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云梯
首批运到的是云梯。制造云梯最困难的是寻找足够长的竹木,在两根长竹木中间绑上些短竹木,这就成为最简单的云梯。但早在一二百年前,鲁班就对云梯进行了改良,加长了云梯的高度,增加了云梯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但这也给云梯的制造工艺带来巨大考验,一般的工匠都造不出改良版的云梯来。
和弩的标准化改造一样,在吕不韦的规划下,懂得云梯制造的工匠从各诸侯国被聘请到秦国。他们首先贡献出自己的制造工艺,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和标准化改造。
经过标准化改造的云梯采用卯榫设计,可以一段段接起来,接口部位还用青铜固件加固。在运输时,云梯是数截一人来长的小梯,宽约半步,一艘小船一般可以运五截,大船可以运十五至二十截。对于小城来说,两三截组装起来高度就足够了;大城可能需要五六截甚至更多。
每一批运到的云梯被一人一截扛到前线,然后迅速地组装起来。
前线目前的作战对象是魏长城。魏长城既是防御工事,又是河堤。河水泛溢时保护身后的良田不被水淹,战时则是居高临下的战斗堡垒。临近黄河的长城,更加注重防洪的功能,比较厚,但不是很高。所以每架云梯不需要太多截。
负责攻城的内史部五大夫是从河东调回咸阳的无伤。他的攻城计划是一名公乘攻上城头,另一名公乘随后发展攻势。
卷城、垣雍东南约三十里是韩城修鱼,对面是魏城安城。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无伤将进攻的范围限制在十五里的范围内,这代表着每个官大夫的进攻正面有一里半,约合四五百步。
王翦从公乘那里拿到了自己的作战地域,并被分配到三十截云梯。王翦估计,可以组装成十架云梯。他把自己的作战计划向手下的大夫们提出,每名大夫领两架云梯,同时登城。一名大夫说:“攻城之道,在多路而上,令其无措。吾观贼城略缓,身轻足便者,援之可上。非必梯而后可。”
王翦道:“准选身轻足便者,蚁附而上。”
另一名大夫道:“梯非必至于城头而后可。距城头数步,亦可攀援而至,且手足解,亦足战耳。”
王翦道:“各大夫人六段梯,准自度长短而用之!”
他给每名大夫指定了攻击区域。他的作战区域五百步并没有平均分配给五名大夫,而是选择了相对平缓的二三百步的区域,作为主攻方向。
在前几天的互射过程中,王翦他们对城上和城下箭的射程有了大致了解,在射程内挖了壕沟。在壕沟内,秦军可以将箭射到对方的城垛中,自己也有较好的保护。晚餐前,各大夫将云梯连同作战命令都领了回去。吃完晚餐,秦军士兵开始组装云梯,紧束武器,整顿箭囊,检查弩机。篝火跳动,将秦军士卒的面庞映得一明一暗。
王翦一个火堆一个火堆地和士卒们聊天。他此前没有任何作战经历,他的战功不是在战场上获得的,而是在邯郸城内得到的。每到一处,王翦就要问:“其有与战者乎?”
火堆旁边那些有战争经历的人就会示意,自己参加过什么什么战斗。王翦就让他们说说立功的经验,那些人通常会把自己最得意的部分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有的人比较木讷,可能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有的人比较健谈,说起来滔滔不绝。王翦鼓励前者多说一点,而在后者跑题后,及时牵引回来。有战争经验者的现身说法,对那些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的人鼓舞、启发很大。
十个火堆聊完,已经到了快出发的时间了。
公乘的大营中响起了鼓声。全体士卒静坐,开始吃炒粟。把炒粟含在嘴里的工夫,他们又重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武器。
二通鼓响,全营列队。三通鼓响,队伍向指定的作战地点开拔,云梯就由各队的士兵们扛着。到城下时,天已经放亮。王翦他们可以看见,魏军士卒也已经就位。
秦军的鼓声停下。王翦立即开始整顿自己的部队。各队中的弩手都被单独挑出来,站在队伍的头排。
在他的左右,各营也都在整顿着自己的队伍。由于作战地域有限,各营几乎是并肩作战。
鼓声再度响起,各营齐步向前沿阵地推进。壕沟就在前面一百来步的地方,魏军甚至都没有想到出城来骚扰一下,就让这道极具威胁的壕沟平安地留在原地。也许他们认为这种对射的游戏很合他们的口味,如果出城来进行野战,那就太残酷了!
到接近壕沟的时候,城上开始往下射箭。弩手加快脚步,冲进壕沟中,开始向城上射箭。其余人则从壕沟两侧预留下来的道路上,扛着云梯,向城下冲去。位于排头的盾牌手高举着盾牌,奋力遮挡着箭矢。
一千名弓箭手,分布在长达约二十里的长城上,这倒时符合守城时每五十步安排十名士卒的兵力分配常规。他们开始向冲锋的队伍射箭。
王翦就站在壕沟后面,五名大夫各站在一个通道旁边,他们的队伍站在他的身后。王翦看到身后公乘的旗帜前后挥动,也就挥动了自己手中的旗帜。五名大夫也就同时挥动了手中的令旗,同时发出口令道:“起!”
第一波进攻队十人,扛着云梯冲出壕沟,向城下狂奔而去。大夫们根据自己想定的战术方案,或两梯,或三梯,排成两列或三列纵队,快速通过了壕沟间的通道,并迅速散开。他们的最前面是一名盾牌手,后面十人扛着云梯为一个纵队,根据大夫们的策略不同,第一波或二十人,或三十人,甚至五十人——其余二十人不用云梯,直接爬城,他们跟在云梯队的身后,同样有一名盾牌手突前。他们大声呐喊着,向前突进,纵然有人中箭,旁边的人也不会稍微放慢脚步。中箭的人如果自己能行动,就跟在队伍后面跑;支撑不住倒下了,会有盾牌兵出动将他拖回来。
壕沟内的弩兵也不住地往城上射箭,努力压制着对方的弓箭兵。一百步的距离,转瞬即到,士兵们将云梯竖赶来,靠上城墙。这时,大夫们再次挥动令旗,第二批次士卒也迅速冲出来,他们手里没有云梯,前进的速度更快。
从城墙上掷下无数的石头,砸倒了不少人,但士卒们没有后退,将云梯靠上城墙,并立即发起冲锋。
从城上往下投掷石块的是女人和儿童,他们力气不大,投掷得不远,但人数远远多于士卒,石块密度比箭矢要大得多。冲在最前面的盾牌兵一手举盾,一手扶梯向上攀爬。石头和箭矢无情地向他这里集中,打得盾牌砰然作响。一些盾牌手支撑不住,掉下云梯,摔得昏死过去,但也为身后的士卒们挤出了一条道路,让他们得以接近城头。冲锋的士卒就如同发疯一般,口里嚎叫着,拼命向上攀爬。有人冲到云梯的顶端,还剩一人来高的无梯路段,他们就徒手向上攀登。这种情况下,多数都被从城上掷下的石块击中,有人被击落城下,有人则不管不顾地继续向上冲锋,甚至有人跳进城中,与守城的士卒发生肉搏。当云梯被清空后,第二批士卒又来到城下,他们继续从城下向城上攀爬。
王翦观察各队的进攻情况,他发现长云梯的队伍爬城更快,更容易进入城中,但由于敌方能够集中攻击云梯,伤亡较大。直接爬城的人,几乎没有能够到达城墙一半,就都被打下来,但分散了敌方对云梯的进攻。
看到这儿,他有了主意。命令各大夫各率十人分别去爬那些长云梯,其余人则从徒手爬城。号令后,他挥动起自己的大旗,第一个冲出通道,向城下冲去。身后的士兵见县尉冲出去了,一声呐喊,也都冲了出去。他向旁边一人道:“彼时取城下盾牌,为第二排。”那人高声应喏。
到了城下,盾牌兵率先冲上云梯;他身边的一人扔下长戟,捡起前军摔下城来的盾牌,大约在第四个冲上云梯;王翦挥舞着大旗,跟在他后面冲上去。由于此前已经有秦卒冲上城去,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在拼死抵抗,这里的石块明显减少。第一个盾牌手在接近城头的地方被打下云梯,但第二名盾牌手顶着盾牌跳入城中,王翦跟在后面,也挥舞着大旗跳入城中。
一下跳进来两个人,周围的魏卒和助战的女人和儿童都有些慌神。王翦如一头发怒的猛兽,疯狂地叫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将守军驱离城墙。很快,第三个、第四人也跳入城中,投入战斗。王翦立即带着他们,向旁边还在向城下射击和投掷石块的人群冲去。那些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被王翦的大旗扫倒在地,又向下一个城垛冲去。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93714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