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永青侯的事迹
推荐阅读:重生2000,青梅校花18岁 十日终焉 快穿:娇软美人沦为反派的囚宠 从坟墓里扒出来的摄政王妃 女扮男装出逃后,我被薄爷通缉了 我刚重生,怎么就成渣男了 医妃萌宝,逆袭成凰 请叫我鬼差大人 抗战:百倍返还,我真不想当大帅 快穿:在偏执男配心尖肆意撒娇
朱翊钧是真怕了李青再大把大把嗑瓜子,门都给拴上了,搞得李青挺无语的……
一直到张居正登门,小家伙这才有勇气走出门来。
“臣参见太子殿下。”
“嗯,免礼。”小家伙瞧了眼天上太阳,诧异道,“张大学士怎来这么早?”
“啊,是这样,臣是骑马来的。”张居正微笑说道,“臣提前在内阁准备了便服,并让家仆牵着马屁在宫外守着,故才比李首辅,高大学士,早了许多。”
“这样啊……”小家伙点点头,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张大学士有心了。”
张居正怔然,由衷道:“短短时日殿下竟有如此进步,虽是永青侯之功,殿下的努力更为亮眼。”
“是吗?”朱翊钧勾了勾嘴角,继而老成的点评道,“不愧是内阁大学士,这拍马屁的功夫,非常人所能及也。”
张居正哑然失笑,接着看向李青,道:“侯爷,下官有个不情之请。”
“说说看。”
“不如这样,中午之前的时间交由下官,近些时日内阁要忙起来了。”张居正叹道,“想来侯爷知道是为何事。”
“可以。”
李青给二人腾出空间,带上李雪儿一起出了门……
“到底是何事啊?”小家伙好奇问。
张居正略一迟疑,答道:“皇上要开办大明日报,内阁要统筹一下百官,以尽可能避免扯皮内耗。”
小东西想了想,问:“这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张居正干笑道,“说起来,也算是利大于弊吧。”
“既如此,为何还会有人反对呢?”朱翊钧更不解了,“这也不是改制革新,也没有触动旧有利益团体,还能为国帑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怎么看都是好事啊?”
“呃……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张居正不好说出真正的原因,故作惊诧的岔开话题道,“改制革新会触动旧有利益团体,可是永青侯教殿下的?”
“不是啊,李先生没有教这些,是皇爷爷教的……”小东西不好糊弄,“你还没回答本宫的问题呢。”
张居正苦笑道:“请殿下恕罪,这个实在是说来话长,下官时间紧迫,殿下真想一闻究竟,不若回头问一问永青侯。”
朱翊钧想了想,道:“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若答对了,我就听你讲学。”
“殿下,讲学是臣的职责,这没有商量余地的,这是皇上的旨意,还请殿下莫为难臣了。”张居正躬身作揖。
朱翊钧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哼哼道:“这样吧,你尽量答,对与不对,我都听你讲学。”
张居正无奈点头:“殿下请问。”
“李先生代表着什么?”
“?”
张居正不明所以,“殿下这个问题,臣不是很明白。”
“是这样,我第一次广发糖果,差点酿成大祸……”朱翊钧简单概述了事情始末,并将二十两银子比作国帑钱粮的论述,也一并说了,末了,道,“二十两代表国帑财富,这个已经获得了李先生认可,不过,我说李先生代表军权,李先生却说错了,你说,李先生代表什么?”
“这个……”张居正蹙眉沉思,少顷,“殿下,臣若没猜错的话,永青侯是要殿下自己悟透,而非假人之口,对吧?”
“没关系,李先生暗戳戳抛出的三个问题之中,我已经解开了一个,这第二个……这个最不重要。”
张居正好笑问:“那什么重要?”
“最后一个——我之实践与贞观政要的联动。”朱翊钧说,“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二十两代表什么,李先生代表什么,是我自己悟出来,还是假借别人之口得知,并无多大区别,我就是好奇。”
张居正有点为难。
“你怕永青侯?”
“倒也不是怕,只是……”
“呵,那就是怕了,”朱翊钧板着小脸道,“你怕永青侯,那你怕不怕我?”
“臣……”
“你只需说怕是不怕?”
张居正大为吃惊,心道:“这太子殿下可真是……进步神速啊。”
同时,他也打消了公布答案,会造成拔苗助长的担忧。
“臣自然敬畏殿下,殿下可愿与臣定个君子协议?”
“什么?”
“出得我口……?”
“入得我耳。”小家伙道出后半句,嘿嘿道,“你是怕永青侯啊?”
“臣不怕永青侯,臣只怕不能再为太子殿下讲学。”张居正说。
朱翊钧咧嘴一乐,连连点头道:“嗯,你比高拱可爱多了。”
张居正:-_-||
“快说答案吧。”
张居正说道:“其实,殿下并未完全猜错,至少猜对了一半,永青侯代表的是权,却不是军权。”
“不是军权是什么?”
张居正默了下,道:“永青侯代表的皇权!”
“皇权……”朱翊钧重复着,小眉头蹙起,仔细比对了半天,发现皇权的确比军权更贴切,小家伙点点头,道,“这么说,永青侯便是皇权的延伸了?”
“呃,这个……殿下果然聪慧过人。”张居正干笑着说。
朱翊钧歪着脑袋想了想,道:“跟我说一说永青侯的事吧。”
“殿下,臣今日是来讲学的。”张居正试图引向正题。
小东西却一本正经的说:“讲永青侯的事迹就是在讲学。经史子集太古板,插画小说太俗套,本宫虽不知永青侯的具体事迹,可单凭这些时日的相处,不难猜出这是个极为了得的人,能人能事,才能让人真正成长,不是吗?”
顿了顿,“你若也与那群翰林一样,与我讲什么圣人之道……干嘛还派你过来呢?”
朱翊钧说道:“翰林能干的活,让你这个内阁大学士干……你一个人的俸禄顶得上多少翰林,于朝廷而言,这岂不是赔本的买卖?”
张居正哑口无言,竟生出一种很有道理的感觉。
转念一想,太子殿下已然深陷永青侯的别开生面教学之中,再去严肃的一板一眼……只怕讲了也是白讲。
短暂的权衡利弊之后,张居正决定改动计划,不再拘泥一格……
“殿下想听哪朝的永青侯?”
朱翊钧喜出望外,“容我想想哈,洪武永乐……太远了,弘治正德……扯远了,就成化朝吧。”
这个不远不近,而且宪宗皇帝是直系祖宗,且宪宗皇帝也是妥妥的有为之君,小家伙觉得最合适。
张居正仔细想了想,道:“宪宗皇帝英明神武,巩固皇权,成化犁廷,清理冗员,整治漠北……这些基本上都是宪宗皇帝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政治手腕做到的,永青侯并无提供什么帮助……”
顿了顿,“不过,成化年间,永青侯做了一件对大明非常非常有利的大事!”
朱翊钧眼睛一亮,追问道:“什么大事?”
“致使日本国内乱。”张居正正色道,“从成化朝至今,朝廷从日本国赚取了至少三万万两白银,如今的普及教育,融合漠北,收取西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财富,都来自日本国。”
小家伙眼睛瞪大,嘴巴张的更大,“多少?”
“至少三万万两。”
确定自己没听错,小东西人都傻了,好半晌,才道:“本宫好像记得……日本国是大明的不征之国吧?”
“是,大明也没有发兵征伐日本国,真要说……也就发兵一人,就是永青侯。”
朱翊钧不敢置信道:“这怎么可能?这……还是人吗?”
“当然不是殿下想的那样。”张居正解释说,“朝廷无明确文献记载,臣也知之不详,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永青侯是借力打力,而非一人杀穿一国……”
饶是如此,小东西仍心驰神往,热血澎湃。
张居正满足了小太子的情绪需求之后,话锋一转,开始切入讲学模式。
“从这件事中,殿下可发现了赚取财富的先决条件?”
朱翊钧茫然摇头:“什么条件?”
“以臣之见,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创造目标对象的需求,二是目标对象本身要富有。”
张居正说道,“这也是永青侯为何选中日本国的原因,随着皇室的灭绝,室町幕府的消亡,成为新的‘王’便是各地大名的第一追求,正是这个需求,才让大明有了发财的机会。”
朱翊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大明是靠卖武器赚的钱吗?”
“不,是粮食。”张居正补充道,“准确说,是府库大量盈余的、快要坏掉的粮食,当然了,只是快要坏了,不是已经坏了的粮食。”
“粮食?”朱翊钧费解道,“战争不是要死人嘛,死了人,人就少了,人少了,怎还会缺粮食呢?”
张居正颔首道:“客观来说是这样,可事实往往背道而驰,战争会减少人口,可减少的群体却是青壮,也就是日本大名的武装力量,在下克上的国情中,大名实力一旦削弱,就很容易被吞噬……故此,才造就了如此一幕。”
朱翊钧问道:“也就是说,庄稼汉都被日本大名充作了武装力量,没人种庄稼了?”
“是,也不全是。”张居正解释道,“日本国银矿丰富也是一大原因,挖矿比种庄稼更高效……”
(https://www.shudi8.com/shu/675030/5389187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