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李园
在当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李园会对春申君翻脸。一来没有必要,二来也没有这个实力。李园是个外来户,邯郸人,除了长得英俊些,也没见有多少本领。在春申君手下当舍人,也就是后世说的伙计、管家之类。只不过这小子运气好,有了个好妹子,给楚王生下了太子。
其实,李园的妹子能生下儿子,还能算她的本事;但这个儿子能立为太子,谁都知道仗的是春申君的势力。要不是李园是春申君的舍人,李环是春申君所献,李环就算生了儿子,也只会是个庶子,哪里轮得到他当太子!
简单地说,立李环所生的儿子为太子,看的不是李环的面子,而是春申君的面子。
在外人看来,楚王立李环所生之子为太子,摆明了就是让春申君放心:我死之后,还是你主政!
所以,当朱英突然提出要提防李园,甚至要先下手杀掉李园,完全不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为什么要杀李园?为了得罪李环么?李环可是王后,楚王去世后,她的儿子就是楚王,她就是执政。开罪了李环,春申君要么不想在楚国混了,要么连李环带太子一起杀!那自己费尽心机设局干什么呢?
至于说李园养死士,那也是楚国政坛的基本操作。作为春申君在寿春的特派员,又是王后的兄长,李园可谓权倾一时,如果他没有自己的势力,在楚国会被那些贵族吃得连渣都不剩,谁会拿他的话当话?李园是外来户,在楚国没有根基,惟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的门人。李园得以迅速扩充自己的势力,背后固然有楚王的支持,春申君的默许也不可少。而且,门客不同于宗族,宗族的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对自己宗室的忠诚几乎不可能改变;而门客则完全靠利益来维系,只要春申君给出足够的利益,李园的门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转投春申君门下。相比起那些豪门大族,李园自然更让春申君放心!与其说李园是春申君的威胁,还不如说他是春申君安插在楚王身边的一枚棋子!
也许有人会想着灭掉李园,但这个人绝不可能是春申君!
但是,春申君却忽略了,棋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想成为棋手,而不会甘于当一枚棋子!
楚国的政治很奇特,它是一种类似世袭的制度,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属于谁的势力,是早就分配好的,除非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否则这些利益连楚王也不能剥夺。而这些政治势力为了进一步发展,相互之间纵横捭阖必不可少。而李园正是这些势力争相拉拢的一股新势力。而已经急剧扩张了权力的春申君则成为饿狼们眼中的肥肉。
春申君黄歇本人就是楚公子中的一员,他的家族被立为黄公,世代掌管着黄县。黄也是一个古国,祖上与秦人同出一源,是淮水流域一个很有势力的诸侯。数百年前就被楚国吞并,设为黄县。从那时起,黄歇的家族就被派到黄国当县公,至今已经经历了不知多少代。
上一代楚王被秦国赶出汉水流域,越过大别山,进入淮水流域,在古陈国的旧都站住脚跟。除了陈公外,周围黄城的黄公、项城的项公等一干淮水流域的县公们成为楚国依赖的势力;而那些失去了故土的楚国贵族只能在楚王的庇护下,在新贵们的夹缝中生存。后来,当上了令尹的春申君不仅平定的淮水流域,还将楚国的势力向北延伸到济、泗一线的齐鲁大地,虽然也分润了一些给那些旧贵族,但黄家显然是吃得最肥的那个。这自然引起楚国贵族们的不满。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黄歇将自己在淮水流域的封地让出来,改为向东边的吴地发展,虽然短暂地平息了各贵族的不满,但吴地兴旺的势头正盛,又成为各贵族觊觎的一块肥肉。自己有了鲁地不说,还要再占有吴地,手握两大强国的春申君几乎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而那些在与秦人征战中失去了土地的旧楚贵族,则还在嗷嗷待哺。这些旧贵族无时不想着在春申君的势力中打下一个楔子,进而分食他的利益。
这些旧贵族由于失去了土地,只得集体住在国都周围,连当个侍卫都成为重要的谋生手段。在楚国毫无根基的外来户李园无疑是他们围猎的重要目标。他手下的诸多门客,也来自于楚国贵族子弟。
李园其实也不是没有背景的人。他来自邯郸,出自赵国贵族李氏,在平原君门下谋生。他转投春申君,背后有家族的运作。作为家族中派往楚国的一员,李园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他的每一步,都有家族在后面出谋划策,有其他成员从旁协助,他也协助那些成员。那个美丽的李环,自然不是他的亲妹妹,而是从家族中精心挑选的女孩,无论容貌还是心性都出类拔萃。当然,李氏家族没想过李环有命当上楚王后,他们只想李环能得到春申君的宠幸,生下一儿半女,为自己的家族开辟一条新的出路。李环生下了太子,李环还成为王后,背后的李氏大喜过望,立即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运作。
这么大的肥肉,李氏一家是吃不下的。李氏族人立即联络了自己在朝中的贵人,通报了这一消息。于是大批有才能的人从各地出发,齐聚李园门下,使李园的势力于短时间内迅速扩张。
在地方有领地的家族,各自去了各家的领地,留在寿春城里的人几乎都是怨气冲天的失败者。在郢都,他们本来是楚王身边最有权势的成员。失去了郢都,他们的地位瞬间一落千丈。本来他们吊着一口气要反攻郢都,重新夺回故土。但春申君将几乎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寿春的营建中,而且楚王宣布,寿春就是新郢,这意味着楚王已经放弃了收复故土的想法。这对那些旧贵来说无疑于晴天霹雳:他们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春申君为臣不忠的议论在寿春疯狂流传,甚至有人说,春申君与秦人有勾结。春申君与故秦相张禄的交往又被翻了出来,并加以恶意的解释。甚至他联合诸侯伐秦失败,也被解释为不尽力,不尽忠!
对这些议论,春申君一般都只当耳旁风,根本不屑于解释。恢复郢都?连五国伐秦都动不了秦国,单纯靠楚国一国能恢复郢都?五国联军伐秦失败?你不看看五国加在一起,有秦国大吗?更何况狼上狗不上!他已经年过七旬,理过政,经过商,当过人质,总理过国事。成败荣辱,在春申君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他目前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后事安排好,在自己身死之后,家族还能维持昔日的荣耀与富贵。
李园和李环就是他为自己留的后路。而且目前来看,一切运行完美:李环生了儿子,李环的儿子当了太子;而李园也十分顺利地主持着朝政。只要事态按当前的趋势进行下去,太子必为楚王,李园必执国政,而自己也可以全身而退。
当前的形势更加完美。楚王眼看要死在自己前面,自己甚至还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政治布局,为自己的隐退铺好道路。
李园走了以后不过数日,楚王的使者就到了,他带来了楚王的教令:急令春申君和李园返回寿春。春申君盛情招待了使者,从使者的描述中,春申君得知,楚王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请春申君和李园返回,是要托付后事。
春申君告诉使者,李园已经于几天前返回寿春,现在可能还在路上,自己稍做准备,就立即归国。
春申君只耽搁了一天,安排好吴地的事宜,就带着数百门客匆匆启程。由于国事紧急,带人太多可能会耽搁行程。只带几百人,分乘几十只快船,可以尽快到达寿春。无论是吴地还是淮水沿线,那都是自己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想必不会有什么危险。
目前是夏天,江湖水位正高,春申君的船队一路毫无阻碍,只用了十天就到达寿春。——虽然一再精简,只带了数百门客,但行程还是被拖累了,他无法像李园那样,半个月左右就能往来于寿春、吴地之间。
当他到达寿春时,早有人报告了李园。李园立即前来与春申君相见。他告诉春申君,他到寿春也不过数日。这几天,他终日陪伴在楚王身边,虽然众太医群药并进,楚王的病情也毫无起色,已经命在旦夕。为了防止内乱,他已经下令加强了王宫的警卫,各宫门外都增加了执戟卫士的人数,宫门内还安排了卫士驻守。各家贵族都已经派人召唤入京,他们在寿春内的家眷也都被控制起来。
春申君对李园的布置十分满意。由于天色已晚,他决定先回自己的宅中,安置好门客,明天入宫,觐见楚王。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2775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