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73章 战时法案,扩大生产(求订阅)

第873章 战时法案,扩大生产(求订阅)


“战时法案,这是要把所有人拖入战争中啊!”

    一众国会委员都是士人出身,自然能看出战时法案的内涵。

    如果不是带了“战时”二字,表明只有在战争中才会启用。他们纵然是当今皇帝任命的,也会毫不犹豫地否决这个法案。

    不过带上“战时”二字,那就变得可以商榷了——

    因为谁都知道战时状态不可能持续,就是洪武年间也一样。

    他们怕的,是出现成祖那样的天子,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

    纵然当今皇帝不是那样的皇帝,焉知后来不会出现?

    所以他们对战时法案自然很疑虑,就连刘宗周也一样:

    “陛下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

    “战时严格执法、而且注重赏罚,这是以刑名治国,不是治天下的正道啊!”

    此种办法,是他在《致君尧舜疏》中极力反对的。

    纵然和当今皇帝配合默契,他在面对战时法案时,也坚决表示反对。

    一众国会委员见刘宗周都这样,自然坚决支持,推举他代表国会劝谏皇帝。

——

    朱由检不是听不进人言的皇帝,他在接到刘宗周的觐见请求后,当即在乾清宫接见。

    听到刘宗周对战时法案的疑虑,他问道:

    “先生觉得,战国之时,秦、齐、楚诸国谁强?”

    刘宗周思索皇帝的用意,斟酌之后回应道:

    “战国诸国,自然以强秦最强。”

    “但其任用法家注重刑名,是暴秦也!”

    “秦始皇死后不过三年,秦朝便即崩灭。”

    “陛下若用秦制,恕臣不堪辅佐。”

    连辞职的话都说出来了,朱由检急忙道:

    “朕当然不会用秦制!”

    “但是秦制中的军功爵、重赏罚,却很适合战时。”

    “当今世界是大争之世,大明现在也称不上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

    “如果有国家变成齐、楚,甚至合纵攻明,大明应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朱由检反复强调的。

    他这几年一直向群臣灌输这样的思想,那就是大明不再是全世界惟一的霸主,必须要重视其它国家。

    刘宗周虽然有些迂阔,却并非不通世事之人。他在皇帝的反复讲述下,已经认同天下不全是大明之天下。

    当今天下诸强,更接近战国。大明纵然有优势,其他国家也不弱。

    如此一来,皇帝的担心那就有了道理——

    在这个诸国争霸的背景下,唯有使用秦制,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刘宗周对秦制却着实反感,劝谏道:

    “陛下,汉承秦制,却又多有损益。”

    “臣以为纵然战时状态,也应多用汉制。”

    “武帝以此击溃匈奴,大明自然也能战胜敌人。”

    虽然仍旧反对秦制,态度却有所软化。

    朱由检装出从善如流的样子道:

    “正是如此,朕打算同汉朝一般,部分采纳秦制,而且只用在战时状态。”

    “待到战时状态结束后,自然使用明制,也就是新三礼规定的礼法。”

    这三大礼法是由刘宗周拟定,他对此当然极为维护。

    听到皇帝再次提到遵守礼法,他心中极为喜悦。又转过一个念头,向皇帝道:

    “战时法案可以制定,但要由礼法规范。”

    “不能随随便便就进入战时状态,把天下拖入战争。”

    “臣以为国会既为国人代表,进入战时状态与否,当经国会批准。”

    这个要求,是对皇帝的限制。避免皇帝像前些日子那样,随随便便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朱由检虽然不愿头上多个套索,但在思索之后,最终表示同意——

    毕竟他也担心后代出个汉武帝,打出一个天朝、却又几乎崩溃。

    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想用战时法案,增强大明应对战争的实力。

    尤其是他和后辈皇帝多半没有领兵的能力,战时法案持续时间过久,有被战时宰辅架空的危险。

    所以朱由检答应,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权,会授予给国会。

    不过,朱由检答应这条礼法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要求国会背书,在战时状态经费不足时,加征战争赋税。

    同时在总动员状态下,朝廷有征召所有人服役的权力。

    刘宗周对这种把全国当兵营的做法虽然极为不喜,但是为了约束皇帝不随便进入战时状态,只能表示同意。

    最终,《大明礼法公约》有关枢密院的条款,又多出了一条:

    大明皇帝统率大明军队,授权枢密院辅助处理军务,任命枢密大臣主持枢密院。具体由《大明会典》和《大明律兵律》规定之。

    当国会允许进入战时状态时,大明皇帝可挑选枢密大臣组成战时委员会,任命战时宰辅,统领战争事务。

    战争委员会成立和解散、战时法案制定和修改、战争赋税收取,应经国会同意。

    当敌军威胁京城、大明面临覆灭威胁时,大明皇帝有权直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发布总动员令,征召所有子民参与战事。成立战时大本营,以统帅身份主持战事。但在威胁解除后,应在一个月内退出战时状态。

——

    刘宗周带着这些初步拟定的条款回去后,得到所有国会委员的拥护。

    他们再一次见到了刘宗周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也只有这位大儒,能改变皇帝的心意。

    国会迅速通过了这一条,加入礼法草案。

    战时法案的制定,也将以此为本。

    这个方针确定后,接下来的具体条款,那就容易商议了。

    甚至朱由检都没参与,而是让袁可立带领战时委员会,与刘宗周主导的国会商议。

    两个衙门的碰撞,自然没那么和谐。

    纵然袁可立和刘宗周的想法接近,都不希望战争一直打下去。

    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袁可立对一些权力却不得不争取。

    其他战时委员会委员,争夺得更是厉害。他们恨不得整个朝廷都被战时委员会掌控,掌握所有权力。

    最终,双方磨合之下,制定了战时严打条例、战时动员条例、战时生产条例、战时物资条例、战时物价条例、战时运输条例、战时金融条例等一连串法规,统编在《战时法案》里面。

    这部法案虽然连法律都不算,只是临时法案。却被写入礼法公约,修改难度极高。

    朱由检审查通过后,最终签字批准。

    他希望通过这个,让大明在遇到危险时,动员起来战胜敌人。

    这部法案影响很大,尤其在顺天府、北直隶,可谓立竿见影。

    各个工坊、矿山,在装备部、工部的命令下,开始按战时法案生产物资。而且生产的产品,不能有超过一成的利润。大多被定在百分之五,保持一个微利。

    一众投资厂矿的商人,对此怨声载道。如果不是证券交易所暂时锁定了股价,估计很多相关公司的股票会大跳水。

    但是京城的百姓,则对战时状态喜忧参半。

    虽然战时状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安,但是对他们现在的影响,却着实称不上大。

    很多人还欣喜于物价被管控,超过一成波动就要由战时委员会批准。

    即将被大量生产的布匹等物资,甚至开始降价。一些百姓趁机购买,久违地添置了新衣。

    生产马车的车辆工坊、生产水泥的水泥工坊……这些被朝廷控股的企业,同样开始扩产。

    朱由检指挥内廷企业扩大规模,把前几年积攒的资金,都用于此次扩产——

    像这样不用担心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实在是不多见。

    资本越雄厚越应该扩大,百分之五的利润也是笔不小的钱财。

    同样有这个认识的,还有一些商人。他们看好大明,自然同样扩产。

    尤其是依附内廷的皇商,不得不随着内廷企业扩产。

    整个顺天府一带,都开始了忙碌,平常连个闲人都看不见。

    朱由检此前对顺天府的整顿,成效显现出来。

    北直隶也受此影响,被调动很多资源。

    其他地方则因为天高皇帝远,是否战时状态影响并不大。

    甚至很多乡村,根本不知道进入战时状态。

    唯有苏松新区,像顺天府一样迎来了大发展。

    刘理顺掌握着查抄楚藩的钱财,资金并不缺乏。苏松新区还有很多雇工,是各地向往自由的奴仆跑了过来。

    安置他们本来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战时法案一出来,刘理顺顿时知道该怎么办:

    他参考朝廷的国资委,组建了苏松新区国资委,然后招募高级工匠和工程师,作为管理层办厂生产。

    这些产品都是朝廷需要的,根本就不愁卖出去。只要保证质量,就能稳定获利。

    追求暴利的商人或许看不上,雇工们对此却很喜欢。苏松新区的人心一下大安,工人们都安定下来。

    他们生产的成衣、罐头,很受前线欢迎,从南洋进口木料生产的帐篷、船只,更是把衣食住行都囊括了起来。

    以至于朱由检都不得不感叹:

    前线的武器靠北方,生活物资则主要靠江南。

    这片手工业极为发达的地方,终于被朝廷利用起来。(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668532/2837497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