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鳏夫的文娱 > 第452章 【时间的浪潮】(求订阅)

第452章 【时间的浪潮】(求订阅)


林有成这边凭借《赎罪》再次茅盾文学奖,毫无疑问是国内整个文学界都相当惊人的消息。

    文学界不少文学评论家们也都有发表看法,表达对这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的看法,这里面有人认可,自然也就会有不同的意见,像是有评论家认为《白鹿原》不过是《百年孤独》的模仿,也有评论家认为林有成的《赎罪》虽然精彩,但是不足以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不说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这对于文学作品的评奖,自然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更不用说,文人相轻这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林有成就是拿到了第二个茅盾文学奖,实打实是国内作家里面第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

    这件事自然也是非常值得讨论和报道的,出版社那边自然也会借着《赎罪》这部小说拿到茅盾文学奖,宣传再版,毕竟茅盾文学奖这个奖项自然也会让这部小说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林有成的版税也会随之更多。

    其实真正说起来,文学界现在讨论的不仅仅是茅盾文学奖,而是从1993年开始就引发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年都一直有在持续发酵。之所以会有人文精神大讨论,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因为现在市场经济给人文精神领域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在知识分子中的反应也就是不断地讨论现在社会是否存在人文精神的失落或危机,市场经济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还是促进人文精神的生长,文学作品需要提倡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有的人认为,应用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文明来抵制物欲横流的倾向,有人则将市场经济中产生出来的东西肯定为新的人文精神,强调理想、信念、精神要与现实生活相协调。

    之前也就有一些学者批评王蒴的“痞子文学”和张诒谋的商业电影,认为文学面临道德与精神危机,在这之前其实也有少数学者批评过林有成这边写的电影剧本太过商业,被好莱坞的资本物欲给冲击了,不过很显然现在林有成的文学作品现在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也是实打实地说明了他的作品不单单是商业,同样也有着极高的文学性。

    这就像是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不仅仅收视率高,同样剧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是那些羡慕嫉妒林有成在漂亮国好莱坞赚天价剧本版权费的文学工作者都不好批判林有成的作品太过商业,毕竟这《赎罪》、《潜伏》、《朗读者》小说都是极其深刻的文学作品,还有林有成之前发表的小说《父子》、《狩猎》也都是有着相当深刻人性的短篇文学作品。

    现在林有成再次拿到了茅盾文学奖,自然也是说明了林有成作品的文学性。

    国内文学界现在都在讨论茅盾文学奖,但是在世界文学上却是在讨论在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岛国的作家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这1994年的年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川端康成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其获奖理由为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现实与神话交织的世界,毫无疑问是世界文学上相当惊人的消息,不过这位岛国作家大江健三郎也有在演讲中提及国内作家林有成。

    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是大江健三郎对林有成作者的个人欣赏,但是也证明了林有成这位作者在国外的影响力。

    林有成其实并没有特别在意文学评论界对于他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讨论,也没有在意大江健三郎对他个人的欣赏,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他自然也就应该禁得住那些讨论。

    毕竟国内的文学奖项,林有成这边也拿了不少,真的没有特别在意。

    现在茅盾文学奖在京城的大会堂这边举行表彰大会,也是相当正式,毕竟四年评选一届,怎么可能不正式。

    林有成这边自然也是会出席,不过相较于当年他一个人大老远从德城来京城领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新人,现在他则是绝对的大佬。

    真的就是全场关注的焦点,不少文学工作者都有上前来和林有成交谈几句,因为林有成这边真的是在文学界和影视界都是有影响力。

    《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主编徐华州自然也和张伟这边问了林有成后面的小说创作,还是希望能够林有成继续创作,有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的杂志上。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文学界的人也很清楚现在文学早就没有八十年代那般火热与疯狂,现在也不再是高呼文学万岁的年代,自然也是需要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让人民群众看文学。

    很显然,在徐华州和张伟的眼中,林有成的小说作品就深受读者的喜爱,每一次新小说的发表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关注。

    甚至读者比他们编辑更加期待林有成的新小说。

    其实编辑也是读者的,他们自己也就很期待林有成后面还会写什么样的小说,会不会像《赎罪》这样震撼,又或者是像《朗读者》那样动人。

    林有成听着张伟和徐华州的话,笑了笑,他当然知道现在文学没有八十年代的热浪,但这也并不会影响文学的存在。

    因为林有成这边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自然也会要发表感言。

    以前是台下一众大佬听他说,现在不管是大佬,还是新人也都要听他这位大佬发表一些感言。

    当然,林有成这次再次拿茅盾文学奖,也没有特别想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只是表示感谢了,其实更多的林有成还是有些恍惚,因为他现在都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年他第一次来京城领奖的时候还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文学复苏,文学界正是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春天。

    林有成这边拿着获奖的证书,笑着说道:“很多年前,有人说我写的是通俗文学,那个时候我说过我写的不是通俗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和先锋文学,我写的是人民文学,写给人民群众看的,现在我的这个答案也没有改变。”

    “那个时候,我也说过,不管什么时候文学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管什么文学流派,不要离人民群众太远,毕竟那不是文学远离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将远离文学……”

    很显然,林有成的这段话当年也有人听到过,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林有成也只是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以后主流的严肃文学如果变成文学圈自己小圈子里的圈地自学,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关注,文学的春天自然也不会出现。

    很显然,林有成这边拿到茅盾文学奖之后的感言,也会被拿来讨论,尤其是很多年以前林有成就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讨论自然也就会更多。

    虽然说林有成并不在意那些讨论,但是很显然外界新闻媒体却是十分关心林有成这位大作家。

    要知道前面林有成写的电视剧《闯关东》正在热播,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小说《赎罪》又时隔多年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这自然也是会有非常多的报纸媒体想要采访林有成。

    这边《燕京青年报》就有记者特意登门来采访林有成。

    林有成这边倒也接受了《燕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毕竟这大冬日外面还飘着雪,这记者摄影师能够在这个天气跑到兴华胡同来进行采访,也是真的诚意满满。

    因为采访的记者很年轻,倒也不好称呼林有成为同志,这边也称呼林有成为老师,毕竟林有成本就有在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班担任过讲师,这一点也都是圈子里面众所周知的。

    “林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小周接过林有成递过来的一杯热茶,他也是打从心里喜欢林有成的作品,每一部小说他都有看,现在捧着林有成给他倒的这一杯冒着热气的热茶,他心里也是暖暖的。

    林有成又倒了一杯热茶给那位摄影师,笑着说道:“这天气你们能过来,也是辛苦了。”

    记者小周听见林有成的话,心情也颇为激动,望着林有成,说道:“能够采访林老师您,是我们的荣幸。”

    “林老师,真的恭喜您再次拿到了茅盾文学奖。”

    林有成这边自然也谢谢了记者的祝贺。

    说起来,林有成接受新闻报社采访其实很多,像是之前《闯关东》热播的时候也是由新闻报社找上门来采访,现在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有记者才采访,这也不算意外,林有成这边倒也十分随意地接受了这位年轻记者的采访,也十分坦然地进行了一些交流。

    “林老师,您创作《赎罪》这部小说时,您怎么看林雪指证罗阳,是因为嫉妒,还是误会?”

    林有成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林雪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但是在罗阳的回忆里,那林雪就有可能是嫉妒,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

    “林老师,现在影视文学十分受欢迎,不少作家也可以从事影视作品的创作,《赎罪》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是您担任编剧,您怎么看文学小说和影视作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林有成笑了笑,说道:“文学是通过文字构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影视则通过视听语言将抽象概念、感性思维变得可听与可感。文学与影视艺术有天然的亲缘性,国内1958年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就源自短篇小说。”

    “其实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都为人民群众带来生活的深度、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其实不管是影视文学,还是传统文学,终归是为人民群众创造和传递艺术。”

    ……

    除了交流《赎罪》这部小说,自然也会有讨论文学圈子里面其它的一些事。

    记者这边也会有问林有成关于今年创刊的《大家》文学杂志所说的目标直指诺贝尔文学奖,还有现在所讨论的人文精神。

    林有成这边自然也会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过林有成很清楚不管是《大家》杂志现在一心想要国内能够有作家拿茅盾文学奖,终归还是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太过看重,也是对国外有滤镜,等以后国家强盛,真正自信,自然也就会对国外很多事祛魅,至于人文精神也不过是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整个国内,商品化加深,文化领域呈现新的动向,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冲击和讨论。

    这些当时间的浪潮过去,自然也就会有答案。

    时间的浪潮现在往前走,不知不觉也就到了1994年年底,文学似乎陷入了低潮,但是影视作品却是十分火热,像是在这一年的电影《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宝岛那边的《爱情万岁》、《饮食男女》,除了国内的电影,还有国外上映的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这些也都是在时间的浪潮下出现的作品。

    林有成很清楚,不管是什么时候,文学作品依旧会有其生命力,并不会随着但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就此淡却。

    采访结束之后,林有成这边也送了《燕京青年报》的同志出去,看着外面飘着的雪似乎越来越大,赶紧钻进了带着暖气的屋子里面。

    “这外面的雪下大了啊!”

    林有成这边走到谢舒华身边,看了一眼睡得十分香甜的女儿林兆圆,那红彤彤的小脸带着笑意如同春天一般可爱。

    不管这时间的浪潮裹着风雪如何呼啸,四合院里面的屋子依旧暖意浓浓,如同温暖的春天。

    又或者说在这时间的浪潮之下,林有成知道未来浪潮会往哪走,他依旧是浪潮前的人,一如他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林有成这位文学大佬的春天依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70168/2837542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