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人脉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人脉


这个年代,其实共和国已经有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

只不过此项法律针对的主要是身有公职的贪污犯而已。

普通人很少有人能触犯这样的罪名。

除此之外,这个年代,共和国也规定了公民在海外收入要依法纳税,以及个别高收入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但问题是虽然有法可依,但想要落在实处却很难。

有关的监督机制欠缺,相关部门也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技术和手段。

以至于这些法规和条例完全形同虚设,有关部门根本没办法去贯彻执行,保障税款的缴纳。

实际上,对这个年代的共和国的公民来说,甚至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如果赚到了远超常人的收入,还需要为此缴纳个税。

人们思想意识里,也根本没把缴纳个税当成公民应尽义务。

即使知道了相关法规条令,也无不抱着“我凭劳动和本事挣来的钱,凭什么要缴税”的念头,置若罔闻。

因此即便是有人收入的确达到了应该缴税的标准,也没人主动认缴的,反而会认为去缴税的人才是傻瓜呢。

否则改革开放也那么多年了,国内经商的人里,或者出国捞金的人里,总会诞生出几个符合标准的高收入的代表。

有些人都已经开始仿照发达国家的精英群体,打高尔夫球,住别墅,坐豪车,办酒会,为自己营造一种上流社会的人设和生活了。

但怎么就没见他们主动缴纳个税呢?

还有国内演艺圈,有些大红大紫,极具商业价值的头部明星,出场费也已经开始突破万元大关了。

他们的灰色收入也很了不得,在国内绝对符合应缴个税的标准。

但为什么依然没人主动去做,反而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时不时就暴露出某些明星偷税漏税的丑闻呢?

其实说到底,根源就在于当代国内社会,人们普遍对于缴纳个税一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而且达到这个标准的群体毕竟人数太少了,政府还有无数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为少数几个人花费精力人力去抓这种事,根本得不偿失,这才给了那些先一步富起来的少数群体有隙可乘。

所以说,别看这次宁卫民归国,他弄了这么多钱回来。

但以当下的客观环境而论,他即使不缴相关的税费也没事,绝对不会有人主动登门来催收,更别说什么相应的惩罚了。

即使日后税务部门真的登门来询问他此事,他也可大以打装傻充愣,以不知道相关规定或者不懂得相关法律为由来搪塞。

甚至退一万步讲,即便真有人盯上他,故意为难他也不要紧。

毕竟他在海外拥有多家企业,只要把利润都挂在那些企业的名目下,本身就能通过合法的财务方式,来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照样不用交税。

只是话又说回来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思想境界和能力都有不同。

对别人来说,能靠钻这个空子不缴税或许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但对宁卫民而言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其中的原因很好理解。

首先宁卫民不是小商小贩,他是注定要做大买卖的。

他在国内给自己规划的事业版图庞大极了,远超这个年代所有人的想象。

尤其这次带着充沛的资金回国,他更是打算趁着国内经济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抢占优质资源,整合自己国内事业,完成初步布局。

那么可想而知,哪怕从投资的合法性的角度出发,他也需要用缴税来证明这些资金的来路是光明正大的。

何况像他这注定会掌握不少头部资源,必定会成为国内商界传奇的大人物,日后要被人挖出曾经偷税漏税的事儿,那还像话嘛。

为了几个小钱儿,他完全没有啊。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是为了自己的企业声誉,还是个人名誉,宁卫民都是绝对不愿沾染偷税漏税嫌疑的。

其次,更勿论宁卫民本身也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虽然他是个孤儿,但以华夏血脉为荣,仍然是他根深蒂固的本色。

别的不说,他去日本割韭菜为了什么啊?

肯定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暴富啊。

他同样希望能够用日本收获的财富反哺家乡,为尽早实现国富强民的远景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那么除了回国投资之外,缴税当然就是必要的实际行动之一。

否则他所谓的“爱国”不就成了光说不练的“口花花”了嘛,他骗鬼呢。

也因为宁卫民心怀一份责任与义务,所以一直以来,在主动缴税方面,他都堪称道德标兵。

实际上,早在他去日本创业的初期,他就已经开始主动缴纳个税了。

无论是他从坛宫饭庄拿到的奖金,从皮尔卡顿公司获取的收入,在他每次归国之后,都按照比例向京城地税局做了申报和缴纳。

后来,就连他把自己的奖金与东京坛宫分店所有的国内员工分享,也是预先扣留了足够税款,他才把其他的钱分发给大家的。

等到回京后,他仍然会代表大家去税务部门缴纳个税。

说实话,近年来,宁卫民在京城地税局代表所有人所缴纳的个税,累计起来至少也有小两百万的数额了。

以至于他逐渐都成了京城地税局的名人。

上到局长,下到科员,或许税务局里有没见过他的人,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他名字。

许多人更把他屡次拒绝税务局想要对他登报表彰的事儿当成茶余饭后,没事儿最喜欢讨论一下的话题。

几乎每个人都好奇他怎么会这么大方,又这么清高。

别说拿钱不当回事了,居然就连荣誉都不稀罕,他图个什么呢?

所以说,这次归国,宁卫民仍然是必定要缴税的。

只是让他感到为难的,就是这次他可是带着二百亿日元回来的,钱真的有点多了。

想想看,即使按照官方兑换比例计算,这笔钱也相当于七亿人民币了。

如果他去主动缴税的话,恐怕是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这年头共和国哪儿有人有这么多资产的?

别说财富上亿了,有一千万的都少之又少。

而能有上百万的财富,已经是国内商界的人尖儿了。

完全可以说,宁卫民带回来的这么一大笔钱,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范畴。

那要是他就这么缴上去,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

绝对得失控!

实际上还别说税务局的那些人了,即使是跟着他去东京为餐厅当保安的那几个特殊部门的同志,比如边罡和郑强,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法正常面对件事儿呢。

没错,边罡和郑强在东京已经好几次友情客串宁卫民的保镖了。

他们对宁卫民做金融投机和出售银座地产的事儿不但都有一些了解,甚至有些事他们也参与帮忙了。

但他们也依旧想象不到,而且不敢相信,宁卫民真能从中能获取如此巨大的收益。

宁卫民的收益数目,曾经一度让他们感到震惊茫然,很纠结很痛苦。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是有责任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对国内进行汇报的。

可他们也吃不足,由此而带来的结果,会对宁卫民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最终还是宁卫民主动对他们说,让他们参与就是没想瞒着什么,只是希望他们实事求是,能为自己对国内说明一下这些钱是怎么赚到的,这才让他们释怀。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宁卫民回国需要面对的问题始终都只有一个——容易树大招风啊。

他既不想自己贸然捐献出这么一大笔钱,引起过度的轰动,也不想给自己带来无谓的麻烦,同时更不想愧对国家,确实想为家乡做点实事,这可就难了。

于是怎么缴税,怎么能给自己找到足够的保护。

怎么才可以避免被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盯上,把自己当成肥猪吃掉,就成了一个需要谨慎小心来应对的技术活。

没别的,宁卫民想来想去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也就是回来之后赶紧求见霍延平,看看这位“第一部”的大司长能不能给自己当保护神。

他在官场认识的够分量的人物似乎只有这一位,也只能寄希望于霍延平的人脉,能妥善解决此事了。

而且那句老话说的好,钱要花在刀刃上嘛。

现在国内到处缺钱,京城政府为了办亚运会,怕也是穷得很了。

宁卫民当然也不希望自己的钱缴了上去,就被什么人给随意截留了,或者是挪用在什么无意义的方向上。

如果霍延平牵涉进来,起码也可以保证这笔钱走正常的流程去使用,这也是一个好处。

不过即便如此,霍延平也不是宁卫民想见就能见的。

宁卫民虽然几次三番打电话急着想要去拜访,可现在霍延平也不比过去那么有时间了。

他忙的很,每天的日程安排的很紧,最近怎么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间。

后来还是宁卫民足足等了一周,都到五月中旬了,才等到了霍延平秘书彭原的来电,通知他第二天傍晚七点,可以去霍延平家里见他。

对此,宁卫民绝对没有一点不高兴的,只感到庆幸无比。

因为彭原对他很讲交情,居然还顺带透露给他一个内部消息,说霍延平的位置很可能要再往上动一动了。

不用说,霍延平再往上动那就是副部了,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能量更大了。

这么一来,宁卫民所求的事儿,当然难度也会大大降低,这还不是件大喜事嘛?

所以当天去赴约的时候,宁卫民还专门给霍延平备了一支派克金笔,一瓶轩尼诗XO和一套“江户切子”的酒具当礼物。

然而到了地方之后,虽然宁卫民确实想到了这个时间点,霍延平有可能正在吃饭,甚至有可能要他也坐下一起边吃边聊,喝上几杯。

但是他真没想到,这天霍家的饭桌不止霍延平和他的夫人,居然还另有一对客人模样的陌生夫妇也坐在这里。

这可是他此前从没有面对过场面,登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不用说,原本的计划必须改变,当着外人,即使都到嘴边的事儿也暂时不能说了,恐怕还得再找机会。

当然,这绝不是说霍延平只在自己家里招待宁卫民,人家就不招待别人了。

关键是霍延平的客人,几乎都是官场中人,而且通常也都身居高位。

那么在霍延平招待这些同僚的时候,只是一介商人的宁卫民,明显没有资格出现在这种场合。

今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呢?这实在有点反常。

不过就在宁卫民对此感到懵圈的时候,霍延平见宁卫民进屋,却表现的很热情。

他们握手时候,霍延平专门拉着宁卫民,去给其他两位客人做介绍,说得很是推崇。

“就是他,我刚跟你们介绍的,皮尔卡顿公司的海外部经理。别看他年轻,他这个人本事很大,那个拉杆旅行箱就是他发明的。而且去了日本之后,他是真的挣脸,没用几年,在那边也搞出了好大一个局面。小宁啊,这两位都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这位是肖市长,这位是他的夫人,你叫他们肖叔叔、钟阿姨就好。他们两口子现在马上就要去海南当父母官了。你这个人最喜欢在外面跑来跑去,如果有机会去海南的话,到时候别忘了登门拜访一下。”

大家随后一阵寒暄握手,宁卫民这才意识到霍延平原来有所准备,这明显是在故意给他引荐官场上的人脉呢。

难道霍司长是认为对方能帮我的忙?

又或他觉得是我能帮对方做些什么?

不管怎么说,海南倒真是在他的事业规划范围之内,的确值得结识一番。

于是刚一坐下,宁卫民就刻意攀谈起来,想要弄清怎么一回事。

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身份。

要是论私交,他只能勉强算是霍延平的忘年交而已,又不是霍家的女婿。

虽然霍延平是那么说了,可他依然需要恪守本分,不能叫的过于亲近。

“肖市长,海南可是个好地方啊,说实话,我早就想去海南看看了,可惜一直都没有这个机会。您和钟阿姨的工作真要是能够调动到那里,可太让人羡慕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85230/87266007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