句话,激动地说道:“好,说得真好,和之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样好!”
他觉得朱允熥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一点惊喜。
只有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的,未来才会回到百姓当中。
朱元璋说道:“吉祥,你把这句话记下来,写在咱的皇明祖训里面。”
吉祥说道:“陛下,臣不认识字!”
朱元璋说道:“你不会一直念着,记在脑子里?回去了如果忘了,咱有你好看!”
吉祥这就一直念叨,朱允熥说的这句话。
其实很好记,多念两遍就记牢了。
朱允熥看到吉祥那个认真的样子,有点想笑了,不过吉祥还是懂得讨好老朱的。
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如此认真。
他们今天是微服出巡,只有吉祥跟随,其他的护卫,走得远远的,但又会保持着一定距离。
朱允熥的贴身护卫,杨大妞也在,这样暂时足够了。
在外面一走,也没几个人能知道,这就是皇帝和储君。
朱元璋不管吉祥这个复读机,来到了田地的路旁,负责的衙役把东西分发下去后,农户们开始干活了。
可能是有了红薯这个全新的作物,给了百姓们一种新的希望,今年的春耕他们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朱元璋左右看了看,故作什么都不懂,随便问了一个农户,问道:“老人家,你们今年的春耕,好像比以往要热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农户说道:“我听你的声音,也不是外地人,居然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大明日报,早就把应该刊登的,都刊登了。
应天府之内,居然还有人不知道红薯?
朱元璋尴尬地笑了笑道:“我们刚从外地回来,不是很清楚。”
农户说道:“我们皇太孙殿下,心系百姓,费尽千辛万苦从大海外面,带了一种亩产八九石的全新作物回来,你们赶紧到一边去,别碍着我种地。”
听到他们如此称赞自己,朱允熥还有些不好意思。
朱元璋哈哈一笑,也不妨碍他们了,带上朱允熥继续走。
“看到了没有?”
朱元璋笑道:“只要你能对百姓好,在百姓的口中,你就和圣人差不多,百姓们都是爱恨分明的。”
朱允熥说道:“孙儿并不想当圣人,只是想做一些,坐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
朱元璋说道:“你这种想法,是对的!”
他觉得自家大孙,天生的当皇帝料子。
以前都没这个发现,把目光全集中在朱允炆身上,差点错过了大孙,越想越惭愧。
朱元璋没有马上回去,继续在外面走。
因为朱允熥没办法,亲自下田耕种,还没体会过种地真正的苦,所以朱元璋才带着朱允熥在田地间走过,好好的感受。
不用马车,也不骑马,单纯的走路,吃一遍苦了,未来才能明白百姓们的苦。
朱允熥自然是乐意的,愿意跟着朱元璋到处走。
一直到了下午,在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吃饭,这才慢慢回城。
朱元璋问道:“累吧?”
朱允熥笑道:“也还好,孙儿不怕!”
朱元璋赞叹道:“好大孙!”
他更觉得,选择了朱允熥是最正确的,但是看到朱允熥明显有些累了,他又是心疼。
自己可以吃苦,但儿孙们不能苦。
“来人,准备马车,回城!”朱元璋吩咐说道。
一直跟在身边的护卫,马上前去安排。
马车上面,朱元璋还不断给朱允熥讲解很多,怎么当皇帝,如何善待百姓等。
把自己当了皇帝那么多年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朱允熥,而朱允熥听得特别认真。
一直回到宫里,朱元璋也没有闲着,马上又把李景隆叫进来,再去种红薯。
朱元璋就不是那种,可以停下来享受的人,要不然在宫里什么都不用做,无所事事还是挺无聊。
朱允熥也不阻止,老人总得找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这样对身体才好。
他回了内阁,继续开始日常的政务处理。
第二天。
红薯的种植,依旧火热进行中,朱允熥没有再出去,但在乾清宫找不到朱元璋,肯定又去忙活了。
老人就是这样,特别是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如果他们停下来了,准不会有好事。
他们越是活动,越精神。
朱允熥想了好一会,道:“传杨荣。”
杨荣具体在哪一年考科举,朱允熥不是很记得了,但只要有自信,今年就可以考。
可以安排了,让杨荣进来当自己的属官。
行人司是太监当中,专门负责传旨、传召工作的。
他们得到柳六的安排,赶紧跑出去传杨荣进来。
(https://www.shudi8.com/shu/700350/3558729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