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盛世之兆!老朱的欣慰与自豪!
推荐阅读:宝可梦:开局一座精灵牧场 20世纪巫师生存指南 四合院:从少年到首富 盘龙之规则超脱 踹掉前夫后,我和他弟破镜重圆了 开局退婚女帝,我选魔道小黑莲 大秦:始皇竟要培养我当女帝 魔尊狂妃:逆天布阵师 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四合院:给我逆天悟性却不给知识
大明京城,一封来自南洋的急报快马送抵应天府,径直递入东宫。
太子标展开奏章,见上面赫然写着“真腊国主愿举国内附,纳土称臣,永为大明藩属”,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起身,带着奏章快步赶往父皇朱元璋的寝殿。
此时的朱元璋已年近七旬,自马皇后病逝后,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时常因国事操劳而咳嗽不止,往日里锐利的眼神也添了几分浑浊。
他正靠在龙榻上,由太监轻轻捶着后背,听闻太子标前来,才缓缓睁开眼:“标儿来了?可是有南洋的消息?”
“父皇,大喜啊!”太子标快步走到榻前,将奏章递到朱元璋手中,语气难掩激动,“真腊国主感念父皇的仁政,愿举国内附,从此归入大明版图!这可是我大明开国以来,南洋又一重要邦国归顺啊!”
朱元璋接过奏章,手指微微颤抖着展开,逐字逐句地读着。
当看到“念大明皇帝陛下之恩德”等字句时,他原本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光彩,嘴角也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他放下奏章,重重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欣慰:“好……好啊!朕登基二十九年,夙兴夜寐,就是想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让四方蛮夷知我大明天威、感我大明仁政!如今真腊来附,这便是对朕最好的赞美!”
太子标见老朱难得露出笑颜,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从母后去世后,父皇便很少有这样的好心情,每日被国事与思念之情萦绕,身体愈发虚弱。
想到这里,朱标斟酌着开口:“父皇,真腊内附乃是天大的喜事,儿臣以为,应当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一来庆贺此事,二来也让四方番邦看看我大明的强盛,让他们更加敬畏父皇的威德。”
朱元璋闻言一愣,却微微摇了摇头:“庆典就不必了。如今岭北那边还要投入钱粮建设,江南又在修治水利,国库虽有盈余,却也不该为了一场庆典劳民伤财。朕登基以来,一向提倡节俭,岂能因这点喜事就破例?”
太子标早料到父皇会如此说,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递了过去:“父皇,您先看看这个。这是高炽和雄英从南洋送来的密信。”
朱元璋接过密信,见信封上分别写着“孙儿高炽谨呈”、“孙儿雄英谨呈”,便拆开细看。
朱高炽在信中写道,他已在南洋向吕宋、暹罗、满剌加等国的使者发出邀请,请他们在庆典时前往应天府观礼,共贺真腊内附;朱雄英则在信中说,他已联络了蒙古部落与女真部落的首领,邀请他们一同前来,借庆典之机向大明表忠心。
信的末尾,兄弟二人还俏皮地写着“祖父若不愿举办庆典,孙儿们可就成了失信之人,还望祖父成全”。
朱元璋读完信,先是愣了愣,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指着信纸上的字迹,对太子标笑道:“你看看这两个臭小子!竟敢先斩后奏,把朕的后路都给堵死了!”
笑过之后,他眼中却泛起了暖意——朱高炽与朱雄英在南洋开拓疆土,两个孙儿都如此有出息,他怎能不感到骄傲与欣慰?
“罢了罢了,既然他们都已经把人请了,朕若是再拒绝,倒显得朕这个祖父小气了。”
朱元璋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却更多的是宠溺,“传朕的旨意,命礼部即刻筹备庆典,务必办得隆重却不铺张!另外,再向东海的琉球、倭国、朝鲜等国,还有蒙古各部落、女真各部首领发下邀请,让他们都来应天府,看看我大明的气象!”
太子标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躬身应道:“儿臣遵旨!儿臣这就去通知礼部,让他们尽快拟定庆典章程。”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拿起那封真腊内附的奏章,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细细摩挲,连奏章边角的褶皱都轻轻抚平。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几十年前——那时他还是濠州乡下一个吃不饱饭的放牛娃,爹娘兄长都死于元末的瘟疫与战乱,他曾为了活命当过和尚、讨过饭,见惯了元廷官吏的暴虐、百姓的流离失所。
后来投了郭子兴的义军,从一个普通士卒做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过人的智谋,一步步招揽贤才、扩充势力,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在平江逼降张士诚,最终挥师北伐,将元廷赶回漠北,亲手推翻了腐朽的元朝暴政。
建国之初,大明百废待兴,田地荒芜、人口锐减,朝堂上还有功臣骄纵、贪官横行,他夙兴夜寐,一边休养生息、鼓励农桑,一边严惩贪腐、整顿吏治,甚至不惜得罪权贵,也要为百姓撑起一片安稳天。
那些年,他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处理过堆积如山的奏章,也曾因国事繁重而咳血,可只要想到百姓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他便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大明的粮仓渐渐充盈,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边境虽偶有摩擦却也安稳,连南洋的真腊都主动举国内附,四方邦国纷纷来朝。
这一幕,不正是他当年在残破的濠州城时,心中默默期盼的“天下大同”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握着奏章的手微微收紧,眼中满是对过往艰辛的感慨,更有对如今大明盛世的自豪。
老朱轻轻咳嗽了两声,对身旁的太监说道:“把这奏章收好,存入皇家档案,让后世子孙都知道,洪武年间,大明曾有万国来朝的盛景!”
消息传到礼部时,正赶上各司官员在大堂议事,礼部尚书刚接过内侍递来的圣旨,只念了一句“为贺真腊内附,着礼部筹备庆典”,满堂官员便瞬间沸腾起来。
文选清吏司郎中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笔都落在了案上,声音里满是激动:“真腊内附?这可是南洋大国啊!能主动归顺我大明,足见陛下仁政远播,天下已然大治!”
这话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情绪,各司官员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祠祭清吏司主事捧着刚拟好的祭祀章程,笑着说道:“以往只有小国遣使来朝,如今连真腊这样的邦国都愿举国内附,这不是盛世之兆是什么?咱们筹备庆典,可得拿出十二分的劲头,不能辜负了这份荣光!”
礼部尚书门克新看着属下们兴奋的模样,也笑着敲了敲案几:“诸位稍安勿躁!陛下既将此事交予咱们,便是对礼部的信任。今日起,各司暂停其他杂务,全力筹备庆典!”
他话音刚落,官员们便立刻领命行动——仪制清吏司的官员抱着舆图,直奔午门丈量场地,琢磨着如何布置仪仗才能既庄重又显大明气派;精膳清吏司的官员则火速赶往御膳房,与御厨商议奉天殿宴席的菜单,既要体现大明饮食的精致,又要兼顾各国使者的口味;主客清吏司的官员更是直接搬来了各国的档案,逐一核对使者的身份与礼仪,生怕届时出现疏漏。
不仅礼部,消息传到朝堂后,文武百官也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早朝时,户部尚书郁新出列奏报:“启禀陛下,近年国库充盈,足以支撑庆典所需,臣已命人备好丝绸、瓷器等赏赐,待庆典时赠予各国使者!”
兵部这边也紧随其后:“臣已调派京营士兵,负责庆典期间的安保与仪仗,定让各国使者见识我大明将士的威仪!”
官员们的兴奋并非虚饰——自洪武开国以来,他们随朱元璋历经战乱与休养生息,亲眼见证大明从百废待兴走向国力强盛。
如今真腊内附,四方使者齐聚应天府,这不仅是对朱元璋治理的认可,更是他们这些臣子多年辅佐的成果。
连平日里最为严肃的刑部尚书夏恕,都在朝会后拉着同僚笑道:“等庆典时,定要带家中子弟去午门看看,让他们也瞧瞧我大明的盛世气象!”
朝堂上下,处处都是干劲十足的景象。
翰林院的学士们熬夜撰写庆典贺词,字里行间满是对大明的赞誉;工部的工匠们加紧修缮奉天殿与午门的建筑,将梁柱重新漆饰一新;甚至连京郊的农户,都听闻了庆典的消息,纷纷提前种下新的蔬菜,盼着能为庆典添一份力。
整个应天府,都因这场即将到来的庆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人人都能感受到,大明的盛世,已然在眼前展开。
(https://www.shudi8.com/shu/699374/3535091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