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1072章 准备雇长工

第1072章 准备雇长工


陈红军离开后,李龙打算好好休息几天。

    收贝母的这段时间里,他东奔西跑,不说连轴转吧也差不多了。

    现在贝母季结束,虽然收购站每天还能收到不少的贝母,但这些已经不算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不需要进山每天点对点的收购,日子一下子变得闲了起来。

    原本想抱着媳妇好好睡个懒觉,但顾晓霞要上班,两个臭小子在隔壁屋子里也早早起来,穿好衣服嚷着要去学前班。

    日子还得过,李龙想睡懒觉的念头就只能在周末实现一下。

    所以他干脆就带着明明昊昊去了四小队,白天打算就在这里呆着了。

    把明明昊昊送到学前班,两个自小子压根就没想着让他留下来,下车后直接冲着车里的他招呼了一声“再见”就跑到班里去了。

    李龙下一车,看到老娘正慢慢往这边走着,便过去扶着她一边走一边问道:

    “老娘,我爹呢?”

    “去小海子了。他要跟着你大哥他们到地里干活,你大哥不让,说现在地里没啥活了,拨草这些,用中耕机直接干掉就行了。”

    “那我大哥大嫂去地里了?”

    “没有,你大哥给人家犁地去了,你大嫂在菜地里种菜哩。”杜春芳一边走一边说,“你大嫂可能干哩。这地里的活、菜地里的活都能干,就是不咋收拾房子……”

    李龙笑了。

    不知道这算是婆婆对媳妇之间的看不顺眼,还是算是杜春芳习惯性的和李龙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老娘,知足吧,要在老家,那会收拾房子的人多的是,能像我大嫂这么能干的可不好找。”

    李龙宽慰了老娘一句,老娘笑笑没说话。她也知道在这边的生活的确是比在老家强,老大媳妇做事没的说,但毕竟不是自己家里的,要隔着一层。

    杜春芳来到学前班那里就在花坛那里坐了下来。她是习惯性的坐着,本身体寒,也不怕晒太阳。李龙在车里找了个垫子让她坐下,她还不肯。

    “坐那干啥?我就坐在这泥灰台子上就行。这里一会儿就晒热了。”杜春芳不想坐垫子,李龙却感觉那水泥台子凉,还硬,便把垫子放在台子上,搀着老娘坐下来后,和过来上班的秦红艳打了个招呼,然后才开着车去了大哥家里。

    大嫂在菜地里拔草,李龙把车开进院子,打了个招呼后,去了前院。

    自己院子的菜地,菜也种上了,有些是种子发的芽长的苗,有的是栽的苗。看着韭菜长势不错,去年没挖掉的芹菜也长起来了,嫩嫩的,挺有活力。

    队里每隔一段时间会从小海子放水,给各居民点住户的菜园子浇水,这就是有小海子的好处了。

    换成其他村队,没有这么个水库,就只能自己压井或从其他渠道里找水。

    李龙看苗子有点弱,便去了南边,在地头梗子边上,折了一些长出来有十来厘米高的苦豆子棵子,弄回来一大抱子,一根根插在菜苗边上,帮它们挡一挡正午的强烈阳光。

    插完之后,又去压井那里压水,压完之后提桶开始浇水。

    一般情况下菜苗子都是下午浇水,李龙难得想起来干活,所以也就没管那么多。况且这些菜苗子都用苦豆子挡着呢,也不怕。

    把这边菜苗子浇完之后,李龙抱着剩下的苦豆子去了后院,给大哥家里的菜苗子也挡上。

    “嘿,小龙,你还想这个哩?”大嫂梁月梅看着李龙插苦豆子,笑了笑,“没事,苗子长起来了,下午才浇水,不怕晒。”

    “我还想着现在就浇了。”李龙一边插苦豆子一边说,“下午我就回县里去了。”

    “这活也不指着你。”梁月梅说道,“你在县里干好你的就行了。对了,晓霞现在工作咋样?”

    “挺好的。”李龙把苦豆子插完,就去压水。这压井水在这个时候算是打的相对比较深的,水质不错,压的时候他捂着压井的嘴,先喝了几口,然后才往桶里放。

    “我大哥是给谁家犁地去了?”李龙一手提桶,一手拿着马勺给苗子浇水,一边问道。

    “王家,王家想着趁现在多开一些地。他们家地开的多,到乡里开的承包证明,还给了钱。

    你大哥昨天还说哩,说要不行咱们也开一些。不然的话,好地都让他开走了。”

    “现在咱们不开了。算算你们两个种的快有一百亩地了吧?哪能种过来?”李龙不同意再开新地了。

    现在种地的主要是大哥大嫂,老爹偶尔能帮一帮忙,但能帮的不多。

    老娘更是指望不上,所以种再多的地,那也得能种才行。

    “我也是这个想法。能把现在的这些地种好就行了,再多也只能种麦子,好管。但现在开出来的地,有盐碱的地方种麦子没啥收成。”大嫂赞同李龙的想法,说道:“没盐碱的地方要么太远,要么就让别人开掉了。”

    因为要负责三家人的公粮,所以李家的地主种麦子。副业种植也有,亩数不是很多,剩下的就是自家吃油种的油葵,以及一部分粗粮的玉米。

    毕竟李建国要开拖拉机犁地播种,地里的活不能多,不然根本干不过来。

    李青侠骑着自行车从院子外面回来,李龙还能听到陶建设在外面说话的声音。

    “老爹,这是昨天下的网?”李龙一边浇水一边问道。

    “嗯,昨天下午下的网,早上起网去晚了。”李青侠笑笑,“原想着取网后到县里卖鱼,结果和老陶俩人下了八条网,逮的鱼一共不到十公斤,算了。”

    “咋这么少?”李龙有些意外。小海子的鱼的确少了,但也不至于这么少吧?这时候咋说下一条网,不像以前逮个十公斤鱼,也能上个两三公斤吧?

    “嗨!让水老鼠给祸祸了!”李青侠撑好自行车,一边往下取后面绑着的袋子一边说道,“前段时间我们两个还巡着岸看有没有水老鼠窝。找了两个,弄掉了,打了几只水老鼠,剥了皮。

    原想着应该没有了,谁想着这回下网,那水老鼠吃网上的鱼,被网给缠住了,两条网都让它给咬烂了,烂烂的,根本不能用了。

    老陶那边一条网也遭殃了,网一烂那哪还能上鱼?”

    “那你们咋整?明天换地方下网?”

    “换啥地方,下午我和老陶打算整个撒网到那边看看,看能不能把那水老鼠给网上。”李青侠觉得要能弄个水老鼠,比弄几公斤鱼强。

    现在水老鼠的皮可不便宜。

    李龙浇完水,看李青侠整个盆在那里弄鱼。

    虽然鱼不多,但大都是李龙喜欢的鲫鱼,有两条不大的五道黑,还有一条鲢鱼。

    “现在小海子里的鱼啊,大的也有,都往深水里去了,不好逮。”李青侠一边从网上下鱼一边说道,“下网逮鱼的人多,它们也精了,不好上网了。”

    李龙笑笑,帮着老爹取网,然后拾网。

    中午李建国回来的时候,老娘带着明明昊昊也一起回来了。李建国依然是一身的灰头土脸,身上的油点子不少。他把拖拉机停在前院,回来一边用毛巾扑打着身上的灰一边问着李龙县里的情况。

    李龙说完,也在问着家里的情况,顺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想着要不要从县里找几个零工,把咱家地里的草拔一下。我算了,找五六个零工,一天就能干两三块地!”

    “你可别出那洋相了!”李建国毫不留情的否了他这个建议,“咱家那些地主要种的是麦子。一亩地产麦子就是一两百公斤,除去要交的公粮还能剩下多少?

    你给打零工的人的钱,可能都比卖剩下的麦的钱多,划不着!”

    农民给国家交的公粮,国家粮食局是不给钱的,给个完粮的票,表示公粮已交。

    这个公粮,就相当于农业税。而剩下的粮卖出来才是农民的收入。

    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农民,除了交公粮外,还要交各种提留,什么三提五统之类的。北疆每个农民分的土地相对比较多,交了这些之后,剩下的也能多一些,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农民的日子相对口里要好过一些。

    但在大规模机械化没搞成之前也仅仅是好过,不是非常好过。

    李龙最开始的打算是多开一些荒地,等到棉花值钱的时候,干脆的把地承包出去,当个收租的地主,多舒服。

    但是眼下种地能挣钱但并不多,机械化没开始,农民干活的任务还是很重,所以现在开垦太多的地来种,除非有长工,否则的话,农活就会非常的重。

    自家人根本干不过来。

    “那要么找长工,要么咱们家先别开地了。”李龙想了想说,“反正现在那些好地估计也开得差不多了,咱们等等,等新技术出来,到时盐碱地种得比现在好,那时候再开吧。”

    随着自己的收购站越来越赚钱,李龙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以后种地肯定赚钱,特别是在一个相对特殊的时候,卡着那十年的点,种棉花还真就很赚钱。

    当然等到后期,各种限制之后,到时钱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直接吃地租吧。

    “不开就不开吧。”李建国也知道现在再多地就忙不过来了。有个拖拉机,他大部分时间在机子上,地里的活主要靠妻子,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那要找长工往哪里找?”李青侠自己干活不怎么行,但他觉得自己身上有钱,雇个长工干活还是没问题的,总不能自己和老伴的地心安理得的让儿子儿媳妇种着,却啥也不付出。

    户口在这边,那就得交公粮,其实在他看来,自己直接掏钱交了得了,老大和老大媳妇都不乐意。

    “那还能哪里找?老家找啊。”李龙笑笑,“老家村里那些人,想出来打工赚钱的可不少。这地里的活他们也不是干不了,找个听话的,两个也行。反正咱们家院子房子多,住下就行了,跟着干活,到年底给钱。”

    这后世的路子走过的,李龙说起来非常熟练。

    “也是个法子。”李青侠寻思着,老家村里一人分不到一亩地,种地勉强能糊口,交公粮、提留啥的,搞完也就没剩下什么了,就只能出去打工。

    打工也不是说随便就能打的,有人出去逛一年,啥也没带回来,有人能带回来一些钱,并不多。

    少数算是有本事的,出去干大半年,带回来的钱能让一家人好好过个年,还能余出来年的花销,但来年还要出去打工。

    循环,无解,甚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六十来岁的人,和李龙差不多大的人,这时候还在打工。

    这时候从村里找两个能干且老实的人过来当长工,在家里跟着一起干农活,还是挺容易的。

    当然,此长工非彼长工。这时候在北疆跟着主家一起干活的人,不是主家的亲戚,就是邻居或队里其他人家里的亲戚,算是自己人。

    所以吃住都是在一起的,年底算钱,跟合同工类似。

    “搞那个干啥?活又不是干不过来?”梁月梅不太同意。她很要强的,不想让别人说笑话。

    “能干过来,但不能那么干。”李龙知道大嫂的想法,他解释着,“咱们现在有条件了,还那么拼干啥?我大哥开拖拉机,我在外面开收购站,为的啥?为的是让咱家人过得好。

    那都有这条件了,还要死命干,何必哩。”

    有钱了还要拼命赚钱,那有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梁月梅被绕进去了。她既担心自家雇了长工,会让邻居说闲话,又想着李龙说的的确有道理。

    自家有钱,虽然不比李龙手里钱多,但现钱也是能以万为单位计数的。

    老爷子也有钱,梁月梅没想过,只要老两口不找事情,那她就很开心了。

    “那就找。”李建国想着这也不是办法,眼下农活还不算多,还能干过来,等过段时间,麦子要收的时候,那时候玉米、油葵要浇水,打瓜要起垄打药,麻烦事情比较多。

    就靠妻子一个人根本干不过来,老爹也不是干活的料。找个长工无非几百块钱,多犁几亩地就出来了。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李龙是挺高兴的。

    既然要雇长工,那需要准备的可不少。得有住的地方,李龙的意思就住自己院子的东屋。院子里有灶,能来一个也行,来一家也没问题,反正菜园子里有菜。

    至于给多少钱,这个好说。一来队里打听一下就清楚,二来也要看老家那边的行情,当然还要看干活人的能力。

    另外,李龙也隐晦的提醒了一下,最好找有家的。若干年后,村里出现过有甘省的年轻人把队里小女孩拐走的事情。

    可别出现在自己家里。

    中午炖的是鱼,蒸的米饭。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李龙就跟着老爹去了小海子。这时候天气还不算很热,李龙也很久没去小海子撒网了,他也想看看那里具体的情况。

    从居民点往小海子骑车子走,路两边的确是有不少的地块都被开垦出来,原来的芨芨滩、苦豆子滩变成了农田。

    按李建国的想法,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能开垦的荒地了。剩下的盐碱地,那盐壳子非常厚,上面一层晰出来白色结晶,直接就能当某种化工原料了。

    这样的地方,除了一些芦苇和一些白刺、碱蒿,几乎没有其他植物能生存下去。

    现在村子里没有人想要去开垦这样的地方,因为没意义,纯赔钱。

    但谁又能想到,再过十来年,这样的盐碱地,都会被开垦成良田种了棉花,大片的盐碱地被承包出去,按地块标价,都是以万为单位起的,当然,年限也长。

    到了小海子,李龙看到芦苇已经长得很高了,海子里水位挺高,水很绿,有些地方很清彻,有些地方因为长着水藻,看不到底。

    靠近闸门的地方,能看到有一些游鱼快速的窜走,应该是一群鲫鱼。

    “发洪水的时候,这地方差点儿就冲断了。”李青侠指着北面坝体说道,“你大哥说这坝原来是一层苇子一层土压出来的,所以不稳当。

    当时洪水来了,两边泄洪,把水量朝两边放下去了,算是保住了这海子,不然的话,这里面的鱼估计就都冲跑完了。”

    李龙站在坝体上想着事情。这海子在自己的记忆里,上一世就这两年,甚至往前两年就被冲掉了,后面因为存不住水,每年洪水来了,这里面已经没冲的必要了。

    但现在这海子保住了,那就需要年年注意。

    与其这样年年担心,还不如一劳永逸,想个比较彻底的办法来解决。

    不然的话,就算自己对队里有帮助,也不可能让队里年年在这个时候出义务工抗洪。说实话,抗洪是应该的,但小海子如果冲掉后对队里居民生活影响不大,那到这里抗洪防洪,大家时间长了肯定是有意见的。

    他打算抽空找个水利专家研究一下,看怎么能把这件事情彻底解决掉。(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96668/283747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