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 老脸越来越红
李青峰收了两天的粪便,收效甚微。
实在是所需有机肥太多,而野生动物的粪便又过于小巧。
除了类似野猪这样的大型动物之外,其他动物的粪便数量都比较少。
就算是野猪的排便量也是远远比不上家猪的。
家猪就算只是小猪,一天都能排泄好几斤粪便。
野猪的话,活动量太大,消耗也大,能排出来的废物就少了。
李青峰用来沤肥的土坑挖得很大,如今倒入各种茅草树叶什么的,也才堪堪堆了三分之一而已。
想要快速将土坑填满,至少需要再来几百头野猪才行。
不然的话,就只能慢慢等了。
在等待动物们排便的同时,李青峰忍不住掏出手机刷起了小视频。
因为他先前看过俸如昌的视频,所以系统第一时间就给他推荐了俸如昌的新视频。
在新视频里,俸如昌卖起了农家土货。
说是帮村里人卖的。
李青峰还有些意外。
第一次去高山村的时候,他可是亲眼看到俸如昌跟村民们的关系是很恶劣的。
第二次去的时候,俸如昌也是跟他倾吐了不少有关村里人的烦闷。
这才过去几天,怎么就开始帮村里人卖土货了?
李青峰知道俸如昌大约会改变心境,但着实没想到他会改变得这么快。
看了他最新的几个视频才知道,原来他们村村民的一大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山中的野生菌子。
而野生菌子一般都是从四五月份开始进入盛产期的。
本来今年也该跟往年一样,菌子一进入盛产期,村民们就热热闹闹的进山去采蘑菇,然后卖蘑菇。
但俸如昌在视频里说,不知为何,今年山中的菌子少得离谱。
以至于村中老人们的收入一下子就断了。
有些人进山一天,就采半斤菌子。
如此一来,本就不富裕的村民们可谓是雪上加霜。
没了这个固定收入后,日子也越发艰难。
村里的矛盾也因此而被激化。
有些村民甚至会为了几个鸡蛋大打出手。
他看不下去了,所以就提出了要帮村民们卖农家土货的事情。
李青峰看完视频后,只觉得老脸一红。
而且越来越红。
奇了怪了,怎么就老脸一红了呢。
又不是大姑娘了。
哦,原来是高山村的蘑菇没了。
好巧不巧的是,他前些天弄了不少蘑菇回来。
还连夜加班加点的才总算是将蘑菇们都处理好了。
他是收益颇丰了。
可高山村的村民们就惨了。
守望了一个冬日加一个春日,终于等到山里的菌子进入盛产期,结果好多菌子一夜之间原地消失了。
这着实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
李青峰老脸越来越红,想着山洞仓库里藏着的那些干蘑菇,甚至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恨不能立马闪回山洞去,然后把菌子原封不动的送回高山村。
可他不能这么做。
那些菌子已经变成干菌了。
无论他用什么办法,也无法将蘑菇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
看着视频里的俸如昌以及他身侧的老人们,李青峰很是头大。
这可如何是好啊!
看这俸如昌的流量也是不行的。
连评论都没几个呢。
仅有的几个评论都是来认领老人的,顺带在评论区吹捧一番自己爹妈的农家土货。
路人游客近乎没有。
甚至就连点赞都没有破百。
只能说,流量这种东西真的很迷。
有些人随便扭一扭腰,就几十上百万的点赞。
有些人费尽心思,也抓不到流量的尾巴。
还有些人,钓个鱼都能钓成顶流。
唉,这世道真的乱了。
李青峰关掉手机,继续看着动物们排便。
手中的鱼干已经所剩无几,如果动物们继续排便的话,他还要继续捞鱼做鱼干。
不过,不能继续捞绿水村的鱼了。
得去其他地方的河道看看。
这么一想,顿时就想到了高山村。
高山村跟绿水村虽然不在同一个省份,但就是俩邻居,气候相差不大。
很多物种也是大差不差。
估计那边的小鱼味道也会不错。
李青峰看看动物们,看看鱼干,随即又重新打开手机,给俸如昌发去信息。
俸如昌这些天可真是忙疯了。
虽然他给村民们卖农村土货没卖出什么成绩来,可是,因为这件事,他跟村民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再加上他是大学生返乡的,对于很多新兴的事物都比较了解,于是村民们就破天荒的给他送‘麻烦’。
这家的电视机锅盖伞收不到信号,喊他帮忙弄。
那家儿子寄回来的新手机不会耍,让他教。
就连给小孩买了药回来,不太看得懂用药说明书,也跑来问他。
这些麻烦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人们来说,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电视锅盖伞的信号关乎一家人的闲暇娱乐。
新手机可以跟远在外地打工的子女视频。
小孩的用药更是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
但是,这些‘麻烦’对于俸如昌来说,却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人扭了一个礼拜都没找对方位的锅盖伞,俸如昌只是用了午后的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收到新手机的老人更是把手机玩死机了都没玩明白,结果俸如昌来了,花了两个小时,耐心教他三四遍,他竟然学会了。
还有孩子咳嗽的药,先前把控不好量,老人不敢随便给孩子吃,愣是让孩子咳了好几天都没见好。
最终是硬着头皮找了俸如昌看了,把药搭配好了,用量准确了,孩子吃了药,当天就见了效果。
这一桩桩一件件,再加上俸如昌主动提出帮村民们在网络上售卖农家土货 ,饶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软化。
村民们如今见到他,都乐呵呵的主动打招呼。
偶尔还有人会往他怀里塞各种农家蔬菜。
因为他家忙于照顾咖啡园的事情,所以家里的田地伺候得不是很好。
瓜果蔬菜这些都较为贫瘠。
这天他从山里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村民家中,那村民喊住他:
“如昌,你等一下。”
俸如昌在院门外站定。
扭头就见六十来岁的老大爷脚步匆忙的扭头回屋,没一会儿,又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个塑料袋。
(https://www.shudi8.com/shu/687524/2837377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