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02章 一块价值两亿元的透镜

第1602章 一块价值两亿元的透镜


屏幕上,代表原始横向净稳定导数的蓝色曲线旁边,一条代表增稳效应(正值)的绿色虚线被叠加了上去。

接着,一条全新的、代表综合净稳定导数的红色曲线被计算生成,覆盖在原来的蓝色曲线上。

三双眼睛死死盯住Ma=1.03附近那个关键区域。

只见那条原本深深下探、刺入负值区域的蓝色低谷,在绿色增稳曲线的强力“托举”下,被显著地抬升了起来。

虽然红色曲线在Ma=1.03处依然有一个明显的凹陷,但其最低点,已经稳稳地停留在了坐标系的零点(X轴)之上!

虽然依旧低于理想值,但已经脱离了危险的负稳定区域。

“正了!拉正了!”尹开宪指向那个被抬升起来的谷底,“虽然裕度还不算大,但至少在理论计算上,净稳定导数已经是个正值了……”

导数是正值,说明飞机的静不安定性不会出现骤降。

总归是相对安全的结果。

刑牧春用力地拍了下尹开宪的肩膀,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太好了!”

常浩南紧盯着那条红色的曲线,紧绷的嘴角终于缓缓放松。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好。”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这说明,‘驺虞’原型机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成立的,关键的风险点找到了应对之策。后续的详细设计和试飞,就按这个方向……”

“……”

就在这时,常浩南口袋里的加密手机发出了独特的蜂鸣震动。

他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号码,神情微动,立刻接通。

“是我。”他只听了短短几秒钟,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脸上原本放松的神情瞬间被一种混合着惊喜的急迫所取代。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回来!”

他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

“常总?”刑牧春和尹开宪都察觉到了他瞬间的情绪变化。

“京城那边有急事,我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常浩南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然后转向刑牧春,“老刑,老刑,后面几轮针对性的补充测试,还有数据收尾工作,就辛苦你在这边盯着指挥了。还有尹主任,辛苦把测试报告整理好之后发我一份。”

刑牧春点头:“放心,常总,交给我。”

……

翌日清晨,京城,火炬实验室。

厚重的大门无声滑开常浩南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地下测试中心的门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栗亚波立刻迎了上来。

这一次,他已经养精蓄锐了足足一晚,因此脸上没有疲惫,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老师!您回来了!”栗亚波的声音带着激动。

“东西呢?”常浩南没有任何寒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实验室。

“这边!”

栗亚波引着常浩南快步走向实验室中央一个被高强度惰性气体笼罩、由多层防震防辐射装置保护起来的真空操作平台。

在平台中央,一片薄得几乎透明、仅有巴掌大小的不规则晶片,静静地悬浮在无尘环境中。

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透明灰色,边缘在光照下映出一片略显奇特的虹彩。

但除去这个细节之外整体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脆弱。

“按照您上次离开前提出的‘液相可控剥离’工艺,”栗亚波语速飞快,“我们……成功了!”

短短一句话,让常浩南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昨晚在电话里,栗亚波只是照例汇报有情况。

但他离开之前已经把溶剂配方、表面张力控制参数和剥离动力学模型全部交给了对方。

应该没有再失败的道理了。

栗亚波指着那片晶片:“这是宏观尺度下,我们成功分离出的第一块具备完整结构的负折射透明材料。虽然形状还不太规则,尺寸也有限,但它的晶体结构和光学特性,经过初步表征,完全符合理论预期!”

常浩南的心跳,在胸腔里有力地搏动着。

就像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前往盛京601所时那样。

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假装平淡地问了个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了多少次?”

栗亚波立刻转身在旁边的控制电脑上调出实验日志,屏幕上一长串密密麻麻的记录滚动着:

“从开始尝试宏观分离算起,一共进行了97次完整流程。其中成功完成剥离步骤、并保持结构基本完整的,有70次。”

他指着屏幕上一个高亮标记:“积累起来之后,最终得到了这么一块晶片。”

97次尝试,70次成功剥离,最终得到一片合格的晶片。

常浩南的目光扫过实验记录上那触目惊心的材料消耗清单——各种超高纯度稀有金属、特殊衬底、定制化学溶剂、超净环境维持、设备损耗……短短几个月,

仅仅为了这一片小小的晶片,烧掉的经费粗略估计就高达一亿元人民币!

“呵……”常浩南轻轻吸了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回那片看似不起眼的晶片上,“这恐怕是此刻地球上,单位重量价值最高的单一材料了。”

他走到操作台前,戴上特制的感应手套,小心翼翼地隔着真空环境操纵机械臂。

一束经过精密校准的绿色激光束,从侧面斜射向固定在半空中的晶片。

旁边的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出高倍显微镜头捕捉的画面。

只见那束绿色的激光,在接触到晶片表面的瞬间,其路径仿佛遭遇了一个无形的、绝对垂直的镜面,竟以完全反常的角度,沿着入射光路几乎完全对称的方向,被“反射”回了激光射出的同一侧空间!

入射光和折射光在法线同侧!

是负折射材料无疑!

栗亚波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面,但嘴唇仍然因为兴奋而有些发抖。

常浩南同样暗自握紧了双拳。

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成功验证,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颠覆性应用的大门!

然而,栗亚波的脸上又很快浮现出一丝遗憾。

“老师,这效果…在我们看来是震撼的,是奇迹。”他斟酌着词汇,“但对于更广泛的层面,对于需要直观理解其意义的决策者甚至普通人来说,它看起来…还是太抽象,太微观了。”

常浩南转头看向栗亚波,等待对方更进一步的想法。

“我们需要一种更直观、更宏大、能让任何人一眼就看出这东西‘逆天’之处的展示方式!”

常浩南没有立刻回答,但表情中已经满是赞同。

他背着手,在操作台前缓缓踱步。

几圈之后,他猛地停下脚步。

“亚波,”常浩南重新来到操作台前,“用最快的速度,不惜代价,再给我造出一片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晶片。”

“再……再造一片?”栗亚波一愣。

火炬实验室确实不差钱。

但目前这种生产效率所带来的成本,确实有点离谱。

“对。”常浩南斩钉截铁,“把两片晶片叠在一起,边缘用我们的特种密封材料处理,确保绝对密封,两片之间只留出最薄的一层间隙,抽成超高真空。”

他抽出一张纸飞快地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双层平板结构示意图。

“然后,”常浩南抬起头,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就有了一个‘双负折射平板透镜’。”

而栗亚波在心里想的则是:

【确实,还是一块价值两亿元的透镜。】


  (https://www.shudi8.com/shu/664684/283742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