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381章 老搭档了

第381章 老搭档了


“要说这唱曲儿,除了四大南腔之外,小弟前日前往襄阳,走水路路过安庆时,层听过一种《采茶调》,虽是民间土调,却清丽悦耳!”刘绍宗坐在陈凡身边,两人聊得颇为投机。

刘绍宗这人是典型的官宦子弟,他谦逊有礼,书读得很好,身上世家公子的约束也多。

难能可贵的是他可能还年轻,没有被社会风气沾染太多,仍是个心思较为单纯的年轻人。

至于他说的《采茶调》,陈凡听了太多了。

待他说完便笑吟道:“正月采茶是新年,郎持账簿上茶山,茶山脚下十八亩,当田押地赎娇颜!”

刘绍宗听到这段后,惊讶的看着陈凡:“陈兄竟然连《采茶调》都知道?世人都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陈兄,还有你什么不知道的?”

陈凡哈哈一笑:“恰好塾中有个夫子来自安庆桐城,他没事的时候,便喜欢唱两句《十二月采茶》,久而久之便也听会了。”

就在刘绍宗正准备追问时,突然琉璃水阁中来了个下人,在刘讷身边说了些什么,一边说,一边还朝陈凡看来。

待他说完,刘讷愕然地转头看向陈凡:“文瑞,这支《龙凤巾》竟是你写的?”

此时,台上的秦妙音刚刚唱完,众人还沉醉在新曲中,当他们听到刘讷话时,全都惊讶地转头看向陈凡。

刘绍宗更是长大了嘴,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凡。

陈凡笑吟吟站起朝刘讷拱手道:“前日恰与秦大家在舟中巧遇,听说她也要来老先生府上贺寿,便顺手写了支曲子,为老封君寿。”

听到这,一众官员心中感叹,这陈凡,经学文章做得好,深得当世大儒刘讷推崇,听其言,确实对文章一道有超越众人的见解。

更难得的是,这位还不是个刘讷般古板的正人君子,这戏排地更好。

这是什么?

这才是文人骚客啊,别人与之相比,好像都有些附庸风雅了。

在大梁,官员士人是将填词视为风雅之事的,很多人都以在家班中排了新戏,然后借给别家去演为荣。

就好像后世的有钱人,他们请来很多超级巨星,自己做导演,拍出戏来,走到外面那就有的吹了,那啥太极拳这电影知道吧?我马首富拍的。

底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哎哟,竟然是马爸爸拍的?拍得真好,一点都不尬,好好看哦!”

显然,这里面有吹捧的成分,但首富在其中获得了多巴胺,以及电影明星般的待遇,这就足够了。

可陈凡不同啊,陈凡排出来的《龙凤巾》,不仅不尬,反而水平真得很高,六层楼那么高。

刘讷虽不喜欢家班戏子,但也没有古板到不给别人听戏的地步,他笑呵呵道:“好你个陈文瑞,写得一个《三国志演义》来,偏又就着那什么小说,钻研出这些来,又是桌游,又是新戏,还有什么?快些说来!”

一众官员们听到刘讷这话,顿时哗然一片,最近《三国志演义》风靡南都,南都这地方的各大衙门,大多都是养老的闲职部门,自从那什么《三国志演义》面世,这些官员们每日里上衙,忙完了手里仅有的那点事儿后,便茶一杯,书一捧,看到下衙,吃完饭后再看一会儿,这已经都成诸位大人的生活习惯了。

他们心中总在好奇,这海陵就距得不远,也叫人去打听罗贯中是何方神圣。

在他们心中,罗贯中应该是个潦倒卖文,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

可谁知,《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竟然是陈凡,是那个被刘讷推崇不已得少年。

有人赞赏,自然就有人不爽。

坐在刘讷身后不远的孙旵,听到这《龙风巾》,立时那日被陈凡嘲讽的场面便浮现在了眼前。

看着一边微笑行李,一边起身朝周围谦逊还礼的陈凡,他胸中有股子无名之火,从刚见他时被压抑的小火苗,“蹭”一下燃成熊熊大火。

可别看孙旵虽然在商人黄至筠面前表现的很愚蠢,那是因为他以为自己是朝廷的四品京官,觉得只要自己随便说句话,别人就要上杆子去巴结,所以那日他才行为肆无忌惮。

但其实孙旵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他并没有在陈凡最风光的时候站出来,跟刘讷唱反调,反而和光同尘,一齐吹捧着陈凡。

陈凡这边自然不知道孙旵对他的又嫉又恨,这时,他正笑着接过刘母的赏银。

看着眼前的五两银子,陈凡对刘讷道:“长者赐不敢辞,谢过老封君了。”

刘绍宗在一旁笑道:“祖父,今日陈兄在此,断不能如此轻易放了他去,陈兄大才,还知安庆府的采茶调,我猜他腹中定然还有本子,何不今日当场让黄家班念白助兴?”

刘讷瞪了这个跳脱的孙子一眼,显然是不想再麻烦陈凡的。

陈凡今日出得风头太多了,也连连摆手,逊谢不已。

一众官员在场,行止要有个度,出风头可以,但不能把风头全都出了的道理陈凡还是知道的。

就在这时,一旁的孙旵突然起身笑道:“陈秀才果然名不虚传,一曲《龙凤巾》已令满堂生辉,连老封君都赐下赏银。只是——”

他故意拖长语调,眼带讥诮地扫视众人,“真正的才子当如曹子建七步成诗,陈秀才既然连安庆的土调都熟稔于心,何不趁此良机,即兴为新曲填词?秦大家就在台上,若陈兄能当场谱出一支新戏,让黄家班献唱,岂不更显我南都文坛风流?免得众人以为,陈兄的才华只存于私室,到了众人面前便露了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陈秀才是找人代笔的呢。”

听到这话,刘讷和刘绍宗祖孙两人同时眉头一皱,表面看起来,孙旵是在恭维陈凡,但内里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陈凡若是不能当场填了词来,很可能就会被人诟病为找人捉刀了。

别小看这种流言,大梁的士大夫为了附庸风雅,找人捉刀写本子的事情多了去了。

流言一旦传出,对陈凡的名声总是不好的。

刘绍宗不由暗暗后悔刚刚他提了那什么采茶调,于是抢先道:“孙大人,这写曲子毕竟不是写诗,写诗可以七步,本子七步可写不完咯!”

刘绍宗毕竟大家子弟,这段话用玩笑的口吻说出,既给陈凡解了围,又不让孙旵这个客人难堪。

孙旵却根本没拿他一少年当回事,只盯着陈凡道:“陈秀才最近在南直好大的名声,就连本官在乡野都听说了《三国志演义》,怎么?今日有幸得见真人,陈秀才却不敢展露一二吗?难道……”

他拖着长音,呵呵四边看去,好似对众人道:“难道真有捉刀人?”

周围有些看不得别人好的客人,此刻也“嗤嗤”笑起来帮腔。

刘绍宗再好的脾气,这时候也生气了,他转头低声对陈凡道:“陈兄,你是不是得罪他了?”

陈凡简单将不系园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绍宗顿时大怒,他刚要起身,谁知被陈凡一把按下。

“陈兄……”刘绍宗急道。

陈凡朝他点了点头,随即转头看向孙旵。

只见他眉峰微挑,却不露愠色,反是笑吟吟起身,朝刘讷及众人拱手道:“孙大人说笑了,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岂敢比肩古人七步成诗?然今日老封君过寿,填个新词嘛,在下却也不敢推辞——那便只能勉为其难了!”

说罢,他目光转向台上的秦妙音。

秦妙音跟他老搭档了,见状连忙盈盈一礼道:“陈先生赐曲,妙音求之不得。”


  (https://www.shudi8.com/shu/696522/3571834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