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天唐锦绣 > 第二二三四章 破城最易

第二二三四章 破城最易


本已抱定必死之志的唐军见到主力终于抵达,顿时爆发出惊天气势,在王孝杰率领之下非但守稳了桥头阵地甚至趁势发起反击,一举将敌人的奴隶军团杀得连连后退。

    当唐军轻骑由冒着大火的浮桥疾驰而至,尚未接战便在马背上弯弓搭箭予以骑射,在箭雨落下不久便猛地扎进敌军阵列之中,马槊捅刺、横刀劈斩,猛冲猛打、如入无人之境。

    不到一炷香功夫便硬生生凿出一条血路,敌军士气终于崩溃,再也顾不得身后督战队之砍杀,丢掉简陋兵器抱头鼠窜。

    王孝杰喘了口气却也没闲着,带着火枪兵朝着敌军布置在两翼的骑兵便冲了过去,火枪砰砰之声犹如炒豆一般密集,硝烟升腾弥漫,敌军骑兵非但不敢还击,更在仓促之间丢下一地尸体的同时调转马头撤退,向着摩苏尔城方向疾驰而去。

    唐军骑兵任其离去,而是追着溃散的奴隶军团肆意劈斩、射杀……

    等到顶盔掼甲的薛仁贵策骑而来,见到这一支死守桥头的先锋队几乎死伤过半,余下的也各个带伤,便面容严肃的跳下马背,大步来到王孝杰面前,见其欲行军礼赶紧伸手握住其肩膀,沉声道:“强敌在侧、军情紧急,不必拘泥于军礼,此番你率领麾下将士死守桥头为主力争取渡河之机,当为首功!”

    而后,他环视左右,大声道:“本将会为汝等向兵部请功,阵亡者功勋照旧、抚恤翻倍!”

    一众兵卒大喜。

    薛仁贵又拍了拍王孝杰的肩膀,俯身在他耳边道:“将阵亡将士都收拢起来,火化之后将其骨灰带回安西都护府。另外,这些兵卒之抚恤由你亲自负责发放。”

    王孝杰心领神会,重重点头,明白薛仁贵这是在教他如何收拢人心。

    权力的执行自上而下,但权力的形成却是自下而上的。

    上官可以赋予权力,但权力的执行却要来自于底层的支持与拥戴,没有这些,所谓的权力不过一个虚名而已,这一点在军中尤其凸显。

    朝廷可以任命官职,将军也好、副将也罢,仅只是名分而已,每一道命令都意味着兵卒在执行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倘若不能收拢人心、获得支持,再大的官职也只是好听。

    而作为主将的薛仁贵将这样的机会交予他,这就是不遗余力的提拔与栽培。

    薛仁贵转过身,对身边校尉道:“扑灭浮桥大火,今夜务必全军渡河,明日一早攻打摩苏尔城!”

    “喏!”

    校尉迅即策骑前往各部传达命令。

    王孝杰忙道:“启禀将军,摩苏尔城那个城主的两个儿子一死一俘,都在咱们手里!”

    薛仁贵一愣,笑道:“那你可是要发财了!摩苏尔城早有准备,几百年咱们能攻陷城池也很难将其全歼,局势不妙的时候他们肯定弃城而逃,从而带走大量金钱。此战之后凭着这一死一活,定能狠狠勒索一番。”

    自从安西军与大食屡次大战,便发现了大食人的这个习俗,且不论战场之上如何你死我活,但都默契的不向对方贵族下杀手,俘获之后更会私底下谈判约定赎金予以赎买。

    安西军有样学样,自此从大食人那里勒索了不少钱财,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参与俘获的部队要分大头……

    王孝杰咧嘴一笑:“弟兄们为了帝国长途奔袭、远征作战,不少人身死异域、埋骨他乡倒也未必都是为了帝国荣耀,功勋、钱财总是要分润一些的。”

    对于底层兵卒来说,既无升迁之希望,亦无家国之情怀,当兵打仗就是为了免税、领钱,只要钱给足了,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毕竟过于贫困的生活才更为悲哀……

    ……

    浮桥上大火刚刚燃起,火势很大,但扑灭也很容易,毕竟桥下便是河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唐军主力渡过浮桥,底格里斯河西岸密密麻麻扎满了营帐,简单用饭之后,长途奔波的兵卒尽可能休养生息积蓄体力,骑兵则在外围来回游弋、巡视,谨防敌人有可能的骚扰、偷袭。

    中军帐内,薛仁贵坐在展开的舆图之前,听着王孝杰对于敌军战力的汇报。

    王孝杰捧着茶杯喝着热茶,侃侃而谈:“据说盘踞在摩苏尔城的亚述人其历史可上溯至几千年前,其建立的国家也曾一度成为两河流域的霸主,不过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口口相传,并未有文字、史料等予以证明,他们随便挖出一个遗迹,便吹嘘是一千年前、两千年前……”

    “其军队战力一般,除去那个所谓的‘禁卫营’之外不足为虑,即便是‘禁卫营’,也有超过半数在今日的战斗之中折损,所以现在摩苏尔城内虽然尚有数万军队,但可堪一战者屈指可数。”

    薛仁贵点点头:“你的意思是说,现在摩苏尔城最大的防御力量其实就是坚固的城墙,只要敲开这层壳,便可予取予求?”

    “没错!”

    王孝杰信心十足:“末将率领五百兵卒便可守住桥头阵地,可以想见敌人的战斗力是何等拉垮。”

    薛仁贵想了想,提醒道:“有没有可能敌人根本未尽全力?”

    王孝杰一愣:“将军是说敌人有些轻敌了?”

    “也未必就是轻敌,或许摩苏尔城内的亚述人并不愿意与咱们死磕。正如你所言,亚述人有着悠久光辉的历史,自然也有着骄傲,又怎能心甘情愿给征服者大食人卖命呢?”

    “将军之言有理,是末将有些忘乎所以了。”

    王孝杰马上意识到自己因为桥头之战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进而轻敌:“敌军之所以未能攻陷桥头阵地,原因大抵是轻敌与保留实力两者皆有。”

    “没错。”

    薛仁贵见他马上意识到错误,很是欣慰:“所以一旦咱们踏破城墙攻入城中,必将遭遇想象之外的顽强抵抗,倘若咱们认为桥头之战便是敌人的真正实力,肯定要吃一个大亏。”

    任何时候,“轻敌”都是最大的弊端,所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没有下限。

    王孝杰诚惶诚恐:“末将粗鄙,险些误了大事!”

    薛仁贵摆摆手,不以为意道:“谁还能不犯错呢?不必因此自责。况且太尉有句话说得很好: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即便咱们尽可能将敌人想象的强大并且因此精心布置、全力以赴,但也要认清敌军之战力远不如咱们的事实。”

    华夏历史上是从何时淘汰青铜兵器呢?

    薛仁贵说不准,或许是八百年前,或许是一千年前……

    所以,一支连最精锐的部队都凑不齐铁甲、要装备青铜甲胄的军队,又如何与武装到牙齿的唐军相较高下呢?

    重视敌人是必须的,但是当武器装备形成代差碾压,敌人根本看不到半点获胜之希望。

    王孝杰道:“明日攻城,末将恳请为先锋!”

    “你快拉倒吧!”

    薛仁贵赶紧拒绝,理由很是充分:“这一路上你每每作为先锋战功拿到手软,你可知军中有多少人对你羡慕嫉妒?都是孤军深入远征万里的好兄弟,好处你得往外分润一些!”

    王孝杰:“……”

    所以仗还没打呢,您就已经将这当成一桩功勋了?

    说好的不能轻敌、重视对手呢?

    ……

    半夜时分,摩苏尔城内有使者前来,说是代表城主有要事与唐军主将洽谈,却被薛仁贵下令驱逐。

    兵临城下、箭在弦上,还有什么好谈?

    即便要谈也得等到城破败敌之后彻底掌握主动权,再将敌人放在砧板上摆弄好姿势,想怎么谈、就怎么谈。

    翌日拂晓,万余唐军在摩苏尔城东门外展开猛攻。

    摩苏尔城规模颇大,周边城墙达十里,虽然这种规模的城池在大唐只能算是中小规模,但区区万余人是不可能完成包围的……

    王孝杰顶盔掼甲站在薛仁贵身后,遥望着唐军老一套的攻城战术——盾牌掩护冲锋、城下埋设火药、点火成功撤退……然后轰然炸响,城墙倒塌,重甲步卒由城墙坍塌处突破敌军防御,杀入城内。

    不仅索然无味……

    就连薛仁贵也轻叹一声:“正如太尉所言,自火器出现之后,战争模式已经彻底改变了啊。”

    兵书战策之上多种攻城之战,现在已经全无用处。

    再是高耸、厚重之城墙,也抵不住火药之爆破——如果能,那就加大剂量。

    攻城战最为艰难之处就在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覆盖之下,正常情况来说若无守军数倍之兵力,是绝难攻陷一座城池的。

    即便兵力数倍,亦要付出巨大代价。

    故而即便是古之名将,面对攻城战时也要大伤脑筋……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

    攻城战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突破城墙防御,而是攻入城池之后剿灭敌军残余势力的巷战。

    随着一阵震颤大地的闷响,硝烟腾起之处摩苏尔城的城墙有数处坍塌,前方厮杀声惊天动地,身披重甲的唐军兵卒已经由坍塌处潮水一般涌入城中。

    破城,轻而易举。

    “或许,以后的城池已经无需建设城墙来增加防御……”


  (https://www.shudi8.com/shu/685906/86093494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