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你办事,朕放心
推荐阅读: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小轩窗,玉珠忙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炮火弧线 重生之资本传奇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赵率教战死、前锋大败的消息传来,孙承宗直接傻眼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辽东之战刚开始,自己就迎来当头一棒。
如此意外引起的战败,让他忍不住想起了柳河之战——
都是因为很荒谬的原因,所导致的战败。
『是我运气不佳,还是没有能力?』
扪心自问,孙承宗觉得这一战败得比柳河之战还憋屈。
柳河之战还可以说是误信假情报、水师配合不及时,牛庄之战因为主将中流矢而失败,让他实在不知怎么说才好。
他现在都在怀疑:
是不是上天不让自己立功,所以降下灾难。
提督尤世禄道:
“督师,现在怎么办?”
“要不要把残余兵马撤回来,还有三四千人在牛庄呢!”
正在自我怀疑的孙承宗,闻言顿时警省,知道现在不是自怨自艾之时。
战场战败还好说,最多被朝廷撤职。
但是如果战败后不理事故意摆烂,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就可能像杨镐一样,被皇帝明正典刑问斩。
他可不想落得杨镐的结局,现在必须要打起精神来:
“立刻联络牛庄,询问他们能坚持几日。”
“还有牛庄的士兵,现在是谁指挥?”
尤世禄立刻回道:
“赵将军出兵之前,任命佟瀚邦守寨。”
“就是他收拢了溃军,救下了将近三千人。”
“据他发来的消息,牛庄已经存储了足够一万军队消耗十日的物资,现在三千多人,能够坚持一月。”
“他已经打退了建虏数次进犯,稳守一月无虞。”
这个结果,让孙承宗精神一振,知道前锋没有全军覆没。
但是想到一个游击将军都能率着残兵稳守,他对主动出击的赵率教更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自己又一次用错人,用了不恰当的将领。
赵率教攻击欲望如此强盛,实在不是筑堡守堡的好人选。
现在,佟瀚邦展现出能力,他当然要重用,当即就下令道:
“升游击将军佟瀚邦为参将,统领牛庄将士。”
“其他人无论军职高低,都要听佟瀚邦指挥。”
“从现在开始,佟瀚邦就是前锋指挥官。”
直接给佟瀚邦全权,让他守住牛庄寨。
接下来是继续派兵去牛庄筑堡,还是结束这次战事,需要朝廷决断——
孙承宗很担心战败的消息传回后,自己会像上一次直接被撤职,辽东之战也就此戛然而止。
但是隐瞒战败的消息,他却更加不敢。
上一次柳河之战,京中甚至有丧师十万的传言。
孙承宗在这个教训下,把牛庄传来的信息原原本本地奏知朝廷,并且附上了原件。
——
枢密院战时委员会收到奏报,顿时一阵喧哗,他们才刚刚成为战时内阁没几天,就遇到了失败。
可想而知这对枢密院是多大打击,朝野上下有多失望。
如果有臣子趁机攻击,皇帝会不会取消战时委员会?
一时间,众人纷纷看向袁可立,希望他拿个主意。
袁可立接连忙碌了好几日,明显有些疲惫。
看着奏报闭目沉思许久,方才叹着气道:
“上奏吧!”
“皇上还等着呢!”
“本官亲自进宫解释。”
主动承担了这件不好说的事情,去宫中觐见皇帝。
其他枢密大臣闻言心中一松,继而又有些惭愧——
真正遇到事情,他们才更深刻地认识到袁可立是主心骨,枢密院根本离不开这个人。
杨嗣昌热血上涌之下,就要和袁可立一起入宫,但是话到嗓子眼上,却硬是说不出来。
这让他在袁可立离开后唉声叹气,觉得自己距离宰辅仍旧有点远:
『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我还没有承天下之重的勇气!』
对《孙子兵法》的开篇,有了更深的理解。
——
朱由检此时,也在阅读《孙子兵法》,尤其是它的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确实是国之大事啊!”
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也知道自己在军事上的缺陷:
他不是太祖成祖那样的马上皇帝,甚至连战场都没上过。
即使有着后世的见识,也不过纸上谈兵、建设军队而已。
真正遇到战争,需要懂行的指挥。
所以他任命袁可立为战时宰相,全权主持战事。
并希望借助这次战事立下规矩,把皇帝在军事上的责任卸下来——
相比于他来说,其他长在深宫里的皇帝,对军事更不擅长。
出现不懂军事的皇帝是大概率事件,懂的才是异数。
为了防止因此误国,在接下来的大争之世被淘汰,朱由检决定任命大臣辅助,承担皇帝身上的战争责任。
但是任命的大臣是否称职,却着实让人忧心。
忠心方面朱由检不怀疑袁可立,但是对他能否率领大明军队取胜,朱由检却没有十足信心。
牛庄之战的失败,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已经收到消息的朱由检,此时就是在平复心绪。
他知道,越是在这时越不能乱,至少不能让臣子看到自己心虚。
袁可立觐见的时候,朱由检已彻底压制了心绪,在听了奏报之后,平心静气地道:
“卿为战时宰辅,对此有何意见?”
“朕以战事委卿,不要有任何顾虑。”
明确称袁可立为宰辅,明确他的地位。
现在的袁可立,就是朝堂上实打实的第一位,首辅都不如他有权力。
对皇帝如此看重,袁可立十分感激。同时也怀着愧疚,认为自己辜负了皇帝信任。
不过事已至此,他不会因此影响判断,说道:
“牛庄之战虽败,却对大局无损。”
“朝廷之所以要在牛庄筑堡,就是打算逼迫建虏出战,寻找决战机会。”
“现在建虏已经出动,朝廷完全可以按先前的计划打下去。”
这是总体战略,决定是否继续打。
朱由检颔首说道:
“既然卿说能打,那就继续再打。”
“朝廷为辽东之战做了那么多准备,不能因为几千人的小败,就把投入的成本全部沉下去。”
“建虏都出动了,那就派兵去打,直到打不下去为止!”
确定了辽东之战的总方针,打到打不下去为止。
在此之前,无论是胜是败,都不影响这个战略——
大明就是要和建虏拼消耗,拼对战争的承担能力。
朱由检相信已经部分动员起来的大明,拥有堆死建虏的实力。
成功说服皇帝继续打,甚至发现皇帝比自己还坚决,袁可立心中振奋,继续道:
“辽东要打,但也不能完全按先前的计划打。”
“根据沈阳的暗探传来的消息,黄台吉动用了八旗中的六个旗。”
“留下的只有正蓝旗、镶蓝旗,还和他不完全一条心,救援科尔沁都没去。”
“既然如此,臣以为可让关宁军牵制这六旗,让黑龙江等地的兵马征服科尔沁。”
“甚至在两蓝旗出动时,伺机吃下这两旗,削去建虏枝叶。”
这是把关宁军的职责,由主力决战吃肉,转为牵制建虏主力,让其他各军吃肉。
放在以前关宁军不可能答应,他们在出征前普遍满怀信心。
但是在赵率教一战而殁后,再给他们安排这个任务已经容易多了。
其他关宁军已经认识到,建虏没那么好打。
既然如此,先用东江等军消耗建虏,就成了关宁军的选择。
他们可以在建虏削弱后,再和建虏决战。
朱由检听着袁可立的规划,对此连连点头,赞赏道: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卿能随机应变,已经有岳武穆运用之妙。”
“这场战事交给你,朕放心。”
继续明确对袁可立的支持,坚定他的信心。
甚至,他已经打算把“你办事,朕放心”六个字传出去,让朝野上下知道自己的心意。
袁可立已经感动得无以复加了,觉得当今皇帝真是知人善任的好皇帝。
不过想到孙承宗那边,他在犹豫之后说道:
“孙督师整军尚可,但是用兵打仗,却着实不够熟悉。”
“臣以为辽东的前敌委员会,应承担更重的责任。”
显然,他也察觉到孙承宗在指挥作战上有缺陷,认为应该给武将更多的权力。
朱由检同样如此认为,他对袁可立主动提出这一点很赞赏,认可道:
“前敌委员会,确实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但是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到底需要个负责人。”
“这样,以辽东督师孙承宗为总护军,负责军政事宜。”
“前线后勤如何、要不要打,都是总护军的责任。”
“辽东提督尤世禄为总指挥,在总护军决定要打后,怎么打就是他的责任。”
“总指挥调兵遣将不受干扰,总护军也要配合行事。”
明确孙承宗和尤世禄的职责,给指挥军官更大的指挥权力。
军中双主官制度,进一步磨合完善。
袁可立这时也顾不上维护文官权力了,对此非常赞同。又说道:
“此次赵将军战殁,也有指挥上的责任。”
“请陛下明确下旨,不许指挥军官上阵。”
朱由检对此有些犹疑,询问道:
“朕先前说过,各军都要拟定指挥顺序,前一指挥人选阵亡或无法视事时,由后一位接替。”
“赵率教这次出战,有没有拟定指挥顺序?”
“该接替的军官,有没有接替指挥?”
袁可立这下也有些语塞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相关消息。
不过从赵率教战死后军心大乱来看,明显没有人站出来指挥。
若非佟瀚邦主动出寨接应稳定军心,可能死的人会更多。
所以他只能道:
“或许拟定了指挥顺序,但军中没多少人在意。”
“关宁军是旧军队,还残留着很多旧军习气。”
“各将带领的家丁,根本不听他人指挥。”
朱由检当即面露怒色,恨声道:
“就是因为旧军队不堪战,所以朕才整训新军。”
“关宁军能打还好说,朕可以宽容他们点。”
“但是现在他们因为旧军习气战败,还有什么理由抵制整编?”
愤怒地声讨关宁军一通,朱由检安排道:
“让孙承宗组织一下总结会,把这次战败的教训,原原本本地总结出来,并且加以改进。”
“谁敢抵制,那就立刻解职,直接发配海外。”
显然,他对关宁军的现状,已经无法忍受,在战时就迫不及待整训。
他要让关宁军知道,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必须要服从朝廷的指挥,主动拥抱新时代。
——
孙承宗收到袁可立发来的回复后,明显听到了皇帝的潜台词。
这次战败的责任朝廷是不深究了,但是他们关宁军必须拿出态度来。
痛定思痛、深恐身败名裂的孙承宗,第一时间召开了前敌会。
会上不但按朝廷命令明确了总护军和总指挥的职责,还下令各军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大宁之战,东平军完败七千建虏。”
“牛庄之战,关宁军九千精锐,面对建虏脆败。”
“现在已经是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各军必须整训,汲取牛庄之战的教训。”
把皇帝提到的指挥顺序、双主官等制度,彻底落实下去。
家丁也要按照规定整编,不能再如此无序、如同私人军队。
营以上指挥军官不提倡冲锋陷阵,被再一次说明。甚至以满桂为例,指出他这个大明第一猛将,现在都很少亲自冲阵。
接下来还发现了赵率教保留姓氏旗号、私自打出“赵”字旗等疏漏。番号旗制度再一次被重申,防止被敌人从中发现更多信息。
战场上血的教训,逼迫大明军队进步。关宁军在临战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改变。
朱由检得知之后,对孙承宗的态度颇为满意。对他请求的抚恤赵率教,同样表示认可。
不管如何,赵率教都是为大明战死的,还是主动出击,而非逃跑流窜。
这样的将领如果不抚恤,会让很多人寒心。就算他能力有缺陷,也是非褒扬不可。
参照丘福战死后成祖的处置,朱由检册封赵率教后裔为世袭指挥,但要迁往海外。同时赐下恤典,允许立祠奉祀。
赵率教后人感激不已,并且响应皇帝的号召,主动转为世袭子爵,前往海外开藩。
其他战死将士,也获得相应抚恤。关宁军没有因为这次战败气沮,反而积极整训,准备报仇雪恨。(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8532/2837498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