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34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颗砝码

第1634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颗砝码


边立桢眉头微蹙,带着一丝忧虑看向常浩南:

“常院士,这次美国搞的这个反垄断调查,动静这么大,会不会……对咱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造成冲击?尤其是芯片供应这块?”

他并不清楚常浩南在光刻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只是担心这一变局有可能影响到航空产品的供应。

就比如“驺虞”原型机,为了实现足够强大的控制能力,就使用了远超常规军用制程的28nm芯片。

而镐飞那边研发的下一代预警机上面,更是直接把处理器性能推到了最前沿。

“影响么……肯定会有,”常浩南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但具体取决于美国人12月31号那天,到底会打出什么样的牌。”

他语气平静的解释:

“如果对方雷声大雨点小,只搞点象征性的、范围很窄的限制,那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没有。”

边立桢点点头但脸色并未放松,显然在等着后续。

“但要是他们铁了心扩大打击面,把禁令范围铺开,那影响就会比较明显了。”

边立桢却是会错了意,一颗心当即提了起来,下意识地前倾身体,想要问问会影响到什么程度。

但常浩南却根本没让他有机会开口:

“只不过,是正面影响。”

一句话,直接把边立桢刚到嘴边的话给堵了回去。

“正面影响?”刑牧春和边立桢同时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尤其后者,更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常浩南点了点头,肯定道:“没错,正面影响。”

他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更强的说服力:

“最晚到明年三月,华芯国际就能具备7纳米制程芯片的稳定代工能力……而且整个流程,从设计软件、材料、光刻机到后道封装,完全自主可控。”

他看着两人震惊的表情,继续解释: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瓶颈,早已经不是IC设计或者流片生产……或者更概括来说,根本不是硬件性能,而是在软件生态,还有应用层面的人才。”

“即使我们的产品性能指标不输国外,很多客户,尤其是不差钱的大客户,也倾向于选择更成熟、更有保障的国外方案。”

边立桢恍然,接口道:“这听起来,好像跟咱们以前搞超算时遇到的情况很像?”

“是非常像。”常浩南肯定道,“这个问题存在十几年了,从超算到工业软件,再到现在的芯片,上面也一直在想办法推动解决。”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无奈:

“但在商业层面……我们毕竟是市场经济,不可能没有任何理由和背景,就强行发个行政命令,说不准用外国货。”

边立桢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常浩南之前说的“正面影响”指的是什么:

“所以……美国人的这次制裁,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名正言顺的机会,逼着国内那些有需求的客户,不得不转向国产供应链?”

“正是如此。”常浩南点头,“而且,还可以把这个‘破坏全球市场规则、搞技术封锁’的大帽子甩给美国人……甚至是他们主动主动戴上的,我们是被迫反击,顺势而为,简直……百利而无一害。”

听到这里,一直没怎么插话的刑牧春突然开口:“常总,如果美国那边真的扩大禁令范围……您那边的火炬集团,还有火炬实验室,会不会也被波及?”

边立桢闻言又是一惊,猛地看向常浩南。

他完全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牵扯到常浩南自己的核心地盘——火炬实验室?

实际上,常浩南过去并未向刑牧春透露过火炬实验室在半导体方面有什么进展。

但后者足够敏锐,显然已经捕捉到了什么。

常浩南迎上刑牧春探询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与菊厂的联系,只是平静而肯定地点了点头,承认道:

“受到波及,是大概率事件。”

几秒钟的沉默在暖气充足的办公室里显得有些凝滞。

边立桢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

自己好像无意中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火炬集团,还跟眼前这档子事有关?

“不过无所谓,火炬集团确实跟很多国外机构有合作,但没什么地方是离不开别人的。”

常浩南喝了口茶满不在乎地说道:

“更何况看目前的架势,除去少数几个被美国人控制的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都还是一个静观其变的态度,所以未必会真的会马上遵守什么禁令……”

“我现在担心的,反而是对面在最后时刻缩手缩脚,搞几个仅针对菊厂和华兴科技的象征性禁令了事,那才麻烦得紧。”

刑牧春眉头微锁,似乎在权衡利弊:“就算这样,只要菊厂和华兴能撑住,后续国产供应链能顶上长远看,我们也不算亏。”

他顿了顿,补充道:

“只要他们真能在一个季度,或者哪怕半年后继续稳定地向市场供货,证明制裁无效,市场信心自然会回来,局面终究会打开。”

常浩南却轻轻摆了摆手,否定了这个看似乐观的推论。

“他们可以利用全球话语权发动舆论战……等到禁令落地后,哪怕我们实际上还在供货,他们也可以宣传‘制裁取得决定性胜利’、‘华夏科技企业遭受重创’之类的内容。”

他指了指面前桌上的电脑:

“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还击能力……别说海外,甚至在国内都未必有,信息茧房一旦形成,大量的投资人、潜在客户,甚至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很可能会被这种精心编织的谎言所误导。”

“如果动静不够大,那么这种假象,就很容易被炮制和传播。”

刑牧春张了张嘴,像是想说点什么。

他理解常浩南的担忧,但总觉得需要更具体的策略来应对这种无形的舆论攻击。

单就在这时,“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打断了三人的交谈。

“请进。”常浩南应道。

门被推开,一名穿着盛飞集团工装的技术人员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常院士,这是气象部门刚送来的未来一周详细天气预报,重点标注了适合飞行的窗口期。”

技术人员将文件放在常浩南面前的桌面上,然后转身离开,并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

常浩南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那份薄薄的气象报告上。

他立即坐直身体,伸手拿起报告,专注地翻阅起来。

刑牧春和边立桢也立即屏息凝神地看向他。

十几秒钟后,常浩南的视线在某一行文字上停住。

他拿起一支笔,笔尖在纸上某个位置果断地划了一下。

“天助我也,时间正好来得及!”常浩南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振奋,“咱们可以往这天平上,放下最后一颗砝码!”

他说着将手中的报告递向沙发对面的刑牧春。

刑牧春立刻接过,和凑过来的边立桢一起看向常浩南圈出的地方。

【12月30日】

后面则是当天对应的天气情况。

少云;气温:-24℃~-12℃;风向:东北风。风力:2-3级;能见度:优……

……

评估:非常适宜开展飞行试验。

刑牧春的目光死死锁在那个日期上——12月30日。

距离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12月31日,仅差一天!

他瞬间明白了常浩南所说的“最后一颗砝码”是什么。


  (https://www.shudi8.com/shu/664684/2837423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