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 第918章 孝顺礼

第918章 孝顺礼


进了屋子就好,火炉里烧着木柴,大部分是灌木,小部分是木头桩子。

平原地带树林少,砍一棵,要三五年才能补上,所以树木桩都是要拿来烧掉的,避免资源浪费。

“哇哇炉!”

看到燃烧的火炉,陈邢立刻兴奋起来。

“哈哈,火炉,可以烤肉吃!”陈莉也是开心嚷嚷起来。

“好好,烤肉,烤肉!”

姥爷笑着打开柜子,把里面的节约下来的油料、储备的猪肉都拿出来。

今年村子还是杀了一头猪,家家户户分了几斤肉。

他们舍不得吃,全做成了腊肉、熏肉,就等着几个孩子回来。

“嘻嘻,大姐,猪肉,我们一起烤猪肉!”陈莉立刻蹦蹦跳跳跑过去,还不忘记喊张海杏。

张海杏和陈昊提着一大包物资进来。

陈建军在后面,把两麻袋的煤卸下来,这是给周家预备的防寒燃料。

周家沟树木少,都是用来盖房子的,舍不得砍。

冬天取暖,使用灌木、草料,热量其实不足的。

公社的供销社也有煤出售,不过以他对周靖的了解,肯定是舍不得买的。

冷?

那就躲在床上不下来,自然就不冷了!

“大老远的,送煤来,多不方便?”周靖不好意思说道:“我们生产大队,今年公社那边换走了一头猪,除了发下来一批旧衣服,还有一些票。”

“我也分到三百斤煤票,已经全换了!”

买煤要煤票!

不然,陈锋直接在天津这边的公社供销站点直接买煤了,何必大老远送,多费空间!

车子启动时,他就把放在车屁股的煤给收进了空间。

到了这边才又偷偷放进去。

节约油啊!

煤票是1955年开始出现,但全国推广,却是在1962年。

不知道不是不是南锣鼓巷都跟着陈家制作蜂窝煤,在这个冬天推广到整个四九城,产生了额外的因果效应。

一些小工厂都制作出压煤球机!

不是所有工厂都守旧,不愿意迎合市场变革的。

实际上,很多工厂领导都很有一颗进步的心!

发现用煤球混合黄土,燃烧持续时间长,使用的成本价再次变低,很多家庭也开始愿意在冬天家里烧煤取暖,不去节省那少得可怜的几分钱!

数百万普通人烧煤取暖,煤厂那边供应再次出现紧张,连带着煤票都变得紧张起来。

这些票,还是陈锋用猪肉交换时,别的厂附带的。

个人不好拿到大量票据,工厂单位就简单多了。

“家里有火炕没?”听说周靖买了煤,周清多问一句。

她现在房子烧的是木柴,而且还是松木,天然就有轻微香气,几个月大的陈邢就喜欢老是趴在婴儿床上,瞅着火炕傻笑。

进场半夜,小家伙醒了,顺着床边,爬上床,在爹娘边上瞎爬。

火炕带来的温暖,不会让他感冒生病。

“还没,等明年开春,我在给爹房子装一个。”周靖看到亲爹把陈建军带来的礼物大部分都要没收的姿态,顿时急了。

“爹,给我留几包烟啊!”

得益于昨天几个小领导上门拜访,老爷子分出一小半,加上两坛子的养生酒,让陈建军带过来。

周靖爱喝酒,爱抽烟,典型的乡下汉子!

可因为妻管严,不敢买,只能眼巴巴等着陈锋来接济。

姥爷随手看了看,挑了一包最便宜的大前门,丢给儿子。

看到里面还有一包中华烟,都乐了!

他也吸烟的!

只是更舍不得买好烟,都是抽廉价烟丝。

“爹,我给你买了好烟!”周定海把一包牡丹送给亲爹,烟票还是陈锋赞助的。

“哈哈,还是儿子乖!”

周靖立刻把牡丹收进自己的口袋。

“爹,我给你买了好酒!”周伏波打开自己的书包,这是老太太给他们缝纫的,样式参考陈锋画的背包,跟后世旅行包很像,用的还是羊皮。

周靖笑得合不拢嘴。

周伏波给他买了一瓶西凤酒,酒票也是陈锋卖猪肉换来的。

得亏是新年将近,百货商店这次库存大甩卖,一口气放出大量物资,不然平日里买好烟好酒不容易。

舅妈瞪了两儿子一眼。

不用想也知道,儿子把她负责‘托管’的钱,去买烟酒了!

“娘,我们也给你买了东西。”

陈锋他们几个看着,现在是两个小家伙的表演时间。

两兄弟给亲娘买了发钗、洗发膏。

舅妈都不认识洗发膏,一边心疼钱,一边又高兴两个儿子总算长大了好多,问道:“这是什么?”

海鸥洗头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的热销商品之一,它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膏体,用塑料盒装,上面印有一只海鸥的图案。

“这是洗头发的!”

陈莉抢答道:“舅妈,看看我的头,是不是很干净?”

“哦,原来是这样的。”舅妈忍不住笑道:“莉莉头发又长又漂亮!”

“嘻嘻!”

海鸥洗头膏虽然没有后世洗发露好,但能够去除头皮屑,防止头发脱落,还能让头发变得柔顺光泽。

1952年产老古董品牌

很多人都喜欢用海鸥洗头膏来洗头,觉得它比肥皂更好用,更有洗发水的效果。

“不过这个不要经常用,一个月用一次就好。”周清提醒道:“这个有副作用,长期用,会让头发干枯发黄。”

“好,我会节省着用。”

给亲娘礼物,再就是孝敬两个老人。

相比给父母的小物件,两家伙给老人就是大物件了,座钟不算。

一个是竹壳热水瓶,出色的保温性能使得烧好的开水能持久保温,现在乡下贫困,很少能有票买工业品。

不像80年代,三大件都能流入乡下。

一个是牛皮热水袋。

老式热水袋,一种是陶瓷的,装满热水,可以放很久。

一种牛皮制作,高标号胶水封死,类似后世的热水袋。

陶瓷的最好,但价格死贵,牛皮便宜一些,但也只是相对的,几块钱呢!

牛皮包本身昂贵,而且使用高标号胶水,那就更贵了!

两个老人眼睛湿润了!

自家孙子会挣钱,会给他们买礼物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93782/2837496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